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学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学院 >> 文玩收藏 >> 学院详情

曼生“乳鼎壶”及其铭文赏析

时间:2013-07-25 来源:紫砂之家

   紫砂之家讯: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有一把由北山堂惠赠的曼生壶。此壶高7厘米,长16.8厘米,被称为“三足塑壶”。据黎淑仪女士介绍:此壶“泥色偏红,掺细沙。壶身直壁与壶把、壶注之接驳,甚见利落,壶呈壁式,盖面亦呈壁式,亦见巧思。”因为“壶呈壁式”,底又有三足,所以被称为“三足壁式”壶,此壶把稍印章“彭年”(阳文方印)壶底印章“阿曼陀室”;而在上海博物馆藏有同样造型的曼生壶,陆明华先生却称之为“乳鼎铭”壁壶,据其描述该壶“深褐色胎,器表见滑。浅直口、平沿,壶身扁平圆把、直流。流口圆、内孔较大,平底,中间稍鼓,四周稍收。下有三乳孔状小足……平盖卷口沿上部一周突出,盖钮一周突起。扁圆形盖钮,钮心有一小孔,直穿至底。从盖内看,孔较大,与钮端小孔相连,盖面宽0.9厘米”。之所以把他叫作“乳鼎铭”壁壶,因壶身刻铭中有“曼生作乳鼎铭”于是命名。其实,比较两款传器壶形完全相同,对照据说是由曼生幕友郭频迦题签之《陶冶性灵》手稿中的“曼生壶三十八式线描图”,以上两款曼生壶,似应都称为“乳鼎壶”。 曼生之所以命名为“乳鼎壶”,窃以为该壶整体造型是仿古代之“鼎”而设计。鼎,古代炊器。多用青铜制成,圆形,三足两耳,(也有长方四足的)盛行于商周时期,汉代仍流行。此壶之壶身,圆形三足,(流和把权当两耳),是仿鼎而设计;而所以称为“乳鼎”,是因为三足是“三乳突状小足”,故称为“乳鼎”壶。

宜兴紫砂壶《乳鼎》

  现在我们分别来欣赏三把壶上的不同铭文:

  (一)先看香港中文大学的称为“三足壁壶”的乳鼎壶:壶壁刻铭“西施洞,玉乳泉,谁识之,石湖仙。”

 

  “西施洞,玉乳泉”。西施洞,在阳羡湖父龙山。据宜兴史志记载:“龙山在县东南五十里下有武陵洞”,“武陵洞一名西施洞,在龙山下,去湖父十里,有石乳凝结,若幢幡羽盖状,及泉瀑飞注,榛莽蒙密,人迹罕至”。可见“西施洞,玉乳泉”都是写的实景,但不仅如此,因为西施洞所在的龙山乃产茶之地,早在唐代这里是出阳羡贡茶的地方。茶圣陆羽,就曾在龙山武陵洞寓处住过,与陆羽交情甚笃的高僧皎然,就写过《赋得夜雨滴空阶,送陆羽归龙山》的诗。唐朝诗人孟郊(湖州武康人)也曾留下“惊彼武陵状、移归此岩边。”可见由“西施洞”会联想到产茶的龙山,加上清澈的“玉乳泉”,便可沏得好茶了。这两句是切茗切泉,且有隐退山林享受田园生活之意。

  “谁识之,石湖仙”,这里的“石湖仙”,我初步考证为南宋诗人范成大(16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苏州)人。绍兴进士,曾使金,坚强不屈,几被杀。晚年退居石湖。其组诗《田园四时杂兴》六十首,描写农村田园风光及民间疾苦,较为突出。因此,此句即是指象龙山“西施洞,玉乳泉”这样世外桃源般的风光和生活或许只有象范成大这样的“石湖仙”才能深刻理解与认识。曼生作为一位县令,在任清政廉明,作为一位诗人,他更欣赏诗书画印壶艺,向往田园生活,应当说他也是一位“石湖仙”式的人物。因此“石湖仙”也有自喻的成份。

  (二)在《陶冶性灵》的乳鼎壶上,也有壶铭“洞寻玉女餐石乳,颜色不老如婴儿”。此句之前句,“洞寻玉女餐石乳”与“西施洞,玉乳泉”大同小异。这里的“洞寻玉女”,可指西施洞中寻美女西施,也可指毗邻的玉女潭,寻找神仙玉女,他们的共同点都是饮“乳泉”或“餐石乳”即以“石乳为餐”,故能长生不老。“颜色不老如婴儿”的出典见《南都新书》:“大中三年,东进一僧年百三十岁,宣宗问服何药所致然,答曰:‘臣少也贱,不知药性。本好茶,至处惟茶是求,或饮百碗不厌’因赐茶十斛令居保寿寺”。故有“高寿僧人未问医,朱颜不衰如婴儿”。因此,此铭仍归结为饮茶可延年益寿,快活如仙。同时以上两铭中都有“玉乳”、“石乳”也点明了“乳鼎壶”之乳,其实都是指“雪乳”、“香乳”即好茶佳茗。

 

  (三)上海博物馆的“乳鼎壶”其铭文就直白得多了,在壶肩上刻了一圈铭文八字:“吾爱吾鼎,疆食疆饮”。“吾爱吾鼎”:即我爱这只我精心设计制作的“乳鼎”壶;“疆食疆饮”:鼎原为古代炊器,是煮食物用的;而今天成了茗壶,故不仅可以努力加餐,享受美食;还可以勉力饮茶,品尝佳茗,而这些无疑都是可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以上在三把“乳鼎”曼生壶上的铭文,遣词用典各有不同,但切壶切茗切形则是其共同点,且表达了作者淡泊名利、追求宁静和享受生活的人生观、世界观。

鸿韵-2008和谐中华迎奥运大展金奖!         厚圆(大)-厚重圆润,极具老味

TAG关键词: 编辑: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官方手机站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