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学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学院 >> 初识紫砂 >> 学院详情

明代紫砂初见端倪 可望解决起源问题

时间:2011-11-16 来源:紫砂之家

  年前,为期50天的2005年度蜀山古窑址考古试掘工作顺利结束。宜兴市古窑址联合考古队队长杭涛的结论是:本次考古取得了重大突破。

  此次蜀山古窑址考古共发掘面积334平方米,出土各类陶、瓷标本万余件。杭涛对此次发掘的评价是:堆积层次厚达11米,断代标尺基本确立;紫砂款式品种基本齐全,名家款式层出不穷,明代紫砂初见端倪,可望解决起源问题。

  据杭涛介绍,通过这次试掘,以前对紫砂和均窑器物的一些模糊认识得到了澄清。窑址地层堆积以ET1及ET1K为例,厚达11米,由上到下可分27层,分属4个以上倾倒点。根据初步观察,大致可分为清代初期、清代早期,清代中期、民国一晚清时期。各层次出土器物时代特征明显,是很好的断代标准器。从出土器物来看,款识类型多样,有堂斋款、人民款、店号款、诗联款、年号款、花款、器名款、伪托款等300件以上。其中,早期地层中以刻款为主,晚期地层多见印章款。年号款和部分名家款识还是首次被发现。在ET1及ET1K的下层,已经出现明代崇祯时期的瓷片。在BG1的最下层,发现了部分紫砂陶片,其中壶嘴的形制和“铆接”制法、高岭带罐的口沿形制等与金坛明代井内出土的紫砂壶、罐造型上基本一致。由此可见,明人《阳羡茗壶系》所言不虚。这样,在羊角山窑址消失以后,又重新找到了期盼已久的明代紫砂。这为今年的考古发掘提供了方向,也为圆满解决紫砂起源问题提供了可能。

  2006年,将是蜀山窑址考古关键性的一年。杭涛透露,今年发掘重点将集中于明代地层和早期窑床上,发掘规模也将较去年成倍扩大,力争申报200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TAG关键词:
编辑: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官方手机站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