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学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学院 >> 初识紫砂 >> 学院详情

宜兴紫砂陶的起源研究

时间:2014-01-13 来源:紫砂之家

   作者简介:曾仲良先生现执教于江苏省宜兴轻工业学校,从事陶瓷研究工作十余年,对于宜兴紫砂陶的生产工艺及技术理论方面均有相当深刻的见解与研究。该文洋洋洒洒数万言,对紫砂陶之工艺面、技术面及鉴赏要诀阐述甚精。

  我国陶器起源于何时?过去众说纷纭。经历几十年来,我国科学工作者对已出土古陶器的考证和研究,于1977年发掘的中原地区新石器时代最早的裴李岗遗址,根据放射性同位素碳-14测定年代,ZK434标本为公元前5935土480年。裴李岗文化时期的陶器,以红褐色的泥质陶居多。是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新石器时期最早的陶器,距今约8000年左右。

  宜兴陶器起源的问题,1975至1976年经南京大学、南京博物馆等单位的考古工作者,在宜兴境内的丁蜀、张渚两地普查找到的十六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所出土的大量古陶器。据鉴定,它的年代相当于考古学上的青莲岗文化和良渚文化的早、中期。出土的古陶器主要以夹砂手工红陶为主,距今约6000年左右。这对宜兴陶器四、五千年历史的说法给予否定,使宜兴陶器的起源得到比较圆满的定论。

  随着历史的变化,中华先民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劳动,将原始粗制的陶器创造性地发展为精细的瓷器,使中华成为世界公认的“瓷器之国”。同时,保留着陶器这古老的实用艺术品,得以充分的发展、升华,产生出各类名陶。紫砂陶则又成为名陶中的佼佼者。

许红琴 原矿紫泥《福音壶》

  据史料和实物佐证,紫砂陶最早的发源地首推为江苏宜兴。宜兴紫砂陶历史悠久,素以制作技术精湛,造型典朴,品种繁多,形制完美,色泽古雅,融实用性、艺术性为一炉,被誉为“陶都之花”、“名陶世界”。

 

  关于宜兴紫砂陶的起源,长期以来,持有两种说法:其一传统说法,认为宜兴紫砂陶发迹于明朝正德年间 (1506-1521),并将定其为创始年代,把当时宜兴金沙寺僧和徒弟供春两人视为紫砂茶壶的鼻祖。其理由:一是,供春在宜兴紫砂陶历史上,是唯一留下最早的记名壶师:二是,制作的树瘿壶亦称「供春壶」,是唯一传世佳作。现收藏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三是,按紫砂陶行业的习俗,乐意将对行业作出项献,并产生极大影响的人推崇为创始人。其二,据理说法,认为宜兴紫砂陶创始的年代可确以为北宋早中期(960.1127年)。其理由:一是,以史料记载据证:①北宋欧阳修在《和梅公仪赏茶》诗中曰:「喜共紫瓯吟且酌,美君潇洒有余清。」②北宋梅尧臣在《依韵和杜相公谢蔡居谟寄茶》诗中曰:“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在《宣城张主簿遗雅山茶次其韵》诗中曰:“雪贮双砂罂,诗琢无玉瑕。”在《试茶词》中曰:“香生玉尖,雷溅紫瓯园。”③北宋著名文学家苏东坡的诗中曰:“松风竹炉提壶相呼。”上述诗中提到的“紫瓯”,“紫泥新品”、“砂罂”、“提壶”均系指紫砂一类茶具。二是,以宜兴古窑,实物据证。1976年宜兴陶瓷公司在红旗陶瓷厂隧道窑施工过程中,发据了丁蜀蠡野羊角山早期紫砂窖址及大量紫砂陶残片堆积物,经考证它的年代确认为北宋中、晚期,在这些紫砂陶残片中,至少可复原成三种紫砂壶形,即:高颈壶、矮颈壶和提梁壶,色泽分朱、紫色表裹均不施釉。同时,在紫砂陶残片堆积物的附近,还发现长约10米、宽约1米多的小型古龙窑一座。在黄土层窑基中发现有宋代小砖砌成的砖垛,而这种小砖正是江南宋代墓葬中所常见的。再以残片中发现的壶嘴控塑装饰风格与晚唐五代起在江南地区流行的一种龙虎瓶的风格非常相似。因此,史料文献记载的与古窑实物考证的年代互相印证宜兴紫砂陶的起源定为北宋是据理充分的。

 

  紫砂陶的起源问题,笔者仅作比较浅略的述涉。供紫砂爱好者和广大同仁们鉴借,不当之处敬请斧正。

  一、紫砂陶的创始期(宋代至明代前期)

  关于紫砂陶的起源,早在宋代诗人文士们的诗文中已有题咏,1976年宜兴早期紫砂古窟址的发现进一步得以证实。

  紫砂陶创始期大约经历了四、五百年的时间。这一时期的作品,虽传世寥寥无几,供给研究的实物和资料甚少,但我国考古学者和陶瓷工作者,并未放弃对这段历史的考证和研究。1965年在江苏丹徒县新丰镇前姚村古井中发现宋代的一对玉壶春形紫砂注壶;1966年在南京中华门外吴经墓出土的一件提梁大壶为元、明期所制;镇江市博物馆在一座南宋废井中发现了早期紫砂陶罐。1976年在宜兴丁蜀镇羊角山发现了宋代早期古窑址,并在收集的紫砂残片中至少可复原成高颈、低颈和提梁三种壶式。

  归纳这一时期紫砂陶生产工艺特点有:1.在原料的选用上,未能突破当时粗陶生产所采取含铁高的甲泥原料,仅是在泥料处理上,使之更细腻些。因此,早期紫砂制品的断面较粗糙,致密度亦较差,色调单一,均呈紫红色。2.在成型上,已脱离了陶轮拉坯,开始袭用粗陶器的成型工艺―打片镶接法。制坯工具比较简单,主要以竹、木为材质。3.在烧成上,紫砂陶大都混于其它陶窑附烧、裸装,没有单独的容炉烧成,也谈不上合理的烧成制度,因此产品多有飞釉、火疵等缺陷。

  紫砂陶经过创始期,在历代陶工匠师们的探索和培植下,到了明代中期,紫砂陶已扬葩吐艳,独树一帜了。

 

  二、紫砂陶的兴盛期(明代中期至二+世纪初)

  从明代正德年间,宜兴紫砂陶开始兴盛,并涌现出许多民间艺人。其中供春把紫砂工艺(特别是壶艺)推到了一个新的境地,而成为紫砂壶艺史最早记名的著名艺师。他先后创制了“树廮”、“龙蛋”、“印方”等壶式,极富盛名。

  至万历年间,名匠辈出,以时大彬、李仲芳、徐友泉三大名家为代表,各立门户,争奇斗艳。时大彬挟其绝技,善选上等紫砂泥,调配成各种泥色用以制壶,才名益盛,壶艺也日渐精进。他的代表作有“僧帽”、“竹节”和各式筋纹器;李仲芳制壶注重文巧,制品嘴、把端庄,口盖严谨;徐友泉制壶以仿古铜器造型和调配色泥见长。

  万历年以后,紫砂工艺形成独立的生产体系,而进入百品竞新的兴盛时期。新品已从茶具逐步向文房雅玩、香盒等陈设的工艺品发展。景德镇名瓷工陈仲美来宜兴,改业紫砂陶,运用瓷雕技术,创制了一批紫砂雕塑和陈设品,如“观音大士持经像”、“熏炉”、“香盒”等。之后,紫砂陶艺风格日益趋向精巧文妍。在文人墨客的倡导下,茶风茶壶以小为贵,一人一壶,自斟自饮,这种饮茶方式使茶壶制作走向微型化。惠孟臣创制的小型水平壶,呈沙梨皮色,约可容水三、二勺,玲珑纤巧,精致雅丽。

  明末清初,紫砂产品由葡萄牙商人带到欧洲,成为欧洲市场的热销品,被称为“红色瓷器”或“朱砂器”。清同治六年紫砂壶输入东京。清光绪四年日本常滑陶工鲤江高须聘请紫砂艺人金士恒赴日传授制壶技艺。其时,紫砂新品不断问世,壶艺精湛,常被宫廷皇室选为贡品,并向日本、欧洲、东南亚及南美各国出口。

 

  康熙雍正年间,最著名的紫砂工艺大师陈鸣远是时大彬、徐友泉以来的一大紫砂名手。他吸收明代名匠的壶艺风格,善创新意,作品纤巧有致,从壶器造型到雕刻,形成独特的工艺风格。所谓“宫中艳说大彬壶,海外竞求鸣远碟”的诗句,就是当时国内外对陈鸣远作品的高度评价。他所作的“浴后妃子壶”,泥色纯朱、光润自露、薄如纸片,通体柔性情态,婵娟如美妃浴于华清池中。

  乾隆年间,仿古铜器的壶形也相继涌现,传统的方、圆壶器渐趋完美,带棱角的筋纹壶器也日渐流行。壶工竞相施艺,高、矮、胖、瘦各呈其貌,精细入微不失繁缛。著名的紫砂艺人有王南林、杨友兰、陈汉文、杨继之、邵玉亭等。其中王南林的作品则以坯质坚净、款式精雅而著称;陈汉文精工制壶,尤善铺砂;邵玉亭所作「乾隆御制」壶,亦工雅可玩。同期,陈文伯、陈文君等所制紫砂花盆,远销日本,久而不衰。花盆质地匀净、形制俊美,盆壁饰以阳文篆字、山水花草,用白泥嵌贴或色釉彩绘。乾隆中期,壶器制作被分为普通日用壶(即商品壶)和特制工艺壶两大类。普通壶采用手工成型,其嘴、把附件用陶模印制:特制壶成型后,经多次压匀磨光,再按嘴、把,十分讲究壶的形神气质。壶器装饰集艺术之大成,变化无穷。

  嘉庆年间,陈鸿寿(号曼生)在出任荆溪(宜兴)县令的三年期间,自创壶艺十八样式,绘制图样,由当代制壶一流名手杨彭年等为其制作,并请友人饰以书法、刻文,主要造型有石铫、横云井栏合欢、瓜形等式。“曼生壶”的特点是制作精巧,壶嘴不淋茶汁,壶盖紧闭旋转后,即使黏盖而壶身不坠。特别是铭刻的寓意深远有「字依壶传,壶随字贵」与「名工名士,相得益彰」之称誉。将传统的金石篆刻和书法绘画艺术进一步与紫砂壶的技艺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新的格调。

 

许红琴 原矿底槽清《双色葫芦

  道光初年,出现砂胎锡壶,嘴、把均采用白玉琢成,工艺精湛别致。作者朱石楳,名坚,书画兼长,工鉴赏,尤精铁笔铭文,曾着有《壶史》。杨凤年(杨彭年之妹),是见于记载的第一位紫砂女艺人。她的作品构思奇特,浮雕精细入微,所制「风卷葵壶」,不仅花姿翻卷,似在随风飘动,神态也十分自然,泥色和谐,造诣颇深。

  咸丰年间,许多文人墨客酷好砂壶题款,并把砂壶作为馈赠好友或同僚的礼品,因而壶器身价颇高,收藏者也与日俱增,竟有“藏品未有紫砂壶者,不为上”的说法。

  咸丰年以后,砂壶形制“方非一式,圆不一相”,呈现争妍斗巧的局面。传统造型有仿古器物、仿自然形、仿实物形、仿几何图案形;从制作角度又可分为素净光货、花货、筋纹货。这时期比较风行的壶式为制壶名手邵大亨的“鱼化龙壶”、“掇球壶”等,他的作品“素净者浑朴端庄,精雕者构图严谨”,故有“一壶千金,几不可得”之誉,不愧是一位承先启后的艺术大师。

  清末民初,紫砂工艺依然是一家一户,以保守的方式从事生产,通常都是由紫砂艺人自选泥料做成坯胎,然后委托窑户烧成,或者由窑户收购加工上市。这一时期,由于国际市场对式样新颖、华丽的紫砂新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多,致使仿造旧器的风气日益盛行。民国四年,宜兴紫砂首次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奖。民国六年,江苏省立陶器工厂在宜兴蜀山成立,招聘壶艺名人和技术工人,招收徒工生产紫砂陶,并对紫砂泥质、泥色以及造型等进行研究和改进。同时,组织生产了茶具、花盆、罐、鼎、文具等产品。民国十年,“利永陶器公司”在宜兴蜀山开办陶工传习所,建立紫砂工场,并建造三十米的龙窑一座专烧紫砂制品。其时,紫砂生产分布于蜀山、潜洛、上袁一带,烧造紫砂产品的龙窑已有十座,年产量达一百多万件。民国十五、十九年,紫砂陶又相继获得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特别奖和比利时国际博览会银质奖。至民国二十一年,宜兴紫砂从业人数已达六千多人,全年共烧一百四十窑,产量达二百二十万件,并直接接受日本、东南亚等国的订货,为近百年来紫砂生产特盛的一年。

 

  归纳这一时期紫砂陶制造工艺方面的变革有:

  一、原料已突破选用单一的紫红色土,发展到选用白泥、团山泥(绿泥)、红色泥、天青泥、紫色泥等。从明代后期起,陶工们已掌握了选用天然原料和化工原料进行调配各种泥色,如白、黄、天青、乌黑、桃红、梨皮、栗色、朱砂、墨绿色等。同时,采用调砂、铺砂、嵌砂等新工艺,使紫砂陶泥料的领域十分广阔,为紫砂陶的创新奠定了物质基础。

  二、成型方法,由单一手工法逐步增加了模印法、雕塑等。成型工具,从供春时代的竹刀等极简单的工具,发展为以竹、木、牛角、石、金属等多种材料制成的较完整系列工具。

  三、装饰技艺发展较为迅速,表现为:①开创了钤印艺術,这是其它陶瓷壶器所不及的。②造型形制丰富,有几何形体(称光货)、自然形体(称花货)、筋纹形体等。③集书法、绘画、诗文、陶刻等艺术于一体,并形成紫砂陶独特的装饰风格。

  四、烧成技术有大的突破:①建造专门烧造紫砂陶的龙窑,并能根据各种泥料的高温性能和呈色变化,确定合理的烧成制度,以保证胎体的色泽纯正,古雅朴实。②采用匣钵套装坯体入窑烧成,摒弃陈式的「裸胎露烧法」,保证产品的呈色和质量,使器皿色泽光润,赋予奇丽的窑变效果。

  三、紫砂陶的衰落期(二十世纪初至四十年代)

  从辛亥革命以来的现代紫砂陶,经历了一个由盛到衰,后又恢复和发展的曲折过程。在抗日战争爆发前夕,紫砂业还算稳定。至四十年代宜兴紫砂业可说是急剧衰落,步入绝境。

 

  宜兴紫砂业,在民国十三年因受军阀混战的影响,曾出现陶工流散,紫砂陶产量急剧下降的局面,但次年又恢复正常。

  自民国二十六至三十七年间,日本侵略者占领宜兴后,蜀山等地窑场遭到严重破坏。窑业区的厂房被毁者达数百间,窑炉被炸者达十几座,剩下的也被日军占作炮台或碉堡。这个历史上曾有过「浓烟蔽空、红焰烧天」盛况的陶区,每年曾以百万件紫砂陶供给全国和远销世界各地的蜀山窑场。那时,全年所烧紫砂茶壶不满千把。至四十年代·,全部制紫砂陶工仅剩二十余人,陷入后继无人的困境。

  肆、紫砂陶的复兴期(五十年代至现在)

  紫砂陶经历了悠久的发展过程,在历史上有过卓越的创造和辉煌的成就,在国内外久享盛誉。由于战争等因素,昌盛近四百余年的紫砂业一度跌入谷底。1980年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同时增加国际间经济合作、技术、艺术交流,又给紫砂事业注入生机。在宜兴紫砂取得到充分发展的同时,在福建、安徽、浙江、延安、山西等地区也相继建成了一些烧造紫砂陶的厂矿。但就技术、工艺、规模、产量远不能与宜兴相比。

  五十至七十年代期间,紫砂工业很快得到恢复。1950年底,成立「宜兴紫砂产销联营处」,紫砂产品先后参加本地和外地举办的城乡物资交流大会和华东土特产展览会,为产品打开了销路。1954年,成立紫砂生产工厂,江苏省政府任命顾景舟、朱可心任淦庭、裴石民、吴云根、王寅春蒋蓉、吴纯耿等紫砂名手袒任技术辅导员。1958年,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上袁、潜洛等28家紫砂手工业户合并建立“宜兴紫砂工艺厂”。翌年,江苏省国画院亚明等画家到宜兴设计迎宾壶、亚明四方壶;上海画院唐云等画家也多次到宜兴订制壶器,并亲自在壶上镌刻书画。自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末,因受国际、国内的一些因素影响,紫砂业走过一段迂回曲折的道路,造型单调、品位不高,中、高档紫砂陶不多见。

 

  七十年代后,紫砂陶生产开始回升,紫砂微型花盆外销日本,继之,紫砂壶艺、雕塑作品畅销国际市场。朱可心设计的梨式茶具被定为国家礼品。高海庚设计的集玉壶、竹提梁壶被列入出口高档工艺品。顾景舟所制的十三件“提壁茶具”、“僧帽壶”、“汉云壶”被定为长期保留作品。1979到1990年间,对外技术交流,经贸活动亦随之活跃,先后有二十一批四十九人次到美、日、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进行考察和举办展览,并进行操作表演,进一步扩大了紫砂工艺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 1983年“方圆牌”高级紫砂茶具获国家金质奖,同年,顾景舟、蒋蓉徐汉棠等十六位被评定为紫砂工艺美术师。1984年,工艺师李昌鸿沈遽华夫妻合璧创作的“竹简茶具”和助理工艺师顾绍培设计制作的“百寿瓶”在德莱比锡国际博览会上荣获金质奖。1987年顾景舟被轻工业部授予紫砂工艺美术大师的称号。1989年蒋蓉徐汉棠徐秀棠李昌鸿沈遽华、李碧芳、汪寅仙吕尧臣吴震鲍志强谭泉海储立之顾绍培何道洪等晋升为紫砂高级工艺美术师。

许红琴 原矿底槽清《寿桃

  至1992年底,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生产紫砂陶的专业工厂近二十几家,从业人数达三万五千余人,烧造紫砂陶的各类窑炉达五十余座。就宜兴地区专造厂有十几家,西望、双桥乡镇,已成了名符其实的紫砂村,约百分之七十左右的居民从事紫砂壶盆的生产。紫砂陶又进入了繁荣昌盛时期。

  紫砂这一古老的传统艺术,随时代的进步,将谱写更新、更光辉的历史。

 

TAG关键词: 编辑: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官方手机站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