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学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学院 >> 文玩收藏 >> 学院详情

紫砂六记(四)--谈型

时间:2006-11-27 来源:紫砂之家

四、谈型
连日晴雨无定处,乍暖还寒品茗时。
国内承平既久,以茶为嗜者亦日众,近日京师一行,寻访茶肆壶店多处,感慨尤深。一日寻壶之闲,与一美国茶友论及茶事壶道,初吾以其西人,颇不以为意。而此君从自身审美认识出发,论国内名茶,谈紫砂诸品,竟屡有新意,多有为我国人中号爱壶喜茶者所不能道者。别后甚为感概:西人之爱茶者,远来异乡,言谈不便,但以格物之情,热爱之心,遍寻芳茗而品,细研紫瓯而论,始有今日之见地。常见各论坛之上,有极言好茶者,有购之取利者,甚至有图此而为生计者。有几人真舍得放下心来,做如此仔细研究之功夫哉?题外之话,乱言无忌吧。
紫砂之为器,论花样精巧,镂刻百端,不及牙刻砝锒之工;论五色绚烂,美艳光泽,不及五彩青花之属;论笔墨风流,寸纸寸金,不及书画版本之类……然自有明以来,文人骚客,茗士佳人,爱之宝之,价比金玉,何故也?泥色之美,养壶之趣外,形体造型之美感是一大因素也!紫砂的造型艺术有今天的规模,能形成圆非一式,方不一相,光器花货,变幻万端的局面,首先是善于从个兄弟艺术门类中吸取形体的意念,如吸收了瓷器中的僧帽、多穆;其次是善于从自然的万物中吸取和提高,如自然中来的花货各品和筋纹多式;最后是历代工匠大师的提高和演变,如石瓢演变后之分:子冶瓢、景洲瓢、汉棠瓢……紫砂本身的易成型、窑烧变化稳定的特性使的多少代的工手们可以根据自身对美的感悟来演绎紫砂形体之美。那么,什么样的形体是紫砂制品特别是紫砂壶应具有的美的标准呢?此问题对如何品鉴一把好壶,如何改变玩家中对紫砂造型研究的无序和混乱状态是非常重要的。一把壶在手,一张照片在眼前,该怎么评价他的造型?好,好在哪里?型走了,走在何处?此一章节,试为各位方家议论之。
丰为莲子扁成鼓,三角石瓢四边炉。一器方圆自有度,莫把“冯马”乱糊涂。 
图十七 紫泥菱花 (欣赏要点:通转而吻合度很高的筋纹器,尽管会借助成型工具,但形体非常规整,泥料明针都体现了一定水平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1、忠于原著的法度森严
紫砂为器,历有名品存焉,要探究紫砂的形体之美,是不可能绕过这些历史上的高峰的。大彬的三足、鸣远的花器、大亨的掇球、寿珍的仿古……灿若星晨的名作为紫砂的传统造型定下了基本的规范。我们看一件作品型上掌握的好不好,首先就是要以这些名作作为基点,一条线条一条线条的考证,一个平面一个平面的分析。以最难做的仿古掇球石瓢三式样为例。一个工手,号称自己壶做的不错,号称是”工艺师“、”高级工艺师“,先不要跟我们说什么自己的创新,也不要跟我说什么性价比的胡话,你能不能把形体与名作基本一致的一个作品交出来?能不能在形体模仿上做到参差仿佛?能不能达到做一个高仿品的能力?这是衡量一个工手手下工夫的基本问题。学过临贴的朋友都知道,不管你号称自己是多么好的书法家,你的书法有多么的的名气,你临的哪家的贴。你能把这些法书临摹到什么程度,是我们承认你作品实力的根据,否则,以“野怪乱黑”、张牙舞爪的涂鸦墨**,你说你是大家,我还说我是抽象呢!有什么可以服众的地方?现在的丁山,号称创新的多了,自封”大师“的多了,奖项头衔大把的多了……好,再有JS跟您说某某水平高,某某是”大师“,请他在以上三个型里做一把看看,可能他会说这型”大师“不做啦,这不是”大师“的创做作品啦,这样的作品没有价值啦……尽管唾弃他好了,让他们做的那些**壶欺骗别人去!
在此同时,我也真的想提醒一下上这个论坛的爱壶的朋友们,你们对这几个考验功力的老型真的了解多少?以子冶石瓢为例,首先我们要选择一个最好的、能够代表这一壶型的标准器。什么是子冶石瓢形体上最好的标准器呢?会有朋友说,当然是瞿子冶的咯。这恰恰说明你很外行,杨彭年做的石瓢以名士瞿子冶刻绘而得此美名,但从存世的杨作品的形体、工艺上来说,却一直没有达到此型的高峰。这不是我后生小子胡说的,是顾老在他的几次访谈中多次提到的,所以顾对子冶的形体和工艺做了进一步固定和发挥,身筒的高度、线条、饱满度,流和把的交代呼应,的子内外弧线的处理,盖沿的处理的连接,把的力度和接法……一一调整,所以子冶石瓢在形体上的最佳标准器应该是顾老的作品,他个人的文人气质和有节风骨,也很适合这一壶型。定下来这一标准器后,让我们把自己手头那些看起来很不错的瓢拿出来,同一角度和顾老的比一比,看看缺点在哪里,改变成功与否,您就会真正了解这一壶型的美好之处和应有美感了。同理,我们也可以来推掇球,来推仿古……这一节后面我会附一张图,看了以后,大家再一起看看经典的形体为什么是这样法度森严而不可动摇了吧!
说到这,”创新“的问题又会被提出了,既然最好的子冶瓢是顾老的,顾老可以创新,我们也可以啊,那么最好的为什么不是”张三大师“、”李四大师“的改版呢?一件工艺品的形式美感,是基本的原则可言,既整体的平衡感、各部分线条的均衡、视觉上的统一性……这些都是有美学层面上的根据可言的,而不是任何一个人按照自己的性格感觉就可以颠覆。还是以子冶瓢而言,有的工艺师把身筒起的很高,身筒的弧线非常硬直、盖沿转折非常锋利,那么,请问子冶原型所具有的肉中有骨,劲道内蕴的特色还在吗?有比如前两年某网站曾经争论过某大师做的一把”大亨掇“,壶是很漂亮的壶,但加入个人风格的圆润、性感、妩媚奇巧之气后,大亨气度端庄、平稳庄严的气势又哪里还在呢?所以,这类对老形体的创新,是见仁见智的,但如果您要做,也是”某家子冶“”某家大亨“而已,是不能列如这一经典形体的考量标准的。当然,我们讨论的这些作品,还是有真正意义的、含有自身风格的作品,市面上那些一创新为名,掩盖自己手头拙劣的”作品“ ,就不在讨论之列了。 而关于脱离传统原型,在工艺和技术上的创新作品,我们也会后贴作另文探讨。
图十八 两把寿珍仿古(请注意身筒饱满度、流力度、流把平衡、颈和肩的处理,形体的把握使两把壶的差别何异云泥)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2、千姿百态的创新成就
作为一种兼顾实用与陈设性的工艺品,对形体变化的追求是紫砂工艺成熟发展的原动力之一。我们对历代名工的记忆与了解,往往都是与他们所创造的某个造型相联系的。脱离了一个为大众所喜爱并得以传世的器型与个人的独特风格,在浩如烟海的工手之中成为名家,是何其艰难的一件事情。所以,任何一个有想法,有追求的陶工,都会用心做一点“新东西”,在作品中实践自己的工艺理想。
紫砂形体是繁复的,演进也很迅速,有关资料记载,到1966年,投入商品生产的紫砂器型已经达105种,而到了1990年,投入商品生产的器型则至少有504种之多。这里面,不乏可以作为历史名作传世的名品:景洲+高庄的提璧蒋蓉的多品花货,寅仙的曲壶,海庚的集玉、抱月、伏虎,昌鸿夫妇的竹简,绍培的高风亮节……都成为了可以写入紫砂历史的名作。但是到了礼崩乐坏、人心浮燥的今天,有多少工手打着“创新”的幌子,作出一些媚俗妖艳的作品来。确往往也有人喝彩。归根到底,当今玩壶爱壶之人,提高审美品味和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理解能力至关重要!
笔者认为,形体上一个可以算成功的创新,至少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一、审美观感上的均衡美观;壶为实用,制而无用,是陶艺也!二、紫沙材质的良好表现;花色艳俗,久养无用,非所宜也!三、紫砂的传统工艺手法要得到保持;模具压制,浇模涂泥,无从欣赏!四、要紧密结合茶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概念;奇型怪兽,硬角支楞,令人厌憎!四者全,则佳器之基础有八分哉!再得名工抟制,名人题咏,逸事相传,是真名器成也!(待续)
图片十九 红樱桃(壶友藏品 在紫砂材质和工艺上的创造别出新意,陶艺手法和传统工艺的最好结合)
图片二十 抱月壶 (实力派作者标准的顾家做工,身筒的张力,明针的功力,还有结合本身学术背景的陶艺造型动物,有趣味)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TAG关键词:
编辑: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官方手机站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