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学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学院 >> 初识紫砂 >> 学院详情

张伟军:在传承中求精求新

时间:2013-10-12 来源:紫砂之家

     紫砂之家讯:如果把当今宜兴紫砂这支队伍分为老、中、青三个方阵,那么,1971年出生的国家级工艺美术师张伟军,还只能算是“青年方阵”中的一员。然而,已在泥凳上下了20多年苦功的他,所制作的紫壶无一不显出一种“老到”:规矩、周正、大气、古朴。去年,香港一位紫壶收藏家看中他精湛的制壶技艺,特地请他制作一套“曼生十八式”。当他把十八把造型各异的紫砂壶制作出来后,那位藏家见了,只说了一句话:“宜兴紫砂有后人。”这短短的一句话,对他的制壶技艺给予了充分肯定。

张伟军

  在紫砂艺术之路上,张伟军走的是一条很传统的路:拜制壶名家倪顺生为师,扎扎实实地当了4年徒工,然后老老实实地坐在泥凳旁,磨练制壶技艺。他制作的壶也以传统为主:圆器、方器、光器、花器。但继承传统并不等于束缚在传统之中,张伟军一直注重在传承中求精求变,使作品逐步形成了有他自己鲜明个性的风格。

  翻开紫砂历史,传统就像一根粗壮硕大的根,一直延伸到了今天;传统也像一条奔腾不息的江河,一直流到了今天。张伟军的师傅倪顺生是当今紫砂界的一位前辈,走的也是一条很传统的路,其壶虽有很多创新,但从来没有脱离传统之根。张伟军拜师学艺时,从师傅“信手拈来”这种高超的制壶技艺中,明白了一个道理:做壶做壶,只有练硬了“做”的功夫,才能再去考虑求新求变,否则,没有“做功”这一基础,求新求变就会变成空中楼阁。为此,从事紫砂20多年来,他一直把主要精力倾注在制壶技艺的磨练与提高上。

 

  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张伟军所制的壶,无不透出一种深厚的“做功”,其精美让人一见难忘。他全手工制作的“南瓜壶”,壶身就像一只大南瓜,瓜瓤饱满,瓜叶“随意”一卷,变成了壶嘴;瓜蒂也是那么“随意”一扭,变成了壶钮,而瓜藤“随意”一弯成为壶把。整把壶看起来都是那么“随意”,显得生动自然,富有生活气息,但细细观察,叶是叶,蒂是蒂,藤是藤,都处理得清清楚楚,显示出了扎实的制壶功底。“井栏壶”是一款传统造型,大多数制壶人都制作过。他制作的“井栏壶”,壶身沉稳,微微上扬的两弯壶嘴和壶把,给壶增添了一份雅致和流动感。壶身上所刻“龙之魂”三个字,大气而浑厚,使井栏气势更加恢宏。

  张伟军在制壶上求精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求新。他设计创作的“旭日东升壶”,就是一件令人感觉一新的创新作品。该壶壶身丰润饱满,三弯嘴曲展,平底平盖,壶身下半部镌刻书法作品,滚圆的珠钮就像旭日从东方的地平线上冉冉升起,如虹的提梁似万道霞光。整把壶不仅制作精美,而且设计独特。2010年,“旭日东升壶”获得了国家外观设计专利。他创作的“满园春色壶”,也是一件令人喜爱的创新作品。该壶以桃为题材,描绘了春回大地、万物一片生机的景象。他在壶嘴根部贴了带有叶子的春桃作为装饰,与壶钮上的桃叶、桃子相呼应,而从壶把根部延伸至壶身的桃叶、桃子,与壶钮、壶嘴处的桃叶、桃子构成了满园春色。壶身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面向内收,下面向外扩,中间的分割线清晰明了,上下的分割也是收缩有度。这把壶从传统中脱颖而出,给人似曾见过却又不曾见过的新感觉。

 

  在传承中求精求新,张伟军将沿着这条道路继续走下去。

TAG关键词:
编辑: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官方手机站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