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学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学院 >> 文玩收藏 >> 学院详情

不看花鸟 只爱紫砂——一位画廊主人的紫砂情缘(上)

时间:2015-05-15 来源:紫砂之家

   读小学时,在花鸟市场听大人讲古董;20岁时,收到第一把紫砂壶,竟是名家之作;更因着紫砂壶的缘分,收获爱情。

  紫砂壶爱好者张晖的故事,听起来像是传奇。其实,相伴他的那满满的20多箱书和悠悠岁月,解读了造就传奇的因由——一份静守与挚爱。

  小男孩不看花鸟,就爱瞧老物件

  上世纪70年代初的一天下午,上海江阴路花鸟市场,一家卖紫砂壶的小店里,几位上了年纪的玩家和店主围坐喝茶,把玩几把新得的老壶。一个八九岁的小男孩,凑在桌角,听得入神,却又似懂非懂,肩上还背着书包。

  没人对小男孩的出现感到奇怪,因为这个叫张晖的男孩,一周总要来溜达三四回,从市场这头兜到那头,再从那头兜回来,常常站在一边听大人说话。

  今天的张晖是虹桥古玩城大昊堂画廊的主人。那时的他,因为父母“支边”去了外地,被寄养在姨妈家。姨妈家就在江阴路88弄,每天从江阴路小学放学回来,一拐弯就到了江阴路花鸟市场。

  姨妈家有两个表哥,爱养花鸟;可不晓得为什么,张晖却只对花鸟旁边地摊上的老物件感兴趣。“那时没有专门的古玩市场,江阴路以卖花鸟为主,一些卖田黄、鸡血等石料和古玩杂件的,就把东西都摆在地摊上。”张晖说。那家卖紫砂壶的店是张晖最爱去的,“家里用玻璃杯喝水,他们是用紫砂壶泡茶的,那时候我虽然不懂紫砂壶;但就是看着也觉得漂亮。”当时他的母亲在宜兴工作,每次回上海,带的“土特产”就是紫砂,以紫砂的蒸锅、沙锅居多,毕竟,那时候谁家若是得了一把紫砂壶,多半搁着当摆设,是舍不得用的。

 

  小张晖试水收藏,当然不可能是紫砂壶,他瞄上的是几分钱一本的旧连环画,很快就攒了不少。有个小朋友看中了一本连环画,想和他交换,他觉得双方的东西不等价,就要求对方补贴几角钱。几天后,小朋友家长发现儿子的零用钱少了,一问之下,“东窗事发”。“老师说我这是‘投机倒把’,让我把钱退回去,小朋友却没把连环画还给我。”说起儿时糗事,张晖大笑。

  其他壶都可以出手,就这把壶不卖

  在花鸟市场的兜兜转转中,日子倏忽而过。转眼,张晖小学毕业了。一直随部队在云南工作的父亲,退伍去了宜兴,并把张晖接了去。一家人在紫砂之乡团圆了。

  张晖继续玩他的壶,跑遍宜兴周边角角落落,访遍老的、新的各式紫砂艺人。20岁那年,他俨然已是紫砂壶行家了。这时,他人生真正意义上收藏的第一把壶出现了。

  那天,一个朋友带来一把老壶,请张晖掌眼。张晖见这壶无论是工艺上的料和形,还是艺术水准,都漂亮极了,一层自然的包浆,显得十分沧桑。“茶垢足有一毫米厚,开水倒进去,有股茶香飘出来。”盖款是篆书的“唐凤芝”。此时的张晖对唐凤芝、对这把壶并无太多了解,只确定这是把有年岁的老壶,且十分不俗。

  几天后,朋友又来了,拜托张晖替这把壶找个买家,张晖自己出250元买了下来。彼时,一般人的工资只有几十元。

  一壶在手,张晖细细把玩,越把玩越觉出它的好来。这是一把“风卷葵”壶,仿的是秋风卷锦葵的造型,为清嘉庆年间著名女艺人杨凤年所创,其传世品现藏宜兴陶瓷博物馆。这种壶的造型十分独特,集光、花、筋纹器之大成,可说是紫砂壶各种器型中最难烧制的,在紫砂工艺史上堪称一绝。唐凤芝是杨凤年之后,将这一器型传承得最好的,相比杨凤年“风卷葵”壶的刚,唐凤芝的更柔美自然,十分雅致。而唐凤芝之后,几乎没有人再制得此壶。唐凤芝是民国时期的紫砂名手,1945年,为庆祝抗战胜利,他创作了一把“抗日战争胜利壶”送与蒋介石,备受社会各界瞩目。他一生的磨难也因为此壶,戴高帽、关牛棚、进监狱……老艺人郁郁而终。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紫砂壶还未被热炒,不像今天,一把顾景舟的壶动辄数百、上千万元,这样一把唐凤芝的佳作在数度漂泊之后,亦只静静地留在张晖手中。

  差点,张晖让它再度流浪。

TAG关键词: 编辑: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官方手机站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