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学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学院 >> 初识紫砂 >> 学院详情

台湾收藏大家 王度博士

时间:2014-07-02 来源:紫砂之家

  台湾著名收藏家王度说:“有人叫我‘坐在金山上的乞丐’,其实我只是个文物保护者。”同时,王度还说:“谢谢所有帮助过的人以及所有骗过我的人,否则我无法收藏到如此多的东西。”

  70多岁的王度腰板挺直,声如洪钟。他的人生颇为传奇,自台湾政治大学新闻系毕业后,赴美留学。在美国开餐馆二十几年,1987年,为了照顾年迈父亲,他卖掉了7家餐馆回到台湾。此后20多年,他在台北租屋而居,父亲留下的两栋房子和他自己多年的积蓄,都变成了各种各样的中华文物。

  王度收藏文物,不是为了投资或怡情。王度说,收藏于自己,犹如“吸毒”,沾上就放不掉,“说我以后不看文物了,这是不可能的事。”他自小喜欢收藏邮票、银币,而收藏中华文物始于一把被他戏称为“害人壶”的紫砂壶。

  上个世纪60年代,在美国端盘子的王度,在一家店里看到6把小紫砂壶,非常漂亮。老板开价每把100美元,王度当时月薪只有300美元,仍然省吃俭用全部买下。他后来请人鉴定,才知道其中一把束柴三友壶是明末清初最大的收藏家陈鸣远所藏,已传世400多年。从此,慧眼识珍的乐趣,让王度一头扎入紫砂壶的收藏中,再也拔不出来。

  王度的收藏基本集中于中华文物。他说,年轻时到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伦敦大不列颠博物馆参观,“一看那么多中国文物都在外国人的博物馆里,我就说,我将来有钱啊,一定要做收藏。现在我想开了,在他们的博物馆,成千上万的人去参观,看到的也是中国的东西。我的收藏就是这么开始的。”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王度是收藏家中的另类。别人出于安全考虑,会藏文物于密室,王度则为自己5万多件藏品办展览、出画册,至今已出版14本画册。

  他说,“我认为这些东西不是只属于我一个人的,因为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而且他笑说,藏文物于密室很吃亏,“因为你不给人家看,就不知道它的好坏真假;我公诸于世,经过所有评审一看,不对的东西就挑出来了,对我也是一个帮助。我曾经到一个人家里看,他藏了4层楼,没有一件是真的。”说到此处,王度不住地摇头。

  40多年,王度对文物只“进”不“出”,最近4年,他开始“出”了。一方面,因为觉得对不起太太,“我已是70多岁的人了,到现在都没自己的房子,文物堆在这里连整理都没有时间”。另一方面,“从前大陆的东西90%卖给台湾。现在大陆经济好起来了,来找我的都是大陆的拍卖行、收藏家。卖给大陆,我特别高兴”。

  不过,王度捐的比卖的多。他说,做人除了知足、惜福、感恩,还要舍得。“有舍才有得。捐给博物馆,他们可以永久替我保存。凡有学校、博物馆能保护好这些文物,我都捐。”在台湾,历史博物馆、台湾艺术大学等机构都有王度捐赠的文物;在大陆,北大、清华也都曾得到王度的捐赠。

  回馈社会是我目标

  为了文物,王度卖掉了父亲的房子;在搜集文物的过程中,多次被人欺骗,上千万台币收不回来,算不算败家子呢?王度说,“我认为我做的,比我父亲留给我的房子还要好。2009年9月21日,北京大学授予王度荣誉博士学位,校长周其凤致函评价王度:“不惜投入个人毕生积蓄,致力于收藏中华之美,为保护弘扬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做出了宝贵的贡献……”接到信后,王度很得意。他说:“我一个小商人,能拿到北大的博士学位,不是因为我有钱,是因为我保护中华文物50年。”

 

  已届古稀之年的王度坦承自己即使现在死去,都没有后顾之忧。当然,他笑谈自己也有一个梦想,他最珍爱的一对明朝东厂双刀,已经收藏30年了。“别人出多少钱,我都不会卖。我希望一把送大陆,一把送台湾,希望将来能存在一起,这两把刀应该留在我们中国。”此外,他还想要卖掉文物做公益,“我认为文物收藏阶段性任务已经完成,要交给我女儿了。我现在要做的,就是回馈社会,这是我最后一个目标。”

TAG关键词: 编辑: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官方手机站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