紫砂学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学院 >> 文玩收藏 >> 学院详情

文人与紫砂结缘经历的四个过程

时间:2013-07-17 来源:紫砂之家

    紫砂之家讯:文人与壶结缘,并对紫砂壶的发展史产生巨大影响。他们对紫砂壶的衍变,至少有四个过程:

  (一)认同:紫砂壶之所以受到文人的青睐,是文人特有的个性造成的。自魏晋起,文人开始脱离汉赋所推崇的浮华气息,追求平实素静、自然天成的清谈风格,并对后世影响甚广,可以枚举的“建安风骨”,乃至以后的五言诗,律诗,以及词曲。而紫砂壶源自于土,脱胎于火,暗合易数。其质讷而不笨,拙而不俗,沉而不闷,与金银比,少一份霸气,多一份可人;与玉石论,逊一分姿色,赢一分亲和。这些偏是文人所追崇的风韵,于是在一扇一墨,一砚一棋皆可雅玩的文人眼中,紫砂壶自然也成了一种可以用修身养心明志的佳品。

宜兴紫砂壶《双色六方松》

  文人对紫砂壶的认同有其独特的方式,最早与紫砂结缘的文人,似应首推北宋大文豪苏东坡,他曾数次游历宜兴,并深爱上了宜兴的山水草木。东坡一生都以观瞻自然秀美之山水为快事。生活中他亦同其他文人一样嗜茶。据说他饮茶有三项要求:茶壶一定是紫砂提粱壶;茶叶一定是阳羡唐贡茶;茶水一定是金沙泉水。而书法家隆池山人(彭年),对于自己喜欢收藏的壶,皆署“寒绿堂,彭年”五字,以示独享。而陈维崧先生则在《赠高侍读澹人以宜壶二器并系以诗》①不吝溢美之词,又作《满庭芳》(吾邑茶具,俱出蜀山。),中有“而我偏怜茗器,温而栗,湿翠难扪。掀髯笑,盈崖绿雪,茶事正堪论。”写尽他对紫砂壶的喜爱。

  (二)参与:文人在欣赏肯定紫砂壶的同时,由于自身修养与品位的不同,渐渐不满足于匠人们的传统壶式,开始热情参与其中,自行设计壶样,请高手制作,甚至自己亲自制作。清乾嘉时期西泠八家之一,集文学、书画、篆刻于一身的陈鸿寿(号曼生),虽不是制壶艺人,但他却是一位非凡的紫砂壶艺的设计大师。他与杨彭年、杨宝年、杨凤年等杨家三兄妹联手制作“曼生壶”名扬天下。陈曼生不仅自己设计紫砂壶,爱好紫砂壶,还以壶艺结交周围的一批文人,并以此影响一批紫砂壶制作的匠人高手。这种文人与匠师的结合,形成了中国紫砂壶制作的新风尚、新景观。郭若愚先生《漫谈陈曼生紫砂壶的造型设计》一文,整理搜集曼生壶的壶式及款识,认为“这是工艺美术设计历史上的一件重要之事”。

 

宜兴紫砂壶《迎春鸟》

  (三)规范:文人的参与,把其他门类的一些艺术因素也引入了紫砂壶,使其逐渐有了章法,也就是所谓的有了规矩。例如清初制壶名家陈鸣远,他在壶底书款,盖内盖印的形式,到清代就形成了固定的工艺程序。同时,对于泥料来源、设计造型、制作标准、款识画样等都进行了严格的规范,如方器“线条流畅、轮廓分明、平衡庄重”,花器“宁简勿繁、主次分明、平衡和谐”,这些帮助紫砂壶摆脱了匠气,从而真正登堂入室。

  (四)提升:文人的加入不仅大大丰富了紫砂壶的造型,他们更把多种艺术诸如雕刻、绘画、书法、诗词都纳入壶中,让紫砂壶集各种艺术于一身。小小一把壶,其款式图样、铭文装饰、书法绘画都在股掌之间,这种境界是其他艺术很难比拟的。在此基础上,文人们又发挥他们的智慧,创造了题词、题跋,更进一步地把紫砂壶艺推向高文化层次。镌铭的内容与茶切、与壶切、与名切、与饰切,茶句、词句要延伸到哲学、伦理、道德、知识等领域,这不仅升华装饰层次,而深蕴的文化内涵,渗透在紫砂壶艺中提高了品位,紫砂壶在文人的厚爱与扶持下,圆满地完成了他的华丽转身。

  壶与文学。陈鸿寿曾语:紫砂壶艺与其他艺术一样“不必十分到家,但必须要见天趣。”已故紫砂大师顾景舟又云“要决断、要率真、要把亲自感觉到的表达出来,以达到形、神、气、态兼备,才能使作品气韵生动,显示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些话,不由得使我们联想到文学,确实,紫砂与文学皆属艺术范畴,有相通之处,而紫砂更与文学与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朱泥平盖        朱泥仿古

TAG关键词: 编辑: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官方手机站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