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学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学院 >> 初识紫砂 >> 学院详情

造化钟神秀——评徐风的“紫砂散文”

时间:2017-10-30 来源:紫砂之家

   徐风的散文集《天下知己》断断续续读了半年有余,其间又被朋友借去一阵子。这次到宜兴又见到徐风,边走边谈,边谈边读,别有一番感受。有些书就是这样,你似乎并不急着想去读完,但又似乎总在闲时想到它,是那种拿得起放得下的书。

  《天下知己》内容丰富,有对故乡文化前贤的写照,有对江南山水的描摹,书画艺林,文学感悟,日常风景,和生感怀……。但最吸引我的,也让我大开眼界的,还是有关紫砂壶艺的那些篇什。宜兴之行,听徐风谈壶,才知道为什么这些文字会写得这样灵动而深沉,温润而内敛,久在芝兰之室,浸染实在太深。文学中,人与家乡的关系一言难尽,这在散文这种文体中可以更深切地体会到,比如沈从文之于湘西,汪曾祺之于高邮,贾平凹之于陕西……。徐风出生于宜兴,一直在这块土地上生活、写作,“我生命里最爱的江南宜兴是一个让天下人魂牵梦绕的地方。我相信故乡对一个作家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一切都从这里出发,母乳一样的文化积淀,从出生那天起就在我的血液里流淌,惯性像无形的曲线,决定我怎么去写,总是在出发。还是在出发。”故乡在徐风的身边,是山水,是人,是风物,是“紫砂,宜兴人命根子一样的紫砂”。对紫砂,徐风是那样地看重,倘若没有紫砂,宜兴便只是一个地理概念。徐风的紫砂散文首先和紫砂陶艺一样与宜兴的传统文化同宗同源,所以才根深叶茂,气息相通。

  人对物的认识,人与物的对话关系的建立首先要靠人与物的交往,在往来兴答中去揣摩,去体悟,去建构,这样的揣摩、体悟与建构既是个体的参察,也是在如琢如磨中借助了他人的智慧。比如,想要认识紫砂就可以找徐风,听听他如何谈论紫砂,他说:“紫砂就是大地深处的一把土,要说简单,世界上哪有比它更简单的存在呢?”他又这样认识紫砂与生活的关系:“无论时代兴衰、王朝变更,壶中沸水依然滚,茶里方语扑面香。许多人把生命里的宝贵年华留在了一壶茶里,泡老了悠悠岁月,恍惚了百年人生。那一排排黑苍的紫砂老壶已经记不清侍候了几代茶客,温暖了多少从风雪驿道而来的寒士,抚慰了多少潦倒失意的心灵,承载了多少普通人的欢愉和惆怅……”他以徐文长一则典故来说文人与紫砂壶、与茶的关系:“中国历史上的文人大概没有不喜欢茶与紫砂壶的。明代以后,社会风气受新儒学的影响,平淡闲雅、质朴温厚已成为一种时尚。紫砂壶的敦厚内敛、古雅蕴藉,甚合文人心意。有人送了青藤老人徐文长一罐碧螺春,为了选一把合意的紫砂壶,从绍兴跑到宜兴,他所追求的,除了一脉茶香,还有着文人的一种精神寄托。”论述文人与紫砂壶的关系,突出文人提升后者的文化品格是徐风谈论紫砂的重要理念,紫砂之美,在功能,在材质,在造型,在工艺,在品味。

 

 

 

  工艺品大多集实用与审美于一身,并且也大都有一个从前者渐淡后者渐重并发于实用归于审美的过程,这一转化,文人的作用确实不可小视,当紫砂壶与茶道结合在一起时,不仅可以修身养性,而且紫砂壶本身就是文人展示才艺、抒发性灵、驰骋才情、托物言志的载体,文人与工匠们的交往切磋合作不仅诞生了紫砂工艺的特殊制作方式与个性化生产的程度,而且大大丰富与提升了紫砂壶文化含量与审美功能。大批的工匠在这一漫长的制作史中锻打陶洗,催生出如陈曼生、时大彬、陈鸣远、邵大亨、黄玉麟、任淦庭朱可心以及“风华七贤”这样的大师,在他们的心中紫砂被赋予了生命与灵性,它们不仅以具象的写实与写意来为山川风物、花鸟虫鱼写照,更以抽象的气质、造型与线条构筑起特殊的空间来表现天地、日月、晨昏、时序、阴阳、刚柔、张弛、方圆、内外、开合、向背等复杂关系,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历史等内在精神的理解,所谓壶里乾坤正是说明有限的器物在盈盈一握之间却可以达于无限。“千山独行,天佑其灵;隔岸听箫,大匠运斤。”一抔矿砂,从大山深处开掘出来,经风雨催化,经大师之手,经千度炉火,便能呼风唤雨,迎来送往,望古达今,体察天籁,遍访日月星辰、生灵万物,诉说诗情画意、儿女情长,超迈时空,弥合俗雅。徐风谈起这些大师的作品,充满了虔诚,更有一种成竹在胸、指点江山的气度。他对他们苦心孤诣的艺术道路,臻于极致的艺术境界,各具个性的艺术风格,泽及后代的艺术影响,条分缕析,指陈精要,不但表现出作者对紫砂工艺史广泛而深厚的积累,更能看出他与中国艺术精神、与紫砂艺术品格心灵上的契合,气韵上的合拍,他是得其神韵的紫砂陶壶鉴赏家,“天下知己”,诚哉斯言。

 

  徐风对散文有独特而精湛的理解,他追求真实、干净,重文人关怀,更对汉语之美的营造近乎苛责,我之所以在这则短评里大段征引原文,也是为了让读者亲炙其馨香,于管窥豹斑中领略其风采。徐风散文涉笔广泛,尤其是那些我将其命名为“紫砂散文”的篇什,更是其中题材特殊、别具一格的佳作,看得出它们在接续中国博物记铭这一散文传统上所作出的努力。起于汉时的博物散文,经魏晋南北朝,长于唐,壮于宋,而于明清两朝蔚为大观。初时,偏于知识与客观,其后,情趣与文人笔墨不断渗透,乃至近现代许多大家小品,都属这一路数。但到了当代,由于过度强调抒情,走所谓艺术散文的路子,此道渐有中落之态,当年汪曾祺先生曾有呼吁并有许多名作,现在,看到徐风的紫砂散文,真的让人感到欣悦,它让人不仅看到一类散文的复兴,更看到其背后依然存在的那种超凡脱俗的人与物的关系,看到人们对艺术依然葆有优雅的会心。

 

TAG关键词: 编辑: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官方手机站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