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学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学院 >> 文玩收藏 >> 学院详情

老传统 新经典——试说“四方壶”的美学价值

时间:2007-02-24 来源:紫砂之家

      我是个老茶客,新壶友。“四方壶”是我得到的第一把“我可作收藏的壶”。因有感而发,写了拙文“四方壶的恍惚美“,没承想得到老壶友的关注,其中有“好文,好壶”之佳誉。谢谢。

我不揣浅陋,处于对“四方壶”的感觉,又写下了一点文字,请诸位壶友批评指正。

我国当代很有思想的美术评论家陈传席先生,最近有一段新论很值得深思。

陈先生说:“古代的文论、诗论、画论中,很少有谈‘创新’的,大多谈的是:道、理、文、质、神、逸、温润、含蓄、和顺、英华;或谈气韵生动,骨法用笔;或谈外师造化,中 得心源,等等。道理弄清楚了,新意也就在其中了。

“近现代真正的大家,似乎也不大谈‘创新’。我翻了一下《黄宾虹文集》、《齐白石全集》,他们也不是把‘创新’放在嘴上。黄宾虹谈‘七法’、‘五墨’、‘民族性’;齐白石谈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等等。今人动辄便谈‘创新’,画家谈 ,理论家也谈,张口‘创新’,闭口‘创新’,可见理论之贫乏,然而怎样创新呢?”

读了陈先生的论文,我想到了“四方壶”。“四方壶”猛一看,很 传统,很 平常,没有什么新奇之处。然而细而品之,把它放回中华美学思想之环境中去考察,用中国人特有的“恍惚”之智慧去品赏,似乎可以从平凡中看到不平凡,从很传统之中,看到新意的 华彩。

张守智教授认为,紫砂器是通过造型结构来表达其外观美、视觉美。中国 紫砂壶的传统造型观念是“泰山哲学”,中国有“稳如泰山”的古训。中国紫砂壶的造型观念,还有中国气韵生动美学之神髓。“四方壶”的安定,方圆,都是来之于传统。但 “四方壶”的可贵之处,还有从传统紫砂壶观念走了出去的新韵。它的“圆不圆,方不方”,它的“圆是圆,方不方”,一句话,它的方圆朦胧,线面模糊,说白了有点“四不像”。正是这“四不象”,使它同传统拉开了距离。

这“四方壶”的“四不像”,正说明它从传统 的方圆清晰,线面规矩中走出来的。中国的麒麟是神兽,是吉祥之物。它就是中国人集众多动物的特长创造出来的“四不像”。龙是什么?也是中国人创造出来的充满“恍惚”哲学的“四不像”。谁见过麒麟,谁见过龙,这四不象正是传统精华的传承,联想与升华。

中国 传统的水墨画,要从传统中走来,走出新意,是不容易的。这正是二十余年里,中国画理论大争论的核心。正是这点“从传统中来,走出传统去”不容易,才正是中国画立于世界艺术之林的“正道”。

我不懂紫砂艺术,但我想其艺理是相通的。紫砂艺术的新意,要*多条路走出来。但向中华美学传统,向中华哲学智慧,要神、要魂、要新意、要创造,仍然是一条灿烂的正道。要走好这条道确实很难,然而“四方壶”的创作,给了我们启示,难,不等于不能向前;难,不等于 不能出新;难,不等于不能出新经典。

今天,我妄言,待明日回过头来看,“四方壶”将是一把老传统,新经典的作品。写到这里,我想到一句话:传统是什么?是昨天、今天、明天的传承,传统是从传统走出来的新经典的积累。“四方壶”正是这积累中,充满“恍惚”美的一颗珍珠。。

新老壶友,见笑了。(文/杨世明)

TAG关键词:
编辑: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官方手机站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