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学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学院 >> 文玩收藏 >> 学院详情

一亿壶王“漂流”记!

时间:2023-10-18 来源:紫砂之家公众号

2020年6月5日6点06分,中国紫砂壶艺术大师、收藏家许四海因病抢救无效,与世长辞,享年74岁。

多年来,他向各地政府、博物馆捐赠了多件国宝级藏品。其中有一件,被海内外紫砂界以及紫砂泰斗顾景舟一致推崇为经典中的经典,就是这把壶中之王——掇只壶。

图片

这把壶出自制壶大师邵大亨之手,几经辗转,最终花落许四海手中,一亿壶王背后到底有哪些故事,今天就来一起看看!


01

壶的原创者:邵大亨



掇只”是紫砂壶造型中特有的一种壶型,造型像是把许多球状和半球状堆积到一起,由于掇在汉语里有连缀堆叠的意思,因此,这种造型的壶被称为掇只壶。
 
这把掇只壶之所以价值连城,一个重要原因是它出自宜兴制壶大师邵大亨之手。

邵大亨,清中期制壶名家,道光咸丰年间江苏宜兴蜀山上袁人,年少成名。

图片
▲邵大亨画像

经他之手做出的紫砂壶以朴素和有风骨见长。“大亨掇只壶”,壶身长近一尺,高过六寸,壶色浑厚深沉,莹润如玉,造型古朴端庄稳重,气度不凡,充分体现了邵大亨精妙伦的壶艺技术。

清朝高熙《茗壶说》云:“邵大亨所长,非一式而雅,善仿古,力追古人,有过之无不及也。其掇壶,肩项及腹,骨肉亭匀,雅俗共赏,无飨者之讥,识者谓后来居上焉。”

紫砂巨匠顾景舟曾评价邵大亨:“大亨以后百五十余年中,无有越他之上者。”可见对邵大亨制壶工艺的推崇。

图片
邵大亨掇只
成交价: 552.00万图片
2018江苏和信


02

战乱中的流离


其实,最早拥有邵大亨掇只壶的人可追溯到丁松林先生(1905--1949)。

据其子丁燮清讲述,他父亲的丈人曾在江阴某当铺做“朝奉”(即掌柜),送给其父一把“大亨掇只壶”。

丁燮清小时候爱用此壶喝茶,但并未意识到此壶的珍贵。

他一直以为那把壶是陈寿珍先生的“掇球壶”。因为“掇球壶”在巴拿马和国货物品展览会曾得优奖,当时很有名。

到了抗战时期,这把掇只壶被丁松林先生之妻潘菊华的娘舅周品珍送给了好友潘序伦。

图片
▲潘序伦

潘序伦,宜兴丁蜀镇蜀山人,是国内外颇负盛名的会计学家和教育家,被国外会计界誉为中国“会计之父”。

八十年代初,宜兴蜀山一潘姓人家中(即潘氏第三代子孙)出现了这一珍品。

潘家晚辈为了鉴别真伪,特请当时宜兴紫砂二厂工艺美术大师徐汉棠来家鉴定,并在确定是邵大亨真品时提出愿以一壶换取徐的上品两壶。

后来徐汉棠又将此事告诉师傅顾景舟。顾景舟大师一见此壶,便爱不释手,称赞其乃是一件稀世珍品。之后,此事被潘家晚辈知晓,故不予调换。

1987年,潘家晚辈要兴建住宅,经济拮据,不得已出让了“大亨掇只壶”。


03

壶王花落许四海手中


后来,这把千金壶王被许四海高价收藏。

图片

▲许四


上世纪80年代初,正在参与创建宜兴紫砂二厂的许四海,听说潘家准备出售一把珍贵的紫砂壶,迅速赶去看壶,最终以2.3万元人民币,外加一些名人字画,总价值3万元买下了此壶。

有人欲出7万美元收购,破了半个世纪前英国皇家博物馆以2万美元收购储南强收藏的缺盖明代供春壶之记录。

但许四海拒绝了,他说:“珍品到了收藏家手中,其价格就转换为一种文化价值,出一百万美元也不卖”

“一代壶王”邵大亨掇只壶的游历到此终于告一段落!

许四海,字紫云,1946年生,盐城人,壶具收藏家、紫砂陶艺家。八十年代初开始自学紫砂陶艺,有幸得到沪上画家唐云先生的指教与激励,此后又拜在唐云门下,成了老画家的关门弟子,也是他一个陶艺方面的学生。

图片
▲许四海和老师唐云

许四海在唐云的指点下,触类旁通,视野大开,在从艺道路上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1987年9月25日建立中国首家自筹民办的茶具陈列馆——“四海壶具馆”。

如今,这把壶正珍藏于“四海壶具博物馆”内!

图片
▲四海茶具博物馆

值得一提的是,1987年建立的四海壶具博物馆,是当时上海乃至全中国最早的私人博物馆。
 
馆内陈列的300余件从仰韶文化彩陶壶到春秋战国、汉唐、宋元、明清历代的陶瓷壶具,构成了一部脉络清晰又蔚为壮观的中国壶具史,为中国文化发展史提供了有说服力的实证。

而这把大亨掇只壶作为镇馆之宝,在紫砂界早已成为公认的紫砂壶王。
 

04

更多精品掇只



图片
▲ 勇淑英 掇只

图片

▲谭晓燕 六方掇只

图片
▲施昌 掇只

图片
▲ 刘一飞 掇只

图片
吴小楣 掇只(星云)

图片
 杨瑶芬 掇只李昌鸿书)

以上是今天的推送,你有一把掇只壶吗,别忘了留言区交流哦!


TAG关键词: 编辑:月兮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官方手机站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