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学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学院 >> 初识紫砂 >> 学院详情

紫砂物语

时间:2014-08-26 来源:紫砂之家

  打开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的悠然长卷,酒与茶可谓不可或缺的一页,我们都知道饮酒,当用酒器。自古以来,盛酒的器皿数不胜数,从商周时期的角、觚,到战国时期的羽觞,再到唐宋时期的盅、盏,再到如今各式各样的瓷杯、塑料杯,酒器的变化之大,直教人惊叹!

  喝茶和喝酒不同,则当用茶器。只是,茶器的变化却远不如酒器。或许,这和古人高雅的情操有关。酒之一物,上到阳春白雪,下到下里巴人,皆可以饮用。而茶则不然,饮茶,也懂茶的,大多是文人雅士。他们对于喝茶,是极其讲究的。在《茶经》里,陆羽列举了二十四样和烹茶、饮茶有关的器具,可谓精细。他还不辞辛苦的把他们排了名,结果紫砂被茶圣排为了茶具之首!

  我是一个喜欢文字的人,我想如果把茶比作整个唐朝绚烂的诗文化,那么这些茶器则是唐朝诗文化里各位诗家缤纷多彩的诗文;如果说,有一样茶器能够拥有《春江花月夜》那种“孤篇压倒全唐”气势的话,我以为是紫砂壶!

  宜兴紫砂工艺始于唐宋,盛于明清,繁荣于当今。集书画、诗文、篆刻、雕塑于一体,成为独步世界的艺术品。这样看来它的历史的相对来说不太久远,至少不能和斝、尊、觥这等古老的酒器相比较。然而,它虽为后起之秀,却独领风骚。茶坛有了它,茶的清香从此便不再断绝,甚至远胜从前!

  据说紫砂壶的制成,需要三种泥土,紫泥,绿泥和红泥。说也奇怪,世界这么大,只有宜兴的黄龙山有此种泥料,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这种资源优势,纯朴善良的宜兴人让紫砂冲出了亚洲走向了世界!

 

  大凡独特典雅的东西,始终都会和文人搭上关系。紫砂壶也不例外。如果单单只是一把紫砂壶,那它绝不会有如此盛名。但是如果是一把集文人的诗、书、画、印于一身的紫砂壶的话,那即使它不想有如此盛名,便也难了。

  梅尧臣先丢下一句“小石冷泉早留味,紫泥新品泛春华”在紫砂壶身上;欧阳修跟着丢下一句“喜共紫瓯吟且酌,羡君潇洒有余清”在紫砂壶身上;郑板桥按捺不住,也跟着在紫砂壶上刻下“嘴尖肚大耳偏高,才免饥寒便自豪,量小不堪容大物,两三寸水起波涛。”这样的诗句;就连帝皇之尊的乾隆,也被紫砂壶所吸引,为其题下诗句,诗云:“锦校不藉无孙掷,练影中堆万簇花。设与水仙作春波,天边风月傲清华。”紫砂壶魅力之大,竟至于斯。真可谓:万般皆下品,一壶存真趣!

  这些人都是品过香茗之后,赞几句紫砂壶便不再多言,而苏东坡同志却不同。他品过香茗之后,居然在宜兴购田安家,自己也动手制作起紫砂壶来,现在想想如果没有苏东坡,那么,在紫砂壶的丛林里,便会少了一种绝世茶壶《东坡提梁壶》。难怪他会说:买田阳羡吾将老,初始只为山水好,踏月归来紫砂暖,相逢谁信是前缘!

  这里有一个优美的传说,也说明了紫砂的魅力,传说范蠡和大美人西施隐退后来到宜兴,置业兴陶,带民致富,现在这里的陶祖胜境及慕蠡洞和西施洞就是他们住过的地方,后来范蠡被宜兴人尊奉命为陶祖师、陶朱公;西施被尊称为兴陶师母!而梁山伯和祝英台在宜兴是不是也用紫砂壶喝茶,那我就不敢乱说了、反正现在宜兴是教援之乡,这绝不是传说:品茶论英雄,才子赢天下。英雄辈出的阳羡山水不仅赋予了宜兴人忠爱的精神,更给了这里的人们聪慧的灵气[“父子兄妹皆教授”,“一门七博士”,耕读传家,尊师重教蔚然成风。从古到今,宜兴走出了4位状元,10位宰相,385名进士,24位两院院士,985位大学校长,8000余位教授副教授,“教授之乡”名扬天下。]《宜兴志)》

 

  还有一个事实是新中国第一次科技大会主席台上就座的10人中,就有4位宜兴人。中国高教部部长、清华大学校长蒋南翔和台湾教育部次长、台湾大学校长虞兆中,出生于小镇的同一条街《百度百科-宜兴》,徐悲鸿已故,丁俊辉还小,但他们和现在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一样也都是宜兴人,这些神奇的巧合,令世人对这片土地惊叹不已。就在前几天,2011年高考成绩出来了,宜兴一中的孙曦又以总绩414分成为江苏省的文科状元,如果用紫砂壶能让您或者您的的孩子喝出清华北大,名人大家,那你还真可以试着买一把紫砂!

  2006年国务院公布了首批非物质遗产名录,雄踞传统手工技艺首位的,就是宜兴紫砂。古往今来的工艺大师和民间艺人薪火相传,见证着我们祖国文明发展的源泉和永恒的魅力。

  当然中国是茶的故乡,世界给了宜兴一把紫砂壶,并没有忘记在里面放一片茶叶。天子未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宜兴阳羡紫笋茶与杭州龙井茶,苏州碧螺春齐名。三国时代以“国山舜茶”称雄江南,唐朝以“阳羡唐贡茶”名扬四海!所以人称宜兴是“茶的绿洲、洞的世界、竹的海洋,紫砂的天地”。也不是徒有虚名,只是这里咱暂不多叙!

  用紫砂壶来泡茶,茶水自当清新宜人。而用诗文其外的紫砂壶来泡茶,茶水更是香气袭人,闻者心醉。少了诗文,紫砂壶不会如此典雅;少了紫砂壶,诗文也不会如此清香。正是因为两者的共同存在,中国历史上才会多出了这一种浸着文墨书香的茶壶,也多出了一种浸着佳茗清香的诗文。

 

  一把紫砂壶,一卷诗文,它们打动的,不只是江南的文人;一壶茶香,一卷墨香,它们熏醉的,却是整个盛世的中华。

TAG关键词: 编辑: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官方手机站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