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学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学院 >> 文玩收藏 >> 学院详情

大亨一脉邵家壶,方圆相通技艺绝

时间:2014-10-21 来源:紫砂之家

  名门之后邵顺生,一脉相通传绝艺

  邵顺生,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江苏省陶瓷艺术名人,1955年生于江苏省宜兴丁蜀镇紫砂村,是清代制壶名家邵大亨的第六代传人,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绍培先生,被誉为宜兴紫砂方器高手,作品具有挺劲阳刚之气,含浑厚大度之势,承袭传统,勇于创新。他的许多作品被专家称为壶艺经典,是中国紫砂十大名家之方壶代表人物。同时他也是江苏省陶艺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宜兴紫砂研究会理事、中国宜兴紫砂艺术馆总监、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紫砂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大亨陶斋主人。

  邵顺生的作品继承传统,勇于创新,尤以“方器”称雄,作品有挺进阳刚之美,含浑厚大度之势,在各种评比中屡屡荣获最高奖项;创作作品具有较高的文化内涵和科技含量,许多作品被成为“壶中艺术经典”,是一位发展前景广阔的紫砂艺术家。从事紫砂壶艺四十余年,对紫砂情有独钟,其作品深受行家好评和紫砂爱好者的慕名珍藏。

  一脉相通有深意,细微之处见真功

  壶身各处皆是直率线条,符合邵顺生老师一贯做方壶的风格。所以此壶自然利落干脆,毫无矫揉造作的感觉。

  壶身寓圆于方,左右对称整齐。既有方器的端庄大度,又不至于刻板呆滞。有圆有方,正是为人处世的准则。过刚易折,圆滑无骨,邵顺生老师不光是在做壶,更是在阐述道理。

  平直壶盖细腻规整,似一方坦荡天地,能一马平川。桥型壶钮设计经典,有如飞虹,气势灵动。气孔设计就在壶钮边,别出心裁,便于控制。

 

  三弯流壶嘴方而不呆,线条明朗且富有变化。明接于壶身,粗细过渡均匀,方型嘴口,端正平稳。

  拼接壶把形如刀枪,锋芒露而功名藏;又如门上横梁,载荣华而见宠辱。品此处,仿佛有历史波涛滚滚而来,无数刀光剑影似梨花淡白;也似有传承推陈出新,拂去尘土重见天日。

  自顶部观之,壶盖似案牍一片,载着诗书和文明,又载着无尽的希望和未来。

  历数此壶身后事,方知成品多用心

  关于此壶,邵顺生曾经说过:“我爱制方壶,最开始跟我的经历有关。都知道方壶难制,难就难在严丝合缝,而我曾经做过木匠,对线条、平面和角度的精准把握就有了优势。到后面,我制壶有了更多的感悟,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我的方壶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纯粹的方,而追求刚中带柔、方中带圆。”

  这把壶名为“一脉相通”,壶身总体为方,边角却是优美的弧线,看在眼里有品性气节,拿在手里却觉得圆融妥帖,跟他爱喝的岩茶倒有几分相似的属性。

  “我的内心是清高的。紫砂壶对我而言,不单是手艺,更是一种创作艺术。一把壶的风格,体现的是制壶人的品德、艺德。”

  他将紫砂壶作为生命的一部分,去研究,去热爱,时刻也离不开。譬如去旅行,到某地见到某物,想的还是能加以创作用之于壶。因而,他经常会有出人意料的奇思妙想,创作出了一把把新颖独特的“邵氏壶”。如今,他所设计的各类壶型已多次获得国家专利,而墙上镜框内展示的盖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大红印章、局长田力普亲笔签发的《一脉相通壶》外观设计专利证书,就是其中一例。

 

  “传统紫砂壶在设计时总会将气孔设置在壶盖中间的位置。但我偏反其道而行之,将气孔置于一侧,具体位置则根据人体工程学和力学原理,力求达到"三个手指捏田螺,十拿九稳"的效果—用食指、中指固定壶把,拇指自然地就能按在气孔上,就可以很平稳地拿起壶倒茶,并且得心应手,随意调动角度,随时控制出水。”

  于是,茶壶在手指间被轻巧把玩,茶水的断断续续,成为趣味。邵顺生的理解是,用紫砂壶品茶,不仅要有味,还得要有趣。“一脉相通,一摁不通。”邵顺生打趣。

  然而这一点巧思,却费了他不少功夫。“此壶的原理是通过气流的控制来达到控水的效果,但是壶要不漏气才不漏水,作为一把方壶,这对口盖的精度、平整度的要求就非常高了。”邵顺生解释道。壶盖与壶身丝丝合扣,这不仅要求制壶师要有高超的技艺与丰富的经验,还需要合适的气候与环境,“可以说,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要找这“天时、地利、人和”,只有反复地烧制、失败、再烧制,直至成功。这样来来回回十多次,只要出炉的壶有一点点不完美,就会被邵顺生毫不留情地打碎、重来。

  器物有灵,它是造物的精华,亦是人性的结晶。邵顺生对于工艺的极致要求,最终以“一脉相通”为回报。当代紫砂大师的精神凝结于此,一脉通,则乾坤通。

TAG关键词: 编辑: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官方手机站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