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学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学院 >> 初识紫砂 >> 学院详情

作坊制度与定价体系

时间:2014-12-19 来源:紫砂之家

  在宜兴,总能碰见人回忆起顾景舟大师,通常的故事是这样的:“最困难的那几年,顾大师自己挑个担子上街,上面全是紫砂壶,说,买一个吧,换点米就够了。”

  不过也有紫砂壶界的人坚决反对这个故事,说顾大师一生作品有限,根本不至于沿街叫卖,编出这个故事的人,是想进一步骗你入局。“很可能接下来就告诉你,他家长辈怎么无意中买了把壶,这壶现在就在家中,然后问你想不想买。”不过,这个不知是真是假的故事说明了一个问题:在很长的年代里,紫砂壶仅仅是作为一般的生活用品出售的,不管是大师作品还是学徒工的作品。

  李昌鸿说:那时候根本不允许大家在自己作品上署名。由厂里统一定价出售:大师做的壶可能贵一点,也就是十几元,一般的,几毛钱。80年代,香港的收藏家罗桂详来到宜兴,他想请紫砂厂的员工做一批作品参加香港的亚洲艺术节。李昌鸿说,那是解放后真正体现紫砂壶价值的第一笔订单。“罗先生的贡献很大,他把从前作为产品的紫砂壶性质改变了,变成了工艺品,我们可以在壶里面打上名字了。”

  那次订单,顾大师那批前辈的作品,是1000元左右的价格;而他们这几个大弟子的作品,价格是老师的一半,而不知名的后辈的精心之作,也卖到了30元左右,“这使我们觉得,原来我们的劳动有这么高的价值”。

  虽然还是集体企业,可是,紫砂壶的生产形式彻底改变了,突出名人名作,罗桂详之后,是四家香港的贸易公司轮番上阵,他们有的是通过广交会的窗口认识了宜兴紫砂,有的是通过罗桂详的香港展览认识到了紫砂壶的珍贵,都跑到宜兴抢货。因为大家竞争,后来规定,一家公司的代表在宜兴只能待20天,四家轮流,根据外事纪律,当时唯一的对外窗口就是紫砂厂。李昌鸿说:“那时候我们不知道,其实他们是做转口贸易,把我们的茶壶再售往台湾。”

 

  就这样,早在30年前的销售上,宜兴的紫砂壶就开始走上了隐秘而竞争的渠道,这也导致了直到今天,宜兴紫砂的销售还是与其他任何产品都不同,始终不够明朗化。

  80年代是紫砂壶的第一次高峰;台湾紫砂界的热闹,使宜兴紫砂壶在1993年的时候价格又到了顶点。“那时候几万元一把壶不稀奇。”不久后台湾经济的衰退使紫砂壶价格下降,不过到了2003年,大陆的消费群体增加,宜兴紫砂再次稳步上升,超过了1993年的那次价格不少。

 

 

  因为全部是个体之作,所以紫砂壶的定价就是个糊涂账了。目前的行情是,国家级大师的作品一般是十几万元,省级工艺美术大师的作品一般是几万到十几万元,再往下的工艺美术师,价格由几千到上万元不等,依此类推,定价体系基本如此,可是,就是因为是个体作品,所以这种体系又极其不工整。

  收藏者卫江安说:“事实上,没有可能成立一个清晰的定价体系,比如说把工艺美术师这级的统一定价为多少,因为就算是同一级别,作品好坏也千差万别,各人成长空间也千差万别,所以,只能看购买者的眼力了。”再者,说不定有人根本不加入评级体系,但是也做得一手好壶。“那更是需要购买者有自己的判断体系了。”

TAG关键词: 编辑: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官方手机站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