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学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学院 >> 紫砂泥料 >> 学院详情

朱泥浅论

时间:2006-12-14 来源:紫砂之家

朱泥这个话题,历来都是最具争议性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还不有少朋友谈朱色变,唯恐避之不及。我玩壶一年来,对朱泥的认识也是经历了避之---上路---揣摩三个阶段,惭愧的是至今还没有达到“收获”这个最高阶段。
“避之”是多数刚玩壶朋友对待朱泥的态度,原因很简单,因为不少网友中过毒,看着自己手上那些掺有诸如水玻璃、铁红粉这类的“猪泥”作品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这类“猪泥”的特征多表现为:壶表光亮照人,颜色鲜红,击之声音清脆,以薄胎居多。市面上有大量的例子。
“上路”这个阶段是自己经历了网上多学多看,平时经常到壶商那里上手实践,慢慢摸出了一点门道。我在这个阶段认为朱泥的标准是不掺任何化料,原矿砂料(特征多表现为:壶表起皱,颜色偏黄,胎骨较硬,上手较沉,也就是不少网站都在推出的作品,以调粗砂的居多)。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看得更远”,是自己达到“揣摩”阶段的最大收获。自己非常庆幸身边有几个资深朋友,正是他们给了我很大帮助(如果自己摸索不知道还要花多少时间与金钱,走多少弯路),给我看他们自己的藏品,讲解原矿泥料,分析烧成火候,总结养成效果等。这些作品的特征多表现为:壶表微皱,上手润,击之发铿锵之声,不调砂或调细砂较多,但质感明显,易养成发黯然之光。
最后,再谈谈自己还没有达到的最后一个阶段:收获。达到这个阶段的作品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少部分藏家有,但不轻易示人。我也是有幸看过一些藏家的图,上手只有过一次。这个阶段作品我认为:泥料不但润,而且很嫩(壶表壶内都是),这种嫩的感觉是要上手才能体会的。成品颜色微红带黄,砂感若隐若现,养成后砂感明显。这类朱泥是早期制品,多数在台湾香港同胞手里。
我在这里贴的这把朱泥瓜是自己唯一的朱泥壶,是早几年前一个发烧朋友亲自去挑的料,自己设计的壶形。而只有等我真正收到一把早期的好的朱泥作品才能达到“收获”阶段。以上是我对朱泥一些认识,由于资历尚浅,不对的地方还请大家多指正、帮助,谢谢!

此主题相关图片


此主题相关图片

 

TAG关键词:
编辑: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官方手机站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