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学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学院 >> 初识紫砂 >> 学院详情

“圣思桃杯”——三大谜团至今无人能解

时间:2019-03-22 来源:紫砂之家

  “圣思桃杯”是民国期间储南强先生收藏的一件紫砂“神品”。因杯底微损后请名艺人裴石民配了杯托。

1553220702134946.jpg

  杯与托相互映衬,珠联璧合,被金石家潘稚亮誉为“陶史二美”。

  1952年储老将它与“供春树瘿壶”等30件珍品一起无偿捐献给国家,后供春壶转至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圣思桃杯”与其他珍品转至南京博物院。

  2007年7月,南京博物院从42万件院藏文物中遴选出42件作为“镇院之宝”的鉴选对象,其中就有“圣思桃杯”(及杯托)。不过这只桃杯及后配之杯托却留下了一些谜团——圣思是何人?配托题铭又在何时?这些一直成为学界的未解之谜。

  铭文何意?

  “圣思桃杯”造型构思奇妙,制作技艺精湛,堪称紫砂绝佳瑰宝。

  它以丰硕肥大切开的半桃为杯体,杯口如桃形,桃嘴作流,口沿及内外壁光洁明润;粗老、盘曲而中空的桃枝,枝干略高于杯口,成为供人把持的杯把;环衬在桃杯外壁的是桃枝桃叶,枝干上的大小桃叶参差扶疏,紧贴杯壁,飘逸如生;长在枝端上的两三只小桃新嫩鲜活,充满生气。稍稍伸出杯底的枝干、叶端和小桃鼎足而立,成为桃杯的三个支点。整件作品形象完美,夸张而不失生活依据;重锼叠塑,制作精湛,生机盎然,妙趣天成。

1553220724528420.jpg

  圣思桃杯及杯托

  桃杯体上刻有楷书铭文“阆苑花前是醉乡,拈翻王母九霞觞。”圣思”并有“圣思氏”阴文方印一枚。这则铭文并非作者自撰,而是引用唐代诗人许碏《醉吟》诗中之二句。

1553220740349379.jpg

  圣思桃杯铭文

  据《续神仙传》记载:“许碏,自称河北高阳人,少为进士,累举不第,晚学道于王屋山,周游五岳名山洞府。后从峨嵋经两京;复自襄汴,来抵江淮,茅山天台,四明仙都,委羽武夷,霍桐罗浮,无不遍历……后多游庐江间,常醉吟曰:阆苑花前是醉乡,拈翻王母九霞觞。群仙拍手嫌轻薄,谪向人间作酒狂。好事者或请之。曰:我天仙也,方在昆仑就宴,失仪见谪。人皆笑之,以为疯狂,后当春景,插花满头,把笑作舞,上酒家楼醉歌,升云飞去。”

1553220755934940.jpg

  裴石民 五福蟠桃壶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桃是万木之精”,可以用来辟邪;“麻姑献寿”“蟠桃献寿”“仙桃三千年一结实”等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更是家喻户晓,故桃形寓意福寿,作杯可引发诸多美好的联想,因此桃杯的铭文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圣思何人?

  这把“圣思桃杯”中“圣思”、“圣思氏”是什么人,一直成为人们追索的谜团。是题铭设计的文人还是制作桃杯的艺人?成为学术争论的焦点。归纳起来,对“圣思”其人有以下几种说法:

1553220767908762.jpg

  褚南强

  一是圣思姓项说。持此观点的是收藏者储南强和金石家潘稚亮。因为他俩曾请名艺人裴石民为桃杯配托,而在所配杯托上有这样一段铭文:“圣思,相传为修道人,姓项能制桃杯,大于常器。花叶干实无一不妙,见者不能释手。”据此,圣思不但是铭刻者,还是制杯人。但由于铭文只有寥寥数语,对这位项圣思的修道人仍是模糊不清。

  有人认为就是明代紫砂艺人项不损。《阳羡名陶录》云:“不损名真,檇李人襄毅公之裔也,以诸生贡入国子监。”又说“不损故非陶人。……然壶制朴而雅,字法晋唐,虽时李诸家,何多让焉。不损诗文深为李檀园、闻子将所赏,颇以门才自豪,人目为狂,后入修门,坐事死于狱。”

  《阳羡砂壶图考》将其列入“雅流”:说他可能是“秀水人,明季诸生,入清,官景陵知县,著有《无事编》。不损精八法,汪砢玉称其为书家龙凤……偶尔寄兴,制作砂壶。”项不损是文人,偶尔制壶,能诗善书“人目为狂后入修门”,与项圣思行事相近,但各种典籍都没有说他用“圣思”之名。

  又有人称圣思即项元汴。“元汴,字子京,号墨林居士,又号香岩居士,嘉兴人。……子京尝藏晋代孙登天籁琴,以‘天籁’名其阁定制茗壶,底绘‘天籁阁’印,嘉靖乙酉( 1525 )生,万历庚寅(1580 )卒”。(《阳羡砂壶图考》)这位项子京喜欢定制砂壶,或者还能篆刻,但不能制壶,也未见其用“圣思之名。有的书上,还把这两个人混为一谈。

1553220786862433.jpg

  潘稚亮和裴石民合作 棋形平圆壶

  可见,说项不损或者项元汴就是项圣思,甚至说圣思姓项并不靠谱。

  二是圣思非项说。近来有人找到不姓项的“圣思”。

  一是蒋圣思,“国朝蒋允睿,字圣思,参议如奇子,书法能继其父,一时有二王之目”(《重刊宜兴县旧志·艺术》),持此说者是紫砂名家潘持平,他在《圣思姓项还是姓蒋》一文中认为“约生于明万历至清康熙的蒋允睿(字圣思,别字瞻武)即在桃杯上署款的圣思,但他仅是桃杯的题刻者,或者还参与了设计,制作者则是一位无名高手。”

  因为这位蒋圣思与其父亲蒋如奇都是书法家,有“二王之目”,即象王羲之父子一样,当能在杯上镌刻,至于制杯者,他从业内人的眼光分析,很可能是当时来自景德镇的一位工匠,完成桃杯后又离去了,故未留下姓名和其他更多的作品,故称其为“无名高手”。

  二是徐圣思,他是浙江宁波鄞县人,是个僧人,亦称修道人。名启睿,释名洪节,又字近公。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明万历中后期,持此说的是宜兴收藏家协会会长陈健先生,并认为他是桃杯的铭刻、设计、制作参与者,而与之合作的名工则无考,暂列为无名氏,制作年代为明末。

  以上各说都有其一定的道理,但在学界还未取得一致共识,因此桃杯上的“圣思”是何人仍为未解之谜。

1553220805640310.jpg

  清代 佚名 紫砂桃杯

  甲午何时?

  圣思桃杯的另一个谜在裴石民所配的杯托上。

  原来圣思桃杯杯底略有破损,储南强先生曾请名艺人为之配托,使原件更加完美。原苏州文博专家周策鲁先生1950年给裴石民的信中称:“现在你的加座,更是帮助‘圣思’,衬托他的美感,你们相隔数百年间复同一人。”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汪寅仙评论:“特别是杯托,他把桃杯的托盘做的像块老的树瘤,痈节非常苍老,树皮纹理气韵生动、完美;这件托盘就是单独的一件艺术珍玩。”

1553220829586464.jpg

1553220841671834.jpg

  汪寅仙 桃杯

  在裴石民所配之托上,潘稚亮先生为此刻下了131个字的题记铭文,全文如下:“圣思,相传为修道人,姓项,能制桃杯,大于常器。花叶、干、实无一不妙,见者不能释手。二十年前,简翁得此于燕市,归而宝之。杯底叶小损,微跛。名手裴石民,时方以‘第二陈鸣远’名于世,善为前人修旧。昨年用宾虹老人之意,为供春壶重配盖。今岁复以鄙请,为此杯加一外托,中虚而涵纳之,趾乃定。遂为之记略,兼扬其绝艺,以光于陶史为二美。”

1553220858270164.jpg

  圣思桃杯底托铭文

  这段题记非常清楚的记述了裴石民配托的前因后果,裴石民的托是紫色的,苍老、粗犷而沉重,既满足了使桃杯稳定的功能要求,又与红色桃杯形成色彩对比,动静相比、内涵对比、衬托主体等美学要求,这件托盘也是艺术珍玩。

  在托盘上除上述铭文外,前后还有二枚篆印。前为“甲午政月”,后为“二美”。这后面的椭圆形“二美”印章,见《潘稚亮家印谱》,应是指“桃杯”与“杯托”相得益彰,制杯的圣思与配托的石民都身怀绝艺,堪称陶史“二美”。

1553220885651950.jpg

  问题是另一枚“甲午政月”,一般来说应是配托或题铭的时间。但“甲午”年,与此事发生最近的分别是1894年和1954年。1894年,储南强时年18,正在求学;潘稚亮13岁,裴石民更只有2岁,显然不能配托题铭。

  而1954年,该杯已捐赠博物馆,故配托之年不是“甲午”年,有人又提出“甲午”可能是误刻,在天干地支中篆体“子”与“午”稍近,可能是甲子年,查甲子年为1924年,但文中到“昨年为供春壶配盖”,我们知道供春壶是1927年被储南强购进的,故不可能在1923年就配盖。(这也是有人认为供春壶是1923年或1924年购进的理由)。

1553220903668212.jpg

  裴石民 供春

  宜兴收藏家协会会长陈健先生另辟蹊径,他在《“圣思桃杯”杯托铭刻时间探析》一文中认为“甲午政月”,显然不是“甲午”年,“午”与“子”差别明显,作为铭刻“干支”款也不可能有“甲子”之误。

  他认为“甲午”不是纪年,而是“月”的天干地支纪法,并据此推算在这段时间有“甲午”月的年份只有1931、1936、1941年。综合题铭上下文的情况提出配托题铭的时间应为1936年的“甲午政月”即7月。当时日寇侵华的野心暴露无遗,而全中国人民抗日情绪高涨,箭在弦上,巧的是1894年的甲午战争爆发也是在7月。

  潘稚亮先生用此闲章意味深长,既有警世之意,又明抗日之志。我觉得如此解释倒也顺理成章。倘若此说成立的话裴石民为供春壶配盖的“昨年”应为1935年,此时已发生“英人以二万金易之而不能了”,供春壶盖沿口的题铭也就能说得通了。

  “甲午政月”之谜,如此解读,不知大家能否认可?

  “圣思桃杯”及裴石民所配之杯托,以及金石家潘稚亮题记的铭文,构成了一件完整的紫砂艺术珍品,储南强先生的无私奉献,使我们可以世代领略这件瑰宝的艺术风采。至于作者“圣思”之谜,“甲午政月”又在何时,将引发我们对紫砂文化探索的浓厚兴趣,推动我们对紫砂历史的深入研究,而丝毫不会影响作为紫砂瑰宝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


TAG关键词: 编辑:玄机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官方手机站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