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学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学院 >> 初识紫砂 >> 学院详情

故宫藏紫砂壶 一段尘封的记忆(中)

时间:2015-03-11 来源:紫砂之家

  比较出名的还有几件,一件是天蓝鸠首壶,肩颈处有弦纹,扁球腹,颈上有入水孔,外面的天蓝釉光亮照人,很匀静。当时宜兴有欧姓造“宜均”最出色,所以也叫欧窑,这把壶应该就是欧窑所造,代表了当时的最高水准,除了清宫旧藏,别处没有看到。除此而外,还有天蓝色的花囊和花插,器形仿古,非常典雅。一件灰白色的笔山,上面有明确的纪年铭,还有时大彬的款,也代表了当时的高水平

  从雍正开始的紫砂器物升华

  明朝宫廷所藏的紫砂器物,尚不能被称为“宫廷紫砂”。清朝初年,康熙开始在宜兴定制紫砂的素胎,然后在上面画珐琅彩,画的图案都是皇帝所批准的,而画手都是宫廷画家,最后再二次烧制,这些才成为“宫廷紫砂”,只供皇帝本人享用。不过这批壶,基本被运往台北“故宫”去了。曾经在台北“故宫”看见过康熙的数把珐琅彩的紫砂茶器物,颜色艳丽,花样上还有许多西洋花卉图案。

  2000年,北京故宫在瓷器库翻检到一把珐琅彩的残缺紫砂壶,从壶上的花纹造型和下面的年款分析,应该是康熙中晚期所做,但是壶柄和流都已经不在了,上面的各色珐琅彩也已经不太鲜艳,但却是故宫博物院唯一存世的康熙珐琅彩色壶。

  到了雍正开始,素胎的紫砂壶开始进入宫廷。雍正的审美水准很高,他开始欣赏那些不那么华丽的东西,紫砂的肌理和泥土本身带来的美感,他也可以接受了。翻阅《清宫造办处各作成活计清档》中的“珐琅作”记载,雍正喜欢宜兴壶的款式,甚至将之作为景德镇瓷壶的范本要求仿造。因为宜兴壶能够根据砂土的调性和泥土的特色烧制出比较有个性色彩的造型,比如高提梁壶、圆提梁壶、三叉提梁壶,壶嘴有的向外挣张,有的向里收,壶身也有很多变化。

 

  因为造型的美观,雍正觉得紫砂壶的器形不仅可以用于瓷壶,也可以用于银壶。由于他挑剔的审美,他还会在官窑瓷器中稍微改变紫砂造型,并不完全照搬,比如雍正时期有把著名的柿蒂纹扁圆壶,阔口圆肩,出水的流很短,粗环柄,表面上有突起的浮雕柿蒂花纹,因为花纹周边翻卷,有一定厚度,使光洁的壶体有了圆雕的韵味。

  雍正多次命景德镇按照宜兴壶的方式烧制瓷壶,造办处也留下了不少记录,当时景德镇的官窑因为严格依照法度,反而不像宜兴那么有对待泥土的丰富造型能力。紫砂无拘束,可塑性强,与官窑相比,是有个性的艺术,所以雍正数次给监督制造的年希尧出样子,要求非常清晰。有的还要仿照木样,把木样拿到景德镇,比如一把木样的菊瓣壶,上面再上各种釉色,包括珍贵的郎红,还有霁青。当时年希尧受雍正的造型法度的影响,写了本书叫《视学》,他向西方的一些宫廷画家学习了透视的尺度,把壶按照三维立体的办法分成很多部分,用几何比例去要求,每个壶都要求符合黄金比例。

  因为挑剔,雍正所欣赏的紫砂壶并不太多,整个雍正朝被首肯的壶只有寥寥无几的几把,进贡上来不好的壶基本都用于赏赐了。宫廷存壶除了那把柿蒂壶,还有一把端把壶,也讲究协调,口、流、柄都高度一致。另一把扁圆壶,造型规整端庄,制作细腻。还有一把圆壶,造型也是文雅脱俗,表面上紫砂中掺杂有细密的黄砂点,可是摸起来特别细腻,这也是雍正朝几把壶的共同特点。这几把壶,本身的砂特别精选过,200多年没有使用,表面还是很润泽。不像现在的很多壶,两三年不使用就很干涩。型和素面的肌理,可他并没有落下自己的款识,说明这还不属于他专门为自己制作的物品,雍正性格敏感,审美也带有自己极端的情绪化,有可能是他觉得,在泥壶上写上自己的款不太合适。而且,雍正落款的东西并不多见,档案记载,雍正稍微看不上眼的东西都不太会落款。这也和他的成长经历有关,他在自己作为皇子的雍和宫中有专门的匠人房,这些匠人,是他从全国搜罗来的。那时候尽管他还没继位,但是手里的匠人活计,比宫里不差。他把宫廷里的大气和民间的技巧都结合起来了。

 

  那么怎么断定这些壶属于雍正朝?专家是根据纹样和造型来断代的。比如有些玉器有款,属于雍正朝,这些可以推导到某些紫砂器物也属于雍正朝。纹样也是如此,紫砂砚上面有雍正朝蝙蝠、云纹和寿字独有的画法。这些砚台的紫砂含量只能达到60%,其余的要搀澄泥,否则没法下墨,因为紫砂太吃墨,就渗进去了。还有芦雁纹的茶叶罐,这是雍正喜欢的纹样。当时朱泥比较珍贵,也难以烧成大器物,大物容易开裂,所以雍正用其烧制了若干茶叶罐。芦雁纹是明清宫廷喜欢的装饰图案,雍正让高手来装饰,用很细的泥浆来堆绘,比一般的要内敛含蓄,更凸显紫砂的泥质感。上面四只大雁正在游戏,可是看上去又很淡雅,显得很闲适——

  朱泥的色彩很鲜艳,也很光润,但是并不张扬,这就是他要求的感觉。整个茶叶罐小口,长圆腹,平底,子母扣扣得很紧密,盖子上用楷书刻了六安二字,当时应该是地方用锡罐大量进贡,然后他再进行分装,这小罐的茶便于随时取用。

  这种玲珑小巧的茶叶罐是雍正的常用品,类似的还有三件,上面分别刻有珠兰、雨前、莲心等名称,应该都属于江南贡献的绿茶。雨前茶罐是六方体形,六面都堆绘了花鸟纹——现代习惯,一般会选用瓷器做绿茶的茶叶罐,怕染味。可是雍正选用了透气的紫砂罐,一是因为罐小,所放茶不多,很快就能喝完;二是可能他希望茶叶在里面能保持活性;三是茶叶罐制作精巧,上面的盖密闭严密,盖里还有叠压盖,封住后不容易跑味。

 

  这些看起来不起眼的茶叶罐,其实很难制造,王健华说她跑了几次宜兴,找了若干大师想恢复重做,可就是做不出来,要不肥,要不就是整个太厚,掌握不了制作的精髓。

  精巧的小茶叶罐,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宫廷茶道的精致。茶叶的分门别类,包括茶器物的精心定做,从雍正开始,至乾隆到了更精美的地步。

TAG关键词: 编辑: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官方手机站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