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学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学院 >> 文玩收藏 >> 学院详情

李逸军谈“汉风提梁”:时光烙印在壶上

时间:2013-10-15 来源:紫砂之家

     紫砂之家讯:中国传统美学注重形与意的关系,重写意而不否形似,肯定理性与直觉统一,但偏重于直觉,所以在紫砂制作呈现多元化、多样性、多种类的发展趋势下,古韵的魅力依然不减。同时,工艺品收藏市场的日渐趋热,红木家具、檀香、青瓷等等让现代人更钟爱于古风的敬仰中,找寻昔日或繁华、或高旷的端倪,这是一份多么凝重的感情。就像旅游者喜欢寻访古迹圣地,就像教研学家钟爱深入古老的彷徨……而作为紫砂人又将演绎怎样的时光掠影呢?

  我们在工艺作品中,自然会从视觉和触觉中得到心灵的共鸣与情感的满足。紫砂制作本来就是一门古老的工艺,徜徉在紫砂的花园里追古思怀,也爱让手中的泥巴穿越至古风遗韵。一把情归所至的“汉风提梁”(见图)无疑是一件古韵悠扬的壶中佳作。如果你是一们仰慕汉朝风韵的赏壶人,定会如获至宝。壶外似古筝静弹,壶中如作壶人仿若看淡乾坤。

汉风提梁

汉风提梁

  这件“汉风提梁”浑身洋溢着古典的韵味,一股古色古香扑面而来,带给赏壶人无限惊喜,使观赏者在紫砂茗壶的纯净香味里,在惟妙惟肖的造型设计中窥见古风汉韵。在不久前的云南茶博会上,“汉风提梁”让很多人读出壶中的淡泊相互与岁月苍茫,读出汉韵风流的艺术魅力,读出壶艺家对作品主旨的精确把握与升华。

  在汉代陶罐的造型风格中汲取到了天然的汉韵,创作灵感随即而来:整体设计成提梁壶式,外型风度高雅,饱藏中华古典文化的精髓;壶身圆润宽大、丰腴饱满,象征宽容大度、时光从容;平盖内嵌与壶身连为一体,切口处理得极为润泽,细节处亦均无可挑剔;壶身与壶盖相切之处鼓起一圈圆环装饰,更加衬托出壶盖如镜子般的夹带与纯净的质感,增加了艺术美观;盖钮的设计也颇有妙趣,似一座汉代的玉柱,一种威严感油然而生;提梁壶反在与壶身形成的空间里呈现出汉代官帽之型,以宽方成型,极为高贵,从中探究历史、品味古典,提升整体文化价值;壶嘴飘逸如裙带,雍容华贵、浑朴端庄。整件作品虚实相济、流畅大方,颇有汉风神韵,配之“汉风提梁”壶名水到渠成。

 

  壶身刻以八个大字:“闻鸡起舞、业精于勤”,字字端正,极尽刀法之熟练、创作之认真,一笔一画皆发自肺腑,而苍劲的笔锋更显中华书法之惟妙。这是作者将自己对

  艺术的理解与思想境界融于壶上,这八个字正是其艺术生涯的写照,也是自勉共勉的心声。我们在品赏“汉风提梁”的同时,更真切体会到壶中佳韵、汉时风骨。壶的另一面以几条游动的鱼作为装饰,作为中国传统工艺品制作杰出代表的紫砂壶,作品的最高境界就是“境生象外”。“境”或“意”指的是由紫砂壶的“形”、“象”而引起的、趋向无限朦胧的想象和境界。“年年有余”作为古人的吉祥象征一直延续至今日,在壶上用几条充满生机的鱼简练地组合起来,形成一种“气韵生动”的审美效果,又给紫砂壶的古典气质增添了一份浪漫飘逸,引人无限遐想,这种审美境界中的境与意又哪能分得清呢。

  我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同样这句话也适用于紫砂壶创作,从工艺成型角度再观此壶,才知何为难得一见——此壶造型极显张力,提梁形成的虚空间角度处理极难,壶盖平滑如镜的质感更是要经反复精细加工。因此,此壶技术要求高、烧制难度大,在烧制过程中要小心翼翼。

  古,距今远矣;艺,离俗远矣。好古之人,恋艺之君,不愿随波逐流,不肯相信时间可以改变永恒的美。于是,寂寞地搜寻、固执地坚守,心中充满了悲秋,也更充满了欢乐。因为作为紫砂创作者只要有自己的梦想,有滚滚尘嚣之外的桃源,就会找到被时间这个永恒而严酷的滤器所淘下的艺术精华,找到古往今来智者雅士同心向往的精神归宿。“叹一声古韵悠悠何处寻,在‘汉风提梁’中感受一道道触动心灵的时光掠影”,这是茶博会上一们紫砂爱好者对此作品的最好评点,也是我们紫砂创作者学习和不断超越自我的动力所在。

 

蟠螭四方          玉带四方

TAG关键词: 编辑: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官方手机站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