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学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学院 >> 文玩收藏 >> 学院详情

诚信危机吞噬普洱茶

时间:2006-12-14 来源:紫砂之家

    历史上云南人送礼物通常是送云南三宝:云南白药、云烟和云南沱茶。其中沱茶实际就是指当时下关茶厂生产的普洱沱茶,由此可见,普洱茶因有显著特点曾成为云南的代表性产品。但是现在人们送礼更多的是茅台酒、五粮液、云烟和洋酒,这微小的变化,却折射出普洱茶在云南的兴衰。

    近年来,云南人热衷普洱茶、痴迷普洱茶的程度比港澳台的普洱茶迷有过之而不及,甚至出现了大量的普洱茶发烧友。可以说普洱茶已俨然有名茶之分,但是由于存在虚假的、建立在泡沫上的繁荣,在虚有的名分之下,却无名茶之尊,更失了名茶应有的价值。按照有关部门提供的数字表明,云南的茶叶种植面积居全中第一、产量居全国第三,但2003年全年茶业总产值仅有9.6亿元,排在全国各主要产茶省的第十位。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的反差呢?其根本原因是因为茶产业还未成大气候,还未形成支柱产业,尤其是作为滇茶重要组成部分的普洱茶一直处在一个比较混乱的状态。在貌似热闹的普洱茶界,存在过多的质量泡沫、价格泡沫和商业诚信危机。

    过去说,一个市场繁不繁荣是看它的米铺多不多,后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老百姓曾戏称,昆明的药店竟比米铺还多,现在,细心的人会发现,昆明市场上的茶铺、茶楼甚至比药店还多。春城街头几乎随处可见的茶铺门头广告都打着这样的标牌“普洱茗茶”,对此,外地人曾嘲笑昆明茶商没有文化。从字面上讲,“茗”就是茶的意思,“茶”就是“茗”的俗称。“普洱茗茶”的标牌是对普洱茶丰富文化内涵的讥讽。

    各自为阵 缺乏龙头

   一种产业、一个行业的兴旺,有没有龙头企业,旗舰企业是关键。历史上,云南的普洱茶企业的四大厂家,昆明茶厂、下关茶厂、勐海茶厂和凤庆茶厂,如今几乎都失去了昔日的风采,其中,昆明茶厂和凤庆茶厂早已倒闭,曾是亚洲有最大生产能力的勐海茶厂如今也被民营企业并购,下关茶厂现已改制成为集团。当年,省茶叶进出口公司曾为这几大名厂的产品作了编号,昆明茶厂是1,勐海茶厂是2,下关茶厂是3。如现在市面上最有名气的一片茶“7542”最后的2就是勐海茶厂标志。

    随着几大名厂的没落,现在市场上取而代之的是成百上千的私营茶厂和茶肆。他们都有自己的产品,都有自己的编号和注册商标,但就没有一家在全省乃至全国能真正叫得响的名牌。这也让许多的普洱茶消费者在购买时感到无法选择,记者在采访中曾多次听到业界有同样的呼声,期盼云南的沧洱、大益和更多的新品牌能有一个像当年“中茶牌”商标那样在全国被叫得响当当,也呼唤能有一个振臂一呼的龙头企业,能率领滇茶企在竞争激烈的全国茶企中冲出一条血路,振兴云南的茶产业。

 

    有识之士曾提出,云南普洱茶做不成一个大产业的重要原因,在于普洱茶没有能够执行一个统一的地方标准,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与龙井、乌龙茶等名茶相比,普洱茶更缺乏的是品牌的包装。2002年,普洱茶曾在广州创下了16万元/百克的天价。市场上也有一饼老茶卖到四五万元的时候,但总体上讲,云南的普洱茶是卖不起价来的。2003年,包含普洱茶在内的云南茶业的平均售价为11元/公斤。一方面是天价普洱茶的有价无市,另一方面又是大批普洱茶卖不到应有的价格的同时,却少数不法商人靠人为地炒作把当年新茶卖出了几十倍的暴利。这种价格悖论暴露了云南普茶企各自为阵、单打独斗的现状。

    都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我们在采访中发现,在普洱茶界还存在严重的茶人相轻的倾向。随着普洱茶的兴起,从港澳台到韩国、日本,再到普洱茶的发源地,对普洱茶都有不同的理解,自然也就产生了不同流派,彼此之间不是相互补台而是相互拆台。大家都说茶叶只是自己的好,别人的都值不得收藏。甚至发展到,对茶叶品质和潜力判断的大相径庭。有的流派把普洱茶说得玄之又玄,把茶香味都分成了兰香、荷香、樟香等类别。有的又把普洱茶看得片面、高深,认为只有上年份的普洱茶,只有生茶才是普洱茶,惟生是好,视熟茶为洪水猛兽。实际上正确地看待熟茶是普洱茶爱好者要过的入门关。熟茶是上世纪70年代才出现的,是人们为了追求老茶的滋味,以人为的方法快速渥、人工发酵生产出来的现代普洱茶。 熟茶的出现可谓是功过参半,它一方面弥补了老茶愈喝愈少,新茶青黄不济,普洱茶面临可能要断代的尴尬局面,另一方面又混淆了原始普洱茶的正宗滋味。

    所谓英雄不问出处,现在云南普洱界的大腕们在过去都只是各个岗位上的普通劳动者,后来根据各人的能力抓住了历史的际遇,在茶界占有了一席之地。有的身家上千万,每年都在出自己的产品。云南的普洱茶界也成立了自己的各种协会,表面上都是一团和气,但在背后都是彼此轻视,乃至攻击。有人说某某以前只不过是个搞推销的,某某以前只不过是个收发,还曾说某人的发起都是靠不正常的关系,他以前只不过是个小科员等,诸如此类的话,说似轻松,但给外人造成的印象是云南普洱茶界的不团结。人心都有不齐,又何谈做强做大云南的整个普洱茶产业呢?

    随着普洱茶界的兴起,一些醒得早的州市也纷纷想把自己的地方变成普洱茶的发源地,于是出现了普洱茶发源产地之争,甚至发展到了打官司的地步。思茅是茶叶大市,早就把茶叶作为地方的主要产业来发展,加之古时的普洱府也在思茅境内,所以就有人称思茅是普洱茶的发源地。而作为普洱茶主要产地的西双版纳因拥有六大茶山、勐海茶厂也当仁不让地加入了发源地之争;地处滇西南的临沧,因拥有大量的古生茶树和凤庆茶厂,自然也把普洱茶作为了发展地方经济的重要标牌。对此,业界人士曾呼吁,大家应少一些门户之争,把眼光放高一些,反正都是云南普洱茶的重要产地,普洱茶成名了,各州市也就自然就成了真正的受益者。

 

TAG关键词:
编辑: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官方手机站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