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学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学院 >> 文玩收藏 >> 学院详情

紫砂壶艺传承的人文元素

时间:2014-03-26 来源:紫砂之家

       1 紫砂壶是历史人文元素的积淀

  宜兴紫砂陶生产始于北宋,距今已历千年。而紫砂壶的形成,则从明代后期才出现。因此,许多研究紫砂壶的古籍和最近几十年出版的紫砂研究专著,通常将宜兴紫砂壶的发展与演进,归结为始于北宋、盛于明清、辉煌于当今。尤其是国家改革开放以来,其艺术形式的多样性,文化包容的多元性,极大地彰显了历史人文元素在推动紫砂产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所谓人文元素,旧指诗书礼乐等。《易·贲》:“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今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作为中国民间传统工艺品一族,紫砂壶素面素心,质朴内蕴,具有显著的地域特征。它来自于民间,服务于大众,又与茶文化活动紧密结合,既可进入高雅的艺术殿堂,又能入寻常百姓之家,突出的一点就是人文元素的积淀,形成了独特的紫砂文化现象。史料记载,自明代“供春壶”问世并有实物佐证开始,薪火相传,与时俱进,紫砂名匠、名师、名艺人代不乏人,其中有时大彬、陈鸣远、邵大亨、杨彭年、陈曼生、黄玉麟、程寿珍以及民国以来以任淦庭、吴云根、裴石民、王寅春朱可心、顾景舟、蒋蓉七大老艺人为代表的紫砂大家;新中国成立以来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紫砂大师、名人、业界精英,他们的作品无不各领风骚,各擅胜场,成为紫砂发展不同历史阶段的经典之作,显示了高超的技艺水准与丰富的人文元素。

  2 紫砂壶造型与装饰的文化共融

 

  紫砂壶品类千奇万状,美轮美奂,就大类划分,基本上分为光器、花器、筋纹器三大类,当代又以学院派吸收西方陶艺类手法而设计创新出现的现代陶艺类。而构成壶的基本要素则以造型设计与装饰手法相融的表现形式,至今依然成为紫砂从业者遵循的艺术法则。

  紫砂壶造型艺术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无论是传统造型,抑或是有别于传统的创新作品,它的审美标准和功能应是赏析与实用皆优。作为以造型为载体的装饰艺术,选择优秀的中华文化元素,用陶刻、泥绘、捏雕塑、嵌金银丝、纹饰等技法,赋予作品不同的紫砂语言和视觉愉悦,产生文化思维联想,达到“壶外余音悟神韵”的意象境界。

  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为紫砂从业者提供了广泛的题材选择。不可否认,创作需要灵感,这源于技艺人员的生活和社会活会活动实践,对中华文化的心灵感悟。文学、书法、绘画、诗词乃至佛教文化等,均可选为创作题材。紫砂壶“寒山钟声”(见图1),是一件典型的光素器,是笔者近年来以造型语言为主的一件代表作。唐代诗人张继《枫桥夜泊》诗云:“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将吴文化发源地苏州水乡的秋冬景色、寺庙钟声的意境,抒发得淋漓尽致,备受后人传诵。构思设计时,壶身呈高扁方略带弧度,方形盖与桥形壶钮横跨至把嘴之间,又将姑苏水乡景色烘托,壶身与盖钮相联,宛如一口大钟,让人聆听寒山寺子夜钟声悠悠响起,又似乎体味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寂寥与静谧。从装饰选题上,以简为上,壶身正面陶刻兰花,配以“兰为王者之香”草书,与造型艺术相生相融,完美结合,使整件作品切境、切水、切壶而凸显灵韵之美、和谐之趣。“寒山钟声”在2009 年由江苏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江苏省知识产权保护协会、中国紫砂原创专利作品展评组委会举办的“首届中国(宜兴)紫砂原创专利作品”评比活动中荣获一等奖,曾被费孝通先生收藏。

 

  3 紫砂壶是人们生存哲学的物化

  从一定层面上而言,紫砂壶是人们进行茶事、茶文化活动的产物,壶为茶而生,茶为壶所用,显示了人们生存哲学物化的多彩,人文元素在紫砂壶艺传承中的历久弥新。

  自国家改革开放30 余年来,宜兴紫砂欣逢盛世,壶艺勃兴,方家四起。如何推动壶艺的发展、如何提高壶艺的品位,是一个让人不断去求索和解读的理论认识与实践求知的过程。笔者认为,壶艺类型应从同一原则(造型、装饰)、个性原则(风格、特点)、功能原则(实用、把玩)三大原则出发进行划分。不论如何,一些特点是它们共有的:哲理为先,审美为重,个性为要,实用为佳。从而在人生行为和生存艺术中,解读和领悟紫砂壶艺传承的运行轨迹。

TAG关键词: 编辑: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官方手机站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