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学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学院 >> 初识紫砂 >> 学院详情

徐秀棠:亦文亦艺 情蕴紫砂

时间:2013-10-22 来源:紫砂之家

      紫砂之家讯:一掊神奇的五色土孕育出一批艺苑名人,秀棠大师便是其中最为璀璨的一位。

  在紫砂雕塑这座山峰上,这位老人攀匍的高度,至今无人超越。自从他把那手上牵着一串五色陶土卖富贵的异僧凸现在黄龙山的古道上;自从他把那把茶壶的鼻祖供春连人带壶固定在时间上;自从他把哪个贪玩的学舟等扬的故事枕在硕大的木鱼上。并且,把那幅鬼歌神泣的《兰亭》凝聚在雕像上。柔肠寸断,千古绝唱......

  傍晚,余晖穿过黛色的蜀山和久远的蠡河,缀落在一片静谧的院子里。暗绿的爬山虎掩护着石墙上几个苍劲的字:长乐陶庄。题款:秀棠。陶罐垒砌的围墙在晚霞里默默站着,回忆着千百年关于龙窑的历史;好多种小鸟栖息在桂花树、葡萄枝上练着陶工的歌曲;那片静静的水面上倒影着波光流动的茶肆,一架老态龙钟的水车疲惫地躺着,和远处蜿蜒的龙窑,持续着一千年操持的喘气。秀木闲草扶疏处堆砌着数不清,清白的沉重的石磨,像一盘神话里久远的棋。

  微暖的阳光透过窗前的枝叶,涂得老人饱满的额头一团和气。一双指甲里嵌着洗也洗不去的砂泥的手,沏着沁香氤氲的茶,仿佛从遥远的蜀山桥头传来,从人事如烟的岁月滴答传来,传来。这双曾经沧海的手,捏造了多少风景多少传说多少故事?沉得令人辛酸,重得令人叹息。并且如此辉煌。即便老人自己也必须迷起眼,沉思回忆。

徐秀棠

  秀棠大师的老家在蜀山南街,北临蜀山河,老街长约300米,街面很窄,房屋建筑有明清风格,旧时老街商店林立,十分热闹,是商业文化和陶文化的结合点,老街上住多很多陶艺名人,徐家也名列其中,而且徐家经营的“福康”号在抗战前一直人丁兴旺,按当时的生产经营规模,能算得上是行业内的的大户了。1937年,抗战开始后,紫砂行情萧条,“福康”号生意一落千丈。秀棠大师就出生于哪个动荡的年代,从呱呱落地起一路走来,亲身见证着紫砂业的起起落落,品位着五色土的苦涩和香甜。

 

  “我是吃着紫砂泥长大的!”暂褪光环的秀棠大师慈祥而豁达,宛若邻家爷爷,动情述说五色土的酸甜苦辣。抗战期间,家道中落,秀棠大师随母辗转各处,为了维持生计,母亲邵赛宝从未停止过手头的活计,即便是怀中抱着嗷嗷待哺的孩子。秀棠大师说,母亲在赶活的时候往往敞开衣襟,孩子要是有哭闹,母亲就会随手把奶头往他嘴里一塞就投入了工作。奶头上的涩涩的砂泥伴着奶水成了他幼年的食粮。

  父辈的熏陶、涩涩的五色土融合成一支艺术灵感的催化剂,几年的浸润便让秀棠大师在童年大放异彩。四年级的徐秀棠,在站熟悉的蜀山老桥,写了篇“文章”:水边船头。主题:写生;语言:线条。班主任瞪起美丽的眼睛,高声宣布,以后徐秀棠同学肯定是蜀山的紫砂圈子里的俏芝麻。一张奖状也不久送到了父亲徐祖纯的茶壶店。四年级学生徐秀棠全县小学生美术比赛一等奖!自豪而爱怜地抚着儿子的头。这位徐掌柜此时也暗暗地想:该为儿子物色个好老师了。

  老师就是一代陶刻巨匠任淦廷。窗外梅竹生风,鸟鸣虫唱;屋内瓶钵壶罐,云山雾水,鸟语花香尽在手上。这就是任老先生五十年风雨苍黄赖以生计,赖以名就“七艺人”之首的全部内容。任老先生的桌案边,又添了一张小小的矮矮的木板桌。先生交给他一把刻刀,两本书:四体《千字文》、欧氏《九成宫》。

  初中毕业的徐秀棠搁下他的画家梦,来到这不气眼的三间平屋。学着书法还能挣钱。这是拖着7个儿女这条“重船”的,吃着紫砂饭的徐祖纯聪明而无奈的选择,三子汉棠随顾老学制壶,四子秀棠随任老学陶刻。磨难和苦涩和收获之泪结伴的果子,溟溟中在哪个时代起起,注定徐门将出两位国字号大师。

 

  清早,任淦庭上班了。按老习惯, 动手之前,老先生在竹椅上端起那把抚摸得油光贼亮的牛盖洋桶壶,品上几口弟子们早已沏上的红碎茶叶。然后,悠然地燃上一支自制的飞马牌烟斗丝卷烟,然后,带上老花镜,然后操起锋利的刻刀,然后……突然,老先生发现窗台上有一尊泥人迎面而立,他搁下刻刀,踱了过去。

萧山隐士(全手工)

  还真神,稀疏的头发,精瘦的脸庞,尖尖的鼻梁上架着副镜架,嘴角衔着根寸许的卷烟正眯着眼朝自己微笑呢。咦,这不是捏的自己吗?老先生恍然大悟。

  有人告诉他,这是新来的徒弟徐秀棠的“杰作”,先生惊呆了。他从头到脚细细地打量着这个面目清秀,腼腆的弟子。自言自语,这小子日后必有出息。此后,老先生将这尊像视若珍物,保藏了几十年。过世后,更成了老伴朝夕相处的命宝。

  正是这尊像,一尊一时兴起,随便捏捺的红泥巴像,决定了一个学子的生存坐标向另一个方向驶去。厂领导把他送到北京,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课堂里。在轻工业部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联合办的“中国民间雕塑研究班”,汇集了当时一大批国内顶尖的民间雕塑好手,这既是一次提升的机会,也是一次民间艺人相互切磋的平台。年轻的徐秀棠如海绵吸水般虚心向前辈们求教,不断消化吸收工艺美术领域里的技能技艺。老师和学院领导见他聪慧肯学,出手灵巧,研究班结束后又把他转到学院的“泥人张”工作室,学习泥塑和彩绘。也就是这个缘故,给了他一个走进新的领域的契机。这使他眼界大开,技艺日进,逐渐形成了自己紫砂雕塑的艺术风格。

 

  除了悉心钻研陶瓷艺术,徐秀棠对中国历史、文学、书画专著、美术理论等多方面知识也广为涉猎,长期的积累使他的创作常常出新出奇。他用神奇的五色土,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这一尊眼熟,怪异的凸头,盛着浩渺天意。粗粝的手臂上挂着一串赤橙黄绿紫五彩泥。雄壮的双腿套着山袜连着土地。那件云游四方的袈裟,在山风口摇曳。那天,村上来了一个怪僧,直呼“卖富贵否?”“卖富贵否。”好奇的人跟着,跟着。一道彩光划过,拐弯处怪僧不见了。在他踩过的地方,出现几个新坑。山民们蹲下身去,刨着刨着却发现了一块块五光十色的烂泥。从此有了五色土,有了范蠡始陶,供春躲在樱树后偷着捏泥。

  两副熟悉的脸庞。一个厚道正色,焦虑;一个唯唯诺诺,低声下气。中间那只紫藤花几证实了两者的距离。萧翼赚兰亭。这就是令人心动的《萧翼赚兰亭》!辩才和尚,双腿盘坐,把性命攸关的孤本放在襟里,紧锁眉头,两只手比划着,比划着。一脸无奈地嘱其朝借暮还,不得有失;那个宦官萧翼呢,连连称是,那双媚眼却瞟在轴卷上。心不在焉……

  如果说“萧翼赚兰亭”、“雪舟学画”等显示了他娴熟的雕塑技巧;“丙寅大吉”迸发着传统工艺和现代美学熔合的火花;那么,“坐八怪”便是他积几十年“玩”紫泥之心得,集天文、地理、历史、文学、佛经于一体,苦心经营之力作。1983年,他的紫砂雕塑“萧翼赚兰亭”、“雪舟学画”获全国陶瓷美术设计一等奖;1985年,“坐八怪”再次获全国美陶评比一等奖。

  上海长宁区,天山路。人潮如织,绿如华盖的中山公园,八怪与上海人、北京人、中国人还有外国人见面了。丈天盘坐在寸许空间,睁眼裂齿,伸出长臂丈量虚无的宇宙;探底黠目露光,支肘倾首,在侧耳倾听大地深处的奥秘;自拔正在忙着与一种无形的力量搏斗;尊珠以逸待劳,眯着眼,他是在得意自己的优越,还是在嘲笑芸芸众生的笨拙?怡情、调心、养性呢,或装蒜做呆,或闭目自休……

 

  个人在艺术领域不断的自我充实,使其在紫砂陶艺上能持续创新。徐秀棠大师从业以来,一直虔诚于紫砂陶艺事业的探求,一贯来对紫砂艺术作大幅度,多角度的追求。特别是以孜孜不倦的精神,为宜兴的紫砂雕塑,由历史上凤毛麟角发展成为现今与紫砂壶并驾齐驱的局面作出巨大的贡献,被誉为“天南独秀,一时无双”。他熟悉紫砂陶的常规生产工艺,注重紫砂历史文化的研究,对紫砂常规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起创,到卓然有成的丰功伟业,同时对中国书法及绘画有较深的造诣。对陶塑、陶刻、造壶、铭文既有坚实的功力,又有独到见解与创树,成为当今紫砂艺术界具有代表性的人物。

TAG关键词:
编辑: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官方手机站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