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学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学院 >> 初识紫砂 >> 学院详情

颇具争议的紫砂历史

时间:2015-06-10 来源:紫砂之家

   紫砂的起源一直颇受争议。根据文献记载以及传世实物,考古界一般认为紫砂始于明代。1976年,宜兴红旗陶瓷厂在丁蜀镇羊角山施工时,发现了一座古窑址,根据窑址堆积层中发现的北宋时期的乱砖以及众多早期紫砂残片,考古人员推断紫砂应始于北宋。但这一论断在学术界颇有争议。杭涛认为,仅凭北宋时期的乱砖就推断紫砂始于北宋不太科学,而且在宋元时期的墓葬中没有发现过与羊角山窑址发现的紫砂器相近的陶器。

  紫砂是陶的一个特殊种类,盛产于宜兴丁蜀镇一带。在丁蜀镇蜀山西南片300米左右范围内,考古人员重点发掘了一个废弃物堆积层和一座清朝中期停烧的古窑址,从中采集到了大量从明末清初到民国等不同时期的紫砂残片。这次发掘新发现了许多紫砂款识,款识类型多样,有堂斋款、人名款、店号款、诗联款、年号款、花款、器名款、伪托款等。早期地层中的款识以刻款为主,晚期地层中的款识多为印章款。

  紫砂是一种炻器,是一种介于陶器与瓷器之间的陶瓷制品,其特点是结构致密,接近瓷化,强度较大,颗粒细小,断口为贝壳状或石状,但不具有瓷胎的半透明性。宜与紫砂器胎质具有这种特性,而且,于器表光挺平整之中,含有小颗粒状的变化,表现出一种砂质效果。

  紫砂器以器型,泥色和儒雅风采取胜。

  其器型方非一式,圆无一相,千变万状。

闵璐作品:葫芦提梁

  紫砂器的泥色有多种,除去主要的朱泥、紫砂泥外,尚有白泥、乌泥、黄泥、松花泥等各种色泽,紫砂器不挂釉,而是充分利用泥本色,烧成后色泽温润,古雅可爱,紫砂器面还具有亚光效果,既可减弱光能的反射,又能清晰地表现器物形态、装饰与自身天然色泽的生动效果。紫砂陶质地古朴纯厚,不媚不俗,与文人气质十分相似,以至文人深爱笃好、以坯当纸,或撰壶铭,或书款识,或刻以花卉,刻以印章,托物寓意,每见巧思。据不完全统计,依据实物可考,从明正德(公元1506年)开始,至清宣统(公元1911年)止,以各种形式参与紫砂陶瓷设计、创作的著名学者、诗人、艺术家不下九十余人。这种情况,各代相延,因此,紫砂陶从形、质、色、神、气方面都显示出一种儒雅风韵。

 

  紫砂器是极其珍贵的,有"价埒黄金"、"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土一丸"之说。在宜兴紫砂器中,最受称颂的是紫砂茶壶,而紫砂茶壶的兴盛与饮茶风尚的盛行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前人总结出紫砂壶的七大优点:

  其一,用以泡茶不失原味"色香味皆蕴",使"茶叶越发醇郁芳沁";其二,壶经久耐用,即使空壶以沸水注入也有茶味;其三,茶叶不易霉馊变质,"茶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文震亨《长物志》);其四,耐热性能好,冬天沸水注入,无冷炸之虞,又文火炖烧;其五,砂壶传热缓慢,使用提携不烫手;其六,壶经久用反而光泽美观,"壶经久用,涤拭日加,自发暗然之光,入手可鉴"(《阳羡茗壶系》);其七,紫砂泥色多变,耐人寻味。明代中期以后,紫砂制作,名家迭起。风格多变。明之供春、时大彬、徐友泉,清之陈鸣远、陈汉文等,都是一代巨匠。干隆时期的陈鸿寿与陶艺家杨彭平等合作制作的曼生壶,融紫砂与书画,镌刻于一炉,把紫砂艺术推向高峰,他们都受到人们的称道。

  紫砂的出名得益于明代一位叫供春的制壶艺人,现在国家博物馆里还珍藏着一把当年供春制作的紫砂壶,算起来这把壶已经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供春以后名人辈出,清代康熙时期的陈鸣远承袭父业,把紫砂陶器的制作推向了更高的水平。陈鸣远的父亲叫陈子畦(葵),明末清初的时候很有名气。受父亲的熏陶,陈鸣远也很快成为了制壶高手。他的作品,刻意模拟自然界的花草树木、瓜果蔬菜、鸟兽鱼虫的形态。

 

TAG关键词: 编辑: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官方手机站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