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学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学院 >> 文玩收藏 >> 学院详情

王洪斌浅谈恢复朱昵壶的风采

时间:2014-12-09 来源:紫砂之家

    一、浅谈红泥及朱泥壶

        历代宜兴紫砂壶按制作泥料不同而分类,主要有紫泥壶、红妮壶和绿泥壶三大类,而我们现在要谈的朱泥壶便是红泥壶中的重要一支。

  前人对朱泥壶已有了不少文字记载,为了节省笔墨,本人摘录台湾有关专著《朱泥宝记》中的一些片段,以作论述:"紫砂泥是紫砂茶壶的基本泥料,紫砂泥包括紫泥、本山绿泥及红泥三种泥料,泥矿主要分布在宜兴南部丘陵山区,是一种含铁量极高的陶土。而朱泥壶的泥料大部分以红呢为主,红泥的含铁量则又较其他之紫砂泥为高,产在嫩泥层的底部,俗称'未触风日之石骨",。"由于朱泥壶的主要原料红泥其含氧化铁成份高,所以熔点较低"。因之"朱泥壶最大的特色就是色彩饱和、红艳欲滴,烧成后感觉质地细腻,铿锵有金属之声音,清脆悦耳,为其他紫砂所不及"。又"红泥的矿藏量远不及紫泥,甚至少于本山绿泥,再者单纯的红泥原矿土细而不含砂质,可塑性高,但相对支撑强度比不上紫砂,因此不宜烧造大件的作品,只有发展在小品茶具上"。"就这样朱泥壶以其小家碧玉的姿态活跃在清初以至民初的紫砂舞台上。尤其是朱泥壶的容量在今日茶艺的冲泡方式非常实用,虽然没有当年紫砂大壶的铁笔篆刻、书画款章,但其技法老练,线条柔美优雅,都是其他壶艺所望尘莫及的"。"尤其有其他颜色的朱泥壶与紫泥烧成的茶壶有非常不同的感觉"。"如'紫色朱泥壶'的精巧细腻,远非紫泥紫砂壶能达此效果"。以上《朱泥宝记》中对红泥及朱泥壶的摘录,精僻地阐述了朱泥壶在紫砂壶艺中的独特地位,同时也指出了红泥这种紫砂泥料的稀少宝贵。由于红泥有以上的品质,因此赢得了历代制壶高手的青睐:如明代:时大彬,清代:陈鸣远、孟臣、逸公君德思亭、邵大亨,民初:黄玉麟、俞国良、范大生、冯桂林等都留下了不少朱泥壶极品,为后人称颂,更有近代顾景舟、朱可心、裴石民、王寅春等的传世之作,其艺术造诣已为世人公认,发展至今,朱泥壶更是当代制壶艺人的重要作品类型了。

 

 

  二、要恢复朱泥壶的风采

       笔者在早年收集紫砂古壶时,看到了现在朱泥壶与历代朱泥壶在质地上的差距(当然从工艺、造型、表现手法等方面古壶是不能与现代的作品同日而语了),要恢复朱泥壶的风采,这成了多少制壶艺人的心愿,但要恢复朱泥壶的风采必须从制作的泥料人手,为此我查阅有关红泥和朱泥壶的资料,希望从中找到启发和方向,'如《阳羡茗壶系》中提到"嫩泥,出赵庄山,以和一切色土,乃粘肢可筑,盖陶壶之垂弼也。石黄泥出赵庄山,即未触风日之石骨也,陶之乃变朱砂色"。前人大量有关红泥的资料为我找寻配制红泥提供了依据,为了找到这些原料我几年不辞辛劳,背着布袋,深人黄龙山矿井,踏遍赵庄、川埠、蒋笠泥矿现场,从矿泥及矿渣中采集有关矿物,还走访制壶名家,并虚心向采矿工人请教,积累有关红泥的知识,回家后潜心钻研,经过几年努力,无数次试验:用各种配比拼成的拓片堆满了屋角,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找回了真正红泥的感觉,现在我拼制的红泥已基本具备了制作朱泥壶所要求的特点。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特点:(1)这种红泥完全用天然矿物拼制,不加任何化学色素,用它制作的朱泥壶呈现"色彩饱和,红艳欲滴",有"玉色气"的效果。(2)从物化性质看,我的红泥在保持泥料细腻、可塑性好的同时,产品表面不结晶,气孔率、吸水率和透气性都达到理想的效果(见一般红泥和我的红泥拓片表面在高倍放大镜下的成像对比)。(3)养壶容易:随着紫砂壶艺的发展,爱壶、藏壶、玩壶的人越来越多,他们这样说:"壶本玩具也,玩具之可爱,爱在趣,而不在理",而养壶是玩壶的一个必然过程,有关专著中说:"壶之用久,涤拭日加,自发阁然之光,人手可鉴",而用我的红泥制作的朱泥壶,在冲泡前呈灰红色,用开水冲泡茶汤时壶便发出"嘶嘶"之声,瞬间便变成大红色,放在手里略揩拭便"玉色气",几天冲泡后便变成紫檀色,油光可鉴,益见精神,叫人爱不释手。

  我不敢大言已找回了历代朱泥壶所呈现的风采,我写以上文字的目的主要是将我几年来在红妮制练过程的体会告诉紫砂同仁在制泥上的一点收获并希望得到交流和支持。本人才疏学浅,把以上的情况告诉大家,只能表示自己今后将继续探讨紫砂泥料罢了。

TAG关键词: 编辑: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官方手机站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