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学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学院 >> 初识紫砂 >> 学院详情

器以载道:宜兴紫砂成“国粹”的真谛(1)

时间:2014-12-03 来源:紫砂之家

  坐镇紫砂产地的史俊棠,顶戴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副理事长、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等多项头衔,称得上业界权威,而宜兴市陶瓷(紫砂)文化研究会会长、《江苏陶艺》和《宜兴紫砂》编委会主任的专业担纲,又使他对紫砂专业的评述令人信服。

  史俊棠的办公室在宜兴紫砂博物馆一楼,房间不大,满是书籍,一方玻璃壁柜中摆设了几块色泽玉润的黄龙山紫砂原矿石料,办公桌背面墙壁上挂一宽大匾牌,“惟道是从”四字箴言摄人眼魄,为徐秀棠大师的墨宝。在我看来,此一石一书,分明喻示着史俊棠这位宜兴紫砂界掌门人求真、求实的风格。在实际工作中,这种风格又呈现为史俊棠会长为人的和蔼,处事的干练。

  如欲高屋建瓴,必先广其基石。对宜兴紫砂,史俊棠会长先行正本清源之说。

  紫砂,是宜兴特有的一种含铁质、粘土质、粉砂岩的自然特殊矿土,被称为“岩中岩”、“泥中泥”,大致可分为紫泥、本山绿泥、红泥三种。这种矿土经风化、粉碎、炼制而成的泥料,兼备可塑性强、干燥收缩率小和透气性好等特点,经浴火成陶后,具有双重气孔结构:一为闭口气孔,是团聚体内部的气孔;一为团聚体周围的开气孔群,这使得紫砂器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实验表明,紫砂制品暑天泡茶,不易变味,汤色清润;寒天注入沸水,不易爆裂;加水炖煮、烹蒸,不会开裂。一壶在握,温润宜人,爱不释手。

  2010年,央视报道造成的一场紫砂风波,曾引起人们对宜兴还有多少真正的紫砂原料的疑虑。对此,史俊棠会长列举一组数据——

 

  宜兴陶土矿分布范围,长26.公里,宽3.3公里,面积88平方公里,预计储量9867万吨。其中,黄龙山甲泥、杨店甲泥等储量在1500-2000万吨,驰名中外的宜兴紫砂原料就蕴藏在甲泥之中,平均每百斤甲泥可遴选出紫砂泥3-5斤,也就是说,宜兴紫砂原料储量至少在数十万吨以上(徐秀棠著《紫砂工艺》中估算探明储量和保有量均为90万吨),以目前的开采、使用量,可确保数十年供应无虞。

  像是一堂普及课,史秀棠对紫砂的介绍由浅入深,阐释由表及里。

  所谓宜兴紫砂,是一个泛称,从造型和门类上,宜兴紫砂大致归纳为6大类:茶壶和茶具;花盆和花瓶;文房雅玩;人物雕塑和塑品;餐具;现代陶艺。其中的茶壶,专业名称“紫砂茗壶”,是宜兴紫砂的最大特色,亦即精华所在。

  紫砂壶的造型,可谓千姿百态,是迄今存世各类器皿中最丰富的,向来有“方非一式,圆不一相,文岂传形,赋难为状”之誉,业内则大致划分为光素货、花货与筋囊货。

  史秀棠认为,紫砂壶不论何种造型,总要做到“理”与“趣”的统一。所谓“理”是指它的日用性,即壶的宜茶功能;“趣”是指它的艺术性,即壶的玩赏功能。有理无趣,固然影响审美,但有趣无理,便不能称为紫砂壶了。

  这就是说,一把品质上乘的紫砂壶,前提是砂质真、练泥好,同时制作技艺要好,兼具艺术玩赏性。

  中国古代哲人说:“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者谓之神。”饮茶用的紫砂壶,充其量只是一把器物而已,真正提升其价值的是表现其形的技艺、映现其神的文化。

  让我们先来看紫砂壶由浅至深的技艺精进。

 

  中国是“陶”的故乡。如果将一般意义上的陶器与紫砂陶区别开来,那么,宜兴紫砂的历史已逾千年,而迄今存世最早的一把紫砂壶算起,其历史已绵延500年之久。

  1973年,在宜兴黄龙山东端的羊角山修建隧道时,人们发现了一处烧造无釉砂器的古窑址,这是目前有据可查的最早的紫砂窑址,时间可追溯到北宋时代。而有实物流传至今的紫砂壶,则在明朝正德年间,即紫砂壶历史上第一个留下名字的制作名家——供春的“树瘿壶”。

  在500多年前的明朝中后期,制壶还没有特定工具,彼时的供春,全凭自己一颗慧心、一双巧手,仿千年银杏之树瘿,捏制成一把拙朴与灵气并存的紫砂壶,赢得“宜兴妙手数供春”美名,并被后人尊为宜兴紫砂壶艺的开山鼻祖。

  继供春之后,紫砂艺术史上知名度最大、影响力最深,被誉为“千载一时”的壶艺大家是明朝万历年间的时大彬。

TAG关键词: 编辑: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官方手机站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