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学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学院 >> 文玩收藏 >> 学院详情

世纪心语-吴鸣

时间:2007-01-20 来源:紫砂之家

——与先贤对话

人类社会进入,二十一世纪,紫砂从可查历史来看,已经历了辉煌的五百年。供春、时大彬、陈鸣远、陈曼生,从世传鼻祖到各个大师的开宗立派,一条主线贯穿整个紫砂历史,蕴涵着东方文明的意蕴和特色,形成了丰厚的饿紫砂文化,矗立于世界陶艺之林。由 近代大匠美德总结、归纳、升华,将之订格与更加明晰的饿传统语言方式。加上当代名家们创作的朵朵浪花,汇成了紫砂有世以来的最大浪潮滔滔前行,蔚为 壮观,珠玑迸出,同时又泥沙俱下。
自紫砂于陶瓷中分门里立派,几经兴衰到前些时的几近“人人言紫砂”的盛况,它经历了一个犹如神话而又自然而然的事态过程。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形象的树立,确有她自身的长处与优势。实用、把玩,再后是欣赏的特质使之更趋于民俗性。其中虽有曼生等人的文人气息渗入产生了巨大影响,终因专业陶者受自身文化层次限制则导致创作思维的限制,绝大部分人依旧是在传统圈内或带圈移动,求一隅之变。整个紫砂的饿认识、创作、理论缺乏全方位的文化观照和思考,呈现出一种小打小闹的局面。移花接木、东拼西凑,加加减减,拉长缩短,较少能形成主体对客体的整体认识和独特个性。
紫砂做为一种优秀传统文化,业已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语言和流派,如光器、方器、筋瓤器、花器等,仅仅是作形态上的总结和区分,是一种传统的,自觉不自觉创作方式,局限于一种定向思维,势必难有大的突破,也是多年来紫砂的创作状态。社会发展至今天,各种文化涵量的增大,仅是传统已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要,因而现代淘艺的介入已成为必然。但光是现代西方流行的陶艺形式也不够,它不只是一种玩的“心态”,也应是一种文化沉淀,应该丰富多彩,有东方特色。
作为一名陶人,我希望能在紫砂长河中留下“我”的记印,用“我”的方式来表达对陶瓷的理解。我希望不仅是在形态上有别于前辈,在创作审美上也力求用一种文化方式来思考,从社会大文化背景来审视,对紫砂能有个整个的、较为深入的理解。
我一直想做这样一个场景:“孔子和老子”对话。可做成具象的形,也可做成壶与壶、杯与杯或壶与杯、器皿与器皿,或一些什么都不是的抽象团体,只要体现出两种精神即可:无为与有为。一种是积极的、入世的,一种顺其自然的、出世的,尽管方式不同,但他们的终极目标是一致的。历史上有两座高峰的对话、回应,显示出人类精神文化的崇高境地,它给了我很多启示:紫砂创作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前些时作《先贤对话》系列作品,即是用壶、杯、碗等器皿形式。我想有二层理解:一是对传统紫砂文化的反思。传统紫砂重制作语言,重实用功能,规范考究,较多体现出一种共性。《与先贤对话》则不考虑功能,只保留壶的要素如盛水、把手、出水(嘴)等,用不同的砂泥掺合制成各种肌理,表面压光处理形式光与毛的对比,籍此扩展、丰富紫砂语汇而又能保留它的长处即制作性,紫砂的“特质”、“纯”与“净”依旧而手法迥异,以体现我对陶瓷的理解,发掘紫砂传统以外的潜在美感和新的内涵。
二是出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孔子、老子、庄子、禅宗,在有形无形、似像非像砂陶中去体味,以便获得先贤们的智慧及哲学、宗教、历史给我们的启示,追寻生命存在和艺术创作的真正意义。
我一直认为:紫砂应不仅仅是壶及原有方式,她能融纳更多的文化内涵和展现更广阔的前景,关键在于你怎么对待它,怎样去思考。仅有良好的愿望不够,要有深层文化心理准备、学养及对陶瓷本质的理解,在原有的构架上挖掘新的属于自己的那份东西。

TAG关键词:
编辑: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官方手机站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