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学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学院 >> 初识紫砂 >> 学院详情

说说紫砂(上)

时间:2014-11-18 来源:紫砂之家

  常言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茶在我们的生活中占着多大的比重。有茶就有壶,作为一个宜兴人喝茶当然首选宜兴紫砂壶了。随着紫砂业的不断发展,紫砂茶具渐已成为古老东方民族艺苑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紫砂壶,历史悠久,艺人辈出,壶风千秋,品种万样,造型层出不穷。一把艺壶,能陶人性情,怡人心灵,给人以启迪。

  不知从何时起宜兴就有了紫砂,尽管有这样或那样的说法,但我始终相信这是我们宜兴老百姓的智慧和劳动的结晶。虽然一开始只是一些粗笨器具,但已经为现今紫砂的繁荣奠定了基础。紫砂文化一步一步走来,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一连串深深的脚印……

  紫砂陶的起始,根据一些史书记载,可追溯到北宋年间,如梅尧臣《宛陵集》第十五卷依韵和杜相公谢蔡君谟寄茶诗,其中有语云:「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此句不仅说明宋元间已有紫砂器,更显示了文人也给予了紫泥以诗意的颂赞。明万历年前的供春,是紫砂艺史上第一个被记载下名字的大师,据明末周高起的《阳羡茗壶系》中〈创始篇〉记载金沙寺僧是第一个制作紫砂器的人,但并非专业陶工,供春于金沙寺僧学得制陶术而渐起制陶。供春活动的期间自十六世纪初期至中期,与此同一时期稍后也起始了一些紫砂名家,如董翰、赵梁、元畅、时朋、李茂林等人,促进了宜兴紫砂壶的兴起发展,陶艺也日臻完善,董翰始造菱花壶式,以自然植物花卉图案,配合筋纹线条,用写意手法而成。赵梁则匠心于提梁式茶壶,起始了气势大方的造型风格。此后又有时大彬、徐友泉、李仲芳、欧正春、蒋伯荂等名家出现。时大彬制作从大壶到小壶各种不同风格造型茶壶。李仲芳擅于书法,徐友泉、欧正春与同期的陈仲美同以仿古铜器见长,仿各种古玩器,如花杯、酒壿、祭器等。从供春开始到此这一时期的紫砂壶,已不仅是生活日用器皿,而开始实用与艺术并蒂的发展,百花壶风,百家争鸣。

 

  到了明末清初,宜兴紫砂进一步发展,技艺也更加提高,如陈用卿、惠孟臣、陈子畦,他们的作品不限于壶,也以各种风格的技艺制作了其它文房摆件、花瓶及盆类,并开始了我国陶瓷史上的外销。从康熙中期开始到干隆晚期,紫砂艺术的发展得到了一度的繁荣。此间名家有陈鸣远、史继长、陈汉文、王南林等,尤以陈鸣远为代表,其作品从壶类、文房类到自然果类,都赋诸了一定的艺术心脉,从而推进了紫砂艺史的进一步提高和发展。陈汉文作品侧重于仿古而见长,如杯型器、商周祭器,其工艺表现着重于条线的起伏结构,表现出了沈稳而厚重的气势。咸丰年间,砂壶开始商品化,参加一些国际博览会,如程寿珍的掇球仿古壶。此期间自俞国良之后到三○年代相继名家有:冯桂林、程寿珍、任淦庭、蒋燕亭、王寅春、吴云根、裴石民、朱可心、邵全章等,他们使历代紫砂艺术进一步的推进发展至今。

  到了现代,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文化通讯的快速进步,紫砂的发展更是达到了未曾有过的繁荣。一批又一批青年陶艺家的涌现,给紫砂的生命不断注入新鲜血液,让这颗心跳得更有力了。五色土在这些能工巧匠的手中变成了一件件设计新颖,构思巧妙,耀世传代的佳作。

  顾景舟就是其中最声名远播的一位。顾景舟(1915-1996),原名景洲,江苏宜兴川埠上袁村人,生前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紫砂界尊称为当代“壶艺泰斗”。18岁时随祖母邵氏学习制壶,练就了一手扎实的制壶基本功,出道时壶艺就崭露头角,25—28岁时受聘子上海“郎氏艺苑”及“标准公司”专事仿制历代紫砂名作,悉心领悟古人名匠的精华,并以制作严谨而闻名。1954年进宜兴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宜兴紫砂工艺厂前身),1956年被江苏省人民政府任命为紫砂工艺“技术辅导”。他致力于研究紫砂壶造型与美学,使许多前人作品在他手中至臻完美,他的壶艺尤擅素器光货,并以造型简洁明快、得体大方、线条刚柔相济、舒展顺畅且具书卷气息而独树一帜。他早年曾用艺名:“武陵逸人”、“荆南山樵”、“曼晞”、“瘦萍”、“壶叟”、“老萍”。 其代表作品有:《提璧茶具》、《上新桥壶》、《云肩三足鼎》、《大彬僧帽壶》、《石瓢壶》、《仿古壶》、《鹧鸪提梁壶》、《井栏壶》、《仿古如意壶》等等。

 

TAG关键词: 编辑: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官方手机站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