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学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学院 >> 文玩收藏 >> 学院详情

紫砂记

时间:1970-01-01 来源:紫砂之家

  10月6日下午在天目湖喝了鱼头汤,告别王大夫妇后,驾驶我的乐乐直奔丁山(即陶都宜兴丁蜀镇——出紫砂壶的地方)旧地重游。
  1992夏年我曾因心脏早博去位于丁山太湖边风景秀丽,气候怡人的黑龙江农垦疗养院疗养了数月。当时,初到此处,如痴如醉,十分清新。可待了十多天后,一复一日面对着同样的景色,兴致逐渐淡了下来。
我是好动之人。从紧张的工作环境中解脱出来还真不习惯。平时,我就有星期天综合症,到这儿了连打长途电话都十分困难,我更闲的难耐。于是,不安分的我躁动起来。
首先我驾轻就熟地帮疗养院设计改造了水处理设备,变浑水为清(这原本是我的专业);
在护士空闲时教她们编织没有

顶的绒线帽(该手艺系文化大革命在牛棚里自己琢磨出来的);
身在陶都,应该沾点陶“气”,于是从山下买了整套的制壶工具,要来紫砂泥,从未碰过紫砂的我竟然狂妄地动手做“壶”,真不知天多高地多厚!,
我设计了一个金字塔形的“壶”。左右两边都安上了壶嘴,既是嘴,又是壶把,拿了哪儿就在那头喝,还真有点“创意”。
我先将泥敲成薄片,按壶身、壶底的形状、尺寸裁切泥片。然后将泥片沾起来成型。接下来用刮刀将壶身抹光。这可就惨了,稍许用了点力,泥片就凹了进去,赶快用手指从壶口进去将其顶平,如此反复了多次,总算马马乎乎成了型。后来到紫砂厂去一看,原来人家是先将壶口用泥片封住,里面鼓着空气,这样随你怎么抹也不会凹呀!看,我自作聪明,费了这么大的劲。各行有各行的绝窍,“无师自通”至少在我这儿没门儿。
制壶技术要求高,这“金字塔壶”烧制出来,壶身裂了个小口。我懊伤了许久。但,就这把壶还有人喜欢给要了去。我调侃说:“你好好收藏着,陶艺大师顾景舟一把壶卖30万,大师一生做了数不清的壶,而我一生才做了一把,天下无双,物以稀为贵,我的壶将来可无价了!”
制壶的水平实在太差,知难而退了。于是又做起挂盘来。我用房间里的茶盘当模具,在泥片上刻字、雕花,或用泥堆成立体的字和纹饰,看上去还不可以,一下做了七八个。其中有一个在制作过程中,吃饭时忘了用湿毛巾盖上,回来发现泥胚干裂了。于是一不做二不休,用刀子将对边削去了一块。寓意“碎碎(岁岁)平安”。看上去象刚出土摔缺了口的盘子,别有一番风趣。其他的挂盘大都送人了,就这个始终挂在我的卧室里。
我还尝试捏了个屈原的半身象。送去烧制时,说必须在泥象的上方开一个通气小孔,否则无法在1000多度的高温下保持形状。于是我用注射的针筒在头像的眼睛处硬是钻了个不显山露水的小孔。行家看了我的作品还夸我有一定的“功底”。
在紫砂之乡学“手艺”的过程中,还真长了不少知识。虽然很皮毛,但我在不懂行的朋友面前还能吹嘘一阵子。后来我去深圳,在一家茶具店里看了柜台里放了一把顾景舟的壶,开价两万。我让店家拿给我看看,壶我在手上翻了两下,我说:“这把壶是假的。”店家问:“你怎么看出来的?”我说:“这把壶做工没有大师的神韵。再说大师的壶,公家收购价是6万,外面已炒成30万,你这壶还能真吗?”店家一听傻了眼。我洋洋得意地充了一回“行家”。
这次回疗养院一个朋友送给我一把后起之秀的云雁壶(此壶系光壶,比花壶更能体现其制作水平),并有该工艺师的亲笔证书。回来的路上车开得小心翼翼,就怕颠坏了我的宝贝壶,可见我对“紫砂”的痴迷

 

TAG关键词:
编辑: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官方手机站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