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学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学院 >> 文玩收藏 >> 学院详情

彩陶的感觉(邱玉林/文)

时间:2007-01-22 来源:紫砂之家


邱玉林·仿古陶罐

    陶都像一座无量的宝藏,紫砂是一座金山,艺术彩陶(以下称彩陶)却是金山边的土丘,前来金山取金,寻宝的集聚了各路神仙,各带秘器,前赴后继,有的已取得真金(经)并修成了正果,看着那收益的真金白银一袋袋,一车车,熙熙攘攘,门庭若市,谁见谁动心。至此,倾倒了所有从事陶瓷艺术的技艺人员,真可谓“春风何处来,所过不留迹”一网打尽陶都艺才,彩陶的土丘本与“金山”同根生,尤现相形见拙,来土丘种树栽花的寥寥无几,无人问津。本人与所有的技艺人员一样,受紫砂诱惑,受其刺激,但是我自认为我是陶都这支艺术队伍中较为特殊的一个,我喜欢紫砂但也热爱紫砂,但我更爱彩陶,我离不开彩陶,与彩陶有着知遇之恩,有着30年的不解情缘,一身中最宝贵的青春贡献给了彩陶,对一个温饱无忧,将要“奔六”的人来说,在自己喜欢的彩陶自留田里,自由耕作,自娱自乐,并能与他人分享收获的欣喜,是何等的享受,应该是一条光明的大道。每一个人都有各自的人生追求,也有各自的命运。

彩陶与紫砂,从艺术角度看是平等的,从历史角度看,6千年的彩陶果真不如600年的紫砂,很难想象,理应是一脉相承不分彼此的姊妹艺术,对一个艺人来说,艺术至高无尚,无品种的贵贱之分,艺市行情也会此一时彼一时,而艺术创造、艺术成就、艺术影响将会相对永远,人生追求的就是雁过留声,人过留名,这“名”就意味着创造,曼生不会制壶,但创造了十八式,又有谁记得当时的钱庄老板是张三李四呢?这钱庄老板从历史角度看不值一谈,不如爱艺的曼生。

邱玉林·犁尖瓶

彩陶正走着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路”,走着一条发挥传承探索的路,但我是认为这是一条有价值的路,有着现实与历史意义的路。彩陶的路也是一条艺术通向产业的路,是一种利益同享,功在社会的善举。此时的彩陶,是土丘上的一棵可怜的小树小草,虽同在蓝天下,享受着阳光雨露,但还缺少着培育面临着夭折的危险。我愿做彩陶的小草、小树,愿小草花开长久,小树成荫造福后人,舍弃垂手而得的真金白银,做我想做的彩陶,做我想去探索的泥、釉,烧项目的奥秘,也甘愿为他人做嫁衣。话至此,有人会说,你已盆满缸满了,讲大话不腰痛,其实当彩陶流行时,仅收获了前期的投入,当市场旺盛时,也不过丰衣足食,当彩陶过剩时,收益仅能维持生计,尽管他人怎么看我,我还是我,一个普通的制陶人,不管彩陶如何走向,我会坚持信念,走别人没有走的路,做别人没有做的陶,在陶艺路上从各个不同切入点寻找突破口,去创造陶瓷艺术的至高点,在陶都这个陶艺百花园中,寂寞自开,香随风载,吸引将才,引领彩陶艺术队伍与紫砂精品之佳艺并头前进。

我做彩陶最大的乐趣是创作的成就感,当我设计的陶瓷衣架、花架、花瓶等作品在国内获奖,并在市场流行,走进千家万户时,深感莫大的荣耀与自豪,当创作的造型和工艺被他人延伸应用,成为广大市场产品时,同样感到满足和荣幸,当我试出新的釉色效果,创造新的烧成方法烧出史无前例的产品时,内心兴奋激动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这要比卖几件高价艺术品显得更有价值,更有意义。做与众不同的陶,走与众不同的路,这是我的追求也是我的工作职责。彩陶艺术,技术涵盖面之大,形式之多像一个大的迷宫,如果对彩陶不能进入痴迷状态,是很难对彩陶有所认识,有所建树的。彩陶成就感是自我安慰的一剂良药,为了它可不计一切成本代价,不图回报,不畏劳苦,继续将彩陶创新深入下去,这也是历史的需要,这既是我人生的需要,又是陶都产业的需要,有着不可低估的现实意义。

陶都是一个多艺术特色的共同体,红花虽好仍需绿叶小草,陶都的发展应该是门类丰富,品种齐全,各领风骚,否则陶都的光彩就会逊色,如果一味追利弃业,这是对社会的不负责任,也对自己人生的不负责,钱的多少决定不了人的幸福指数,做人要有一个理想目标,只要自己感觉好那就好。

邱玉林·岁月留痕系列之一


邱玉林·岁月留痕系列之二


邱玉林·岁月留痕系列之三

                                                            

 


    邱玉林,字艺林,1953年出生于宜兴,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陶艺专业委员会副主席。1977年江苏宜兴陶瓷轻工业学校装饰专业毕业,1991年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大专班进修,现任宜兴彩陶工艺厂彩陶艺术研究所所长。

TAG关键词:
编辑: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官方手机站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