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学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学院 >> 文玩收藏 >> 学院详情

紫砂无语 神韵千言——品读《我壶无醪醴》有感

时间:2014-08-04 来源:紫砂之家

  我翻阅了新近出版的《我壶无醪醴》这本中国紫砂艺术随笔集,感慨良多。作者李北山是山东邹平人,济南的泰山出版社董事、副总编辑,是位博学多才的中年人。他收藏紫砂,陶然如醉,自得之趣,聊自书之,将所写的20篇关于宜兴紫砂的随笔结集成书,并冠以《我壶无醪醴》的书名。

  这书名有点出奇,何为醪醴?史俊棠会长作的“序”中说的很明白:“醪,浊酒;醴,甜酒,亦泛指酒类,古代用以治病。《素问·汤液醪醴论》载:黄帝问曰:‘为五谷汤液及醪醴标何?’岐伯对曰:‘必以稻米、炊之稻薪。’古代用五谷熬煮成的清液作为五脏的滋补剂,为汤液;用五谷熬煮,再发酵酿造,作为五脏的治疗剂,为醪醴。我想北山同志之所以取书名为《我壶无醪醴》,无非是告诉大家,紫砂壶里没有酒,只有茶,茶亦可清心,滋养人生。”

  作者爱紫砂之美,又融收藏之趣 ,写出了诸如《一沙一世界》、《一时千载名镌》、《对壶如读诗与书》、《曼生风渐二百年》等等美文,表达了他对历史上紫砂名家的推崇,对紫砂文化的哲思,也诠释了宜兴紫砂壶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中国哲学的一种物化,一种符号,以及紫砂有道,道法自然的思辩境界。

  紫砂壶的魅力是美与用的高度统一。紫砂壶历经数百年而不衰,是因为有“用”而活着,“用”是紫砂壶的灵魂和生命所在。正如于丹教授所说:“紫砂是一把握在手心里的乡土,是文化态度的载体。”紫砂壶就是能跟人结缘的肌肤,能够带给我们最深沉的民族情感。

  书中还写到了紫砂泥,紫砂制作工具,紫砂的名家之辨、名壶之辨和赏壶、藏壶的一些观点和看法,涉及到了紫砂的一些学术方面的研究和探索,对于外乡人来说,是难能可贵的。例如,他写到的“石瓢壶”,犹如“弱水三千一瓢饮,遗世独立屈子心。”“西施壶”在他的眼中则是“休言一顾竟倾城,只闻五湖泛舟声。“掇只壶”,其名贵程度可用“一壶千金不可得,兹可夜闻邀明月”来形容。而“方砖壶”则抒发“身行方正多儒风,正气浩然自清明”的禀性。“鱼化龙”分明是“鱼跃龙门归东海,壶中明月向南窗”的情愫流露。壶韵含诗,壶形有画,在李北山的笔下都鲜活起来了。

 

  他写到“紫砂与佛”、“紫砂之茶”等等内容,表述了对“茶禅一味”的见解,以及茶、禅、壶的亲密关联。从宜兴紫砂的过去与今生来探求,无论是民间传说,还是史籍记载,都有很深的佛缘,紫砂起始的智者都是出红尘而济世,假方便以修心的梵行沙门。始陶异僧,金沙寺僧以及问世的僧帽壶佛手壶、心经壶等以柔润的光泽和沉静的气度,折射出佛的庄严和佛的魅力。紫砂因茶而生,壶与茶与人的相遇是“养心”的过程,是“悟道”的过程,因此,紫砂壶以“器”的范畴,而升华到“道”层面,是一种贡献。“缘识似茶,亦浓亦淡;相念是壶,时满时空”,这是一种机缘,也是一种必然。

  李北山的紫砂藏品中也寄托了自己的所思所想,用古人的名句铭刻在紫砂上。他的一个定制紫砂笔筒就刻了自己撰写的对联:“布衣暖,饭茶饱,一室雍雍,优游泉石,红尘中存世外之趣;山水依,琴瑟和,君子陶陶,笑谈三生,人世间有烟火神仙。”将1801年中国文学中最令人肝肠寸断的沈复与陈芸的爱情故事留在这笔筒上。另外,北山还把古人崇拜的六个词句:天行健、非常道、归去来、思无邪、子非鱼、子不语,用两只紫砂笔筒将它们镌刻其上,让中国人的理想格言,像内心的灯塔,散发出耀眼的光芒,永不熄灭,照亮人寰。

  这本书的篇幅有限,却情谊绵长,让我感受到作者写紫砂、藏紫砂的乐趣之外的这种对泥土、对自然的亲近。认识紫砂,读懂紫砂,知理知趣 ,是为上乘。

TAG关键词: 编辑: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官方手机站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