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学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学院 >> 初识紫砂 >> 学院详情

擅长制作仿古壶的名手

时间:2014-06-24 来源:紫砂之家

   紫砂仿古为了逼真,紫砂商人会提供珍贵的古代紫砂器作为蓝本,器成之后精心作旧,销售中每件器物都会编造出“不凡”的来历,甚至会“暗合”史料之记载。当 然,所有的烘托功夫最终都要靠紫砂艺人的艺术修养和灵巧双手来实现,为此,他们分别从宜兴聘请制陶高手到上海工作。由于这些陶工俱是一时之选,而且制造这 些精品的时间并无限制,三月或五月不等,务求精益求精,因此,陶工们所创作的精品,质量远胜于他们供应宜兴和上海各陶瓷公司的素坯。据统计,被聘到上海仿 古的名艺人有黄玉麟、江祖臣、蒋燕亭、王寅春、裴石民、顾景舟、蒋蓉等。

  1、黄玉麟(1842~1914年)论及紫砂仿古,就不可能回避黄玉麟,尽管他的仿古经历主要发生在19世纪末。黄玉麟原名玉林,祖籍江苏丹阳,6岁时迁 居宜兴。青年时代即因做鱼化龙壶而一举成名。光绪二十年(1894),黃玉麟受聘于收藏家吴大澂府上,为其仿古创新,先以陶泥模仿吴府收藏的钟鼎及古陶 器,其后又为吴所藏的失盖供春“树瘿壶”配盖。近百年来,此壶一直被误认是明代供春真迹而为世人赞叹,虽然现在紫砂界已有人质疑此壶是吴大澂和黄玉麟的精 心杜撰,但仍不时有人提出异议,可见其影响之深。黄玉麟天赋奇才,是邵大亨之后晚清成就最高的紫砂大师。

  2、陈光明(1859~1930),字润实,原籍金陵,自幼侨寓蜀山,善作紫砂玩具和果品,色形逼真,细巧玲珑,为当时摹仿陈鸣远作品的高手之一,当时有“仿鸣远壶好手,明有陈光明,暗有江案卿」之说,陈光明中年后侨寓上海,艺技较同辈精致,格调高雅。

 

陈洪法《仿古

  3、江祖臣(1878~1949),字案卿,宜兴大浦洋渚人。仿古期约定12年。自幼随父学艺,学到一手浮雕装饰技艺,并以擅制筋瓤货,做工严谨著称。光 绪二十八年(1902)之后,江祖臣受外埠收藏家、古董商的聘请,每年立秋之际,经常至上海、苏州、无锡为其仿制古鼎、古器,时间一般为2个月。特別是擅 制“狮头”、“狮面”装饰的青铜器古鼎炉一类制品及“狮纽壶”、“浮雕壶”等。江祖臣所仿制品大多古朴雅致,署“陈鸣远”等款号,深受古董界的欢迎,只因 当时仿古董是在秘密的状况中进行,除家人和邻居以外,一般人并不知晓,遂有“明有陈光明,暗有江案卿”之说。民国4年,“宜兴利永陶器公司”成立,江祖臣 被聘至公司为技师。是年底,江受公司委派,与李宝珍、吴云根一起到山西,为山西省省长阎锡山(1883~1960)制壶一年有余,其间,江祖臣以纯熟的技 艺仿制出一系列古器、古鼎,制品均为阎锡山收藏。

  4、蒋彦亭(1894——1943)原名鸿高、鸿鹄,后改燕庭、燕亭,蒋祥元之子。既得其父真传,又从宜兴人张兰舟处学得紫砂雕塑技艺,其“观音菩萨”享 誉乡里。民国19年(1930年),蒋氏至上海古董商汤临泽家仿制古董。汤氏原是一位文物收藏家,由收藏古董而经销,再到仿制贩卖。蒋彦亭仿制的第一件作 品是清陈鸣远的“三兽壶”,经过两个多月才告成功,凤流、龙把、麒麟钮与壶身宛若天成,令汤临泽十分满意。此后五年间,蒋彦亭便一直在汤家秘密仿古,做坯 到一定数量,便悄悄运到宜兴老家,烧好后再运回上海。1935年,蒋彦亭跳槽至上海另一古董商郎玉书家中,专仿陈鸣远的花货塑器和文房雅玩,茶壶主要是 “松干”和“梅段”,雅玩主要有各式水滴和笔筒,作品除“陈鸣远”方印外,大多还会钤上一枚“鹤顿”印。蒋彦亭仿古制品最大的优点就是他的新制不经作旧就 有古壶的老味,这是一种粗犷古朴的韵味。新壶老味,加之没有署真名的作品可供对比参考,这使蒋彦亭的作品真假难辨。2002年5月7日,香港苏富比以 12390元港币拍出了一套(一壶二杯)紫砂“三友壶”,底款为“蒋彦亭制”四字行书,是少见的蒋彦亭落自己名款的作品,有重要研究价值。这套茶具是新加 坡著名收藏家陈之初的藏品。

 

  5、裴石民(1892~1979),原名裴云庆,又名裴德铭,宜兴蜀山南街人,仿古期约为10年。自幼跟随姐夫江祖臣制作紫砂器,常被古董商邀去上海仿制 紫砂仿古器,每趟时间约为2个月。民国6年初秋,江祖臣称病,乃由徒弟裴德铭代师去沪上仿古,裴德铭仿制的第一把壶,即是仿陈鸣远的“天鸡壶”,后又仿了 “龙凤壶”、古尊、铜鼎、香炉类古董制品,甚受古董商倚重。裴氏亦曾应聘到上海“大魔术师”莫悟奇处,制作仿古风格的陶器、陶盆,人称“悟奇陶”,传为美 谈。

  裴德铭迷上了仿古的挑战性,改名裴石民。他在十里洋场长达10年,眼界宽阔,见识过许多文物奇珍,对他后來在紫砂事业的求新求变,裨益甚多,先后为储南强的供春壶及项圣思大桃杯配盖、配托,这项技艺亦是裴氏长年仿古所练就的工夫。

何忍群仿古

  6、王寅春(1897~1977),祖籍江苏镇江。仿古期近3年。王寅春拜川埠上袁村赵松亭为先生,投师金阿寿门下学艺。1935年春,经“吴德盛”介 绍,王寅春被聘至上海,为上海古董商龚怀希仿制紫砂古董。因王寅春到上海仿古前已頗负盛名,曾创制“满汉全席盘碗”144件,由任淦庭铭刻书画装饰,其价 已与银质器皿相近。龚求才心切,乃应允每日只需工作两小时,月薪60元。1936年,龚怀希请德国高级技工,专门为王寅春制作了紫砂筋纹器的口盖样版等制 壶工具,這几副样版大小不一,精密度高,用不锈钢做成,一般技工是绝对不能制作出来的。王寅春有了配套的样版工具,仿制出古代名艺人的紫砂筋纹器作品,如 “菱花”、“玉兰花”、“菊球”、“菊瓣”等壶,署款分别为“时大彬”、“徐友泉”、“陈子畦”等,亦有无款制品。1937年底,抗战爆发,上海沦陷,王 寅春被迫离开龚怀希家,同時带回了珍贵的制壶样版工具,为他以后在制壶上的发扬光大甚有助益,是紫砂业界近代紫砂筋纹器的代表人物。

 

  7、顾景舟(1915~1996年),原名景洲,号瘦萍、壶叟、曼晞,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仿古期约2年。1939年应上海“郎氏艺苑”老板郎玉书之聘,到 沪上仿古。顾氏可说是仿古风潮下的另一受益者,他参与仿古虽不长,但凭借着过人的天资,对于所接触的明清传世古器反复揣摩,获益良多,这段不寻常的经历, 对顾景舟日后迈向大师之路,影响深远。顾景舟应是对上海滩往事知之甚详的参与者,遗憾的是,终其一生,始终不愿对此多言,仅曾向后辈表示:“那是一段不光 采的过去”。目前所知,他曾私下表明为自己早年仿制的有北京故宮博物院的陈鸣远款“龙柄凤流壶”及南京博物院藏陈鸣远款“笋形水盂”,除此之外,美国旧金 山亚洲美术博物馆的陈鸣远款“方壶”及台北著名收藏家黄正雄所藏的鸣远款“方壶”,亦经谢瑞华向顾景舟求证,确为早年在上海所制。

  8、蒋蓉(1919~2008),别号林凤。仿古期约2年,出身宜兴川埠潜洛村的陶业家庭,由于家境窘困,蒋蓉在11岁时便辍学投入制作紫砂。在早年,女 人学紫砂只能躲在家里制作,但蒋蓉的天赋甚佳,颇得父辈风范。40年代初,她的父亲蒋鸿泉(1896~1945)带着蒋蓉所制的紫砂犀牛及螃蟹戏金鱼砚台 到上海,由伯父蒋燕亭推荐加入仿古行列,前后约两年,每月工资20余元银洋。蒋蓉颇得伯父真传,善制花生、荸荠、田螺、莲蓬、水盂等花货,大多钤盖“陈鸣 远”章。在沪期间,她接触了许多古壶古董,大开眼界,为日后创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在那个时代,宜兴技艺出众的紫砂艺人几乎都参与仿古,其作品是以被仿制的古代名师的名义出售的,作品上不允许留下实际制作者的姓名,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作品的售价是多少。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们大都回到宜兴,生活依旧艰难。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官方手机站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