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学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学院 >> 初识紫砂 >> 学院详情

紫砂名人范建军的书画境界

时间:2014-06-16 来源:紫砂之家

  字画艺术深深烙印于中国人的审美心理之中,但是,把字画艺术完美地与紫砂壶结合,却并不那么轻易。我们在读范建军的作品时,不仅能感慨感染到淳朴率真、古雅大气的艺术精神,更难得的是,还能同时享受到他对陶刻字画与紫砂壶型的那种珠联璧合的结合运用、艺术创作。

  在宜兴紫砂界里,范建军是个很有艺术“范儿”的人。微长的头发、随时都在思考的眼神,第一眼看到他,往往会认为是画家,或是书法家。他的作品也和他的人一样,诗词、字画、文学、篆刻、金石……皆入壶中,方寸之间布满着十足的艺术气味。

  范建军出生于宜兴的紫砂世家,外婆和母亲都是紫砂从业者。再加上家就在紫砂工艺厂内,说紫砂是他糊口的一部门一点都不夸张。范建军的艺术“范儿”从那个时候就体现了出来别人在玩紫砂泥巴的时候,他在训练书法和绘画。常常是放学后回到家里,拿出心仪的名人字画作品悄悄地摹仿。即使到厂里玩耍,他也是在雕刻车间里,当真地观察各种技法。雕刻与紫砂的完美结合老是让他感到非常愉快,用他现在的话说,是“像在与一种唯美的艺术语言进行交流”。

  1979年范建军受教于闻名陶刻艺术家谈尧坤;1980年进入紫砂工艺厂拜鲍志强为师学习陶刻技艺;1988年毕业于无锡轻工大学装潢美术系,回厂后随母亲曹婉芬学习制壶技艺,并开始尝试着自己创作一系列紫砂作品。1990-2000年这段时间里,范建军创作了一批堪称“诗情画意”的紫砂作品。他将紫砂的形态与古典诗词的名句和雕刻的画面结合在一起,达到了“诗为壶魂,画中有诗”的境界。从他的作品中,人们仿佛能读到或苍劲、或明朗的诗,又似乎展开了一幅幅笔墨淋漓的画。他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明月松间照”、“凌风劲节壶”等,广受业内好评。其中“凌风劲节壶”于1997年获得江苏省工艺美术评选二等奖;2005年获第三届无锡太湖展览会紫砂艺术大展“太湖杯”金奖。

 

  作品被人称为“诗情画意”,还不是范建军想要达到的最好效果。他一直在思索一种更加简练,更有感染力的表现方式他尝试着在传统的器型上,将文字、篆刻、印章、微刻等作为一种完整画面来处理,从整体的布局到细节的体现,都做了巧妙铺排。“砖方壶”就是在这样不断的思索与尝试中制作出来的代表作之一。“砖方壶”的名字无奇,却耐人品读。挺括大度的壶身上,精心铺排了高古的篆书,长篇的诗歌以及布位恰到好处的红色印章,整体和谐柔美。再加上方正的器型,恰是一件经典之作。范建军在这种风格的创作上一发不可收:“八头润钰”茶具圆润大度,以草书、篆书和陶刻绘画进行不同装饰,8件用具之间保持了一种恰当而有张力的间隔;“石趣壶”为圆器造型,壶钮是绞泥,陶刻书法选择了草书;“佛教圣地组壶”选用不同的壶型配合不同的陶刻书法,寄托了不同的艺术诉求。而他的很多作品也获得了相应的荣誉:“五头东篱采菊”茶具获江苏省工艺美术评选二等奖、“铁骨冰姿”茶具获第一届中国陶瓷艺术展优秀奖、“韵律壶”被南京博物院珍藏、“东篱采菊壶”被中南海紫光阁珍藏、“星际壶”被天津博物馆珍藏、“印象绞泥方壶系列”获第八届全国陶瓷评选银奖等。

  有人将范建军的作品与“曼生壶”相提并论,范建军则以为那是一个非常难以逾越的高峰。紫砂作为一种艺术与文化的载体,其本身的价值是在传承中得以体现的。每个时期的作品承载的时代印记都不尽相同,一件真正能够代表当代文化精神的作品,才是这个时代的“曼生壶”,范建军正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官方手机站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