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学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学院 >> 初识紫砂 >> 学院详情

浪花壶

时间:2014-07-30 来源:紫砂之家

  紫砂到了明代进入第一个鼎盛时期,有诸多名家,如供春,时朋,时大彬,李仲芳,徐友泉等纷纷涌出。也是从这个时代开始,紫砂一步步从普通日用品变为工艺美术品。随着这一步的跨出,紫砂工艺师完成了从“做壶佬”到“艺术家”的蜕变,很多文人墨客、达官贵人也参与其中。

  说到时大彬,他号少山,明代万历至清顺治年间人,乃系宋尚书时彦之裔孙,是供春后制壶“四大家”之一时朋的儿子,他应该是紫砂史上第一位有清楚历史记载的“文艺青年”。他的壶,不务妍媚,幽雅悦目,完全适应了明代士大夫们所追求的淡雅超俗的审美情趣。

  他与“娄东诗派”的陈维崧等几位熟悉之前所做的都是“大品”,之后,他接受了“娄东”那些文人们的劝说改为做小壶,使之更适合文人的品茶习惯,这是促使紫砂从牛饮到慢品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步。与此同时,大彬便开始注重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他勤练书法、常咏诗词,后来做的一些小品常有“江上清风,山中明月”等这样清新淡雅的诗句铭于壶上,不仅在紫砂圈里吹起了一股人文风,也在文人圏里吹起了一股紫砂风。这风还吹到了宫廷里去,在当时就流行着“明代良陶让一时,宫中艳说大彬壶”的佳句。

  继大彬之后又有陈曼生,也就是陈鸿寿(1768-1822),浙江钱塘人,生活在清康熙、乾隆年间。他通过科举入仕,在接触到紫砂前就已经是当时知名的画家、诗人、篆刻家和书法家了,还身居在名扬天下的“西泠八大家”之中。他任溧阳知县的那六年,最为辉煌,有稳定的生活和一定的社会地位,再加上生性豪放、兴趣广博,广交文人雅士,歌诗酬唱,书画往来,名噪海内。

 

  陈鸿寿1801年到溧阳上任后便主编了一部《溧阳县志》,只是这样也难以满足才华横溢的他对艺术的追求。此时正是紫砂名声大作的时候,达官贵人、文人雅士、工商巨贾纷至沓来,曼生也不例外。在地理位置上,溧阳与宜兴相邻,曼生就近水楼台先得月,凭借自身才华很快结交了当时的制壶名匠杨彭年等人。后来,经常以杨彭年制壶,曼生书铭的形式合作制壶,再加上曼生的一些幕客如江听香、郭频迦等文艺青年的加入,在他的“阿曼陀室”里一边喝茶玩壶,一边设计书铭,很快便有了一系列的茶壶样式出来,这就是后人们称的“曼生十八式”。

  被日本书法界誉为“清朝王羲之”的梅调鼎,于清同治年间在沪甬两地名门的资助下创办了“玉成窑”,窑址就设立在今天的宁波市江北区的慈城镇。这里面集合了包括梅调鼎自己在内的任伯年、胡公寿、虚谷、徐三庚等众多金石篆刻、书画名家,邀请了王东石、何心舟等制壶名家们一起合作。这种方式与曼生的“阿曼陀室”相似,但不同的是,曼生之功在于壶,而玉成窑不仅只在于壶,还设计、制作、书铭了很多花瓶、花盆、笔筒、水盂、笔洗、砚台、印泥盒等文人用具。玉成窑的成立,最初只是完全出于梅调鼎等文艺青年们的爱好,不曾想竟成了紫砂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上接曼生,却后无来者。

  正是因为有了像陈维崧、陈曼生、梅调鼎这样的“文艺青年”的加入,才使砂壶这一日常用具多了不少令人遐想的意韵,百世流芳。我们在享受中国历代古董书画的内涵意境的同时,可以把玩紫砂茗壶,体会其中遗韵。

 

TAG关键词: 编辑: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官方手机站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