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学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学院 >> 初识紫砂 >> 学院详情

器物:寻常的艺术

时间:2007-07-26 来源:紫砂之家

   过去,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各种造型不同、材质各异的器具默默地发挥着其应有的作用,给人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其造型、装饰及技艺体现着中国人的智慧和营造生活的艺术,是中国民俗文化的重要部分。如今,这其中许多平凡的器具正在慢慢地退出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的已经很难找到了,有的虽然幸存下来了,但它们或是已经进入博物馆,或是被私人爱好者收藏,虽然仍在继续发挥着作用,却已是另外的方式了。

    无论是作为收藏品被束之高阁,或是被视为陈设品而摆放出来,这些过去的生活用品和器具大多已与现在的生活有了距离,不再能够适应现代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节奏,只能是作为供人们观赏的陈列物或艺术品,其主要的功能已有所转变。这是随着生活方式的变换才转变的,而其原先都是可以使用的。古人说的“格物致用”,是说造物是有目的的行为。的确,人们造物,最初是为了生存,而后则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中国器物发展的历史便是最好的证明。



    于远古时期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先人们,在求生存的过程中受到自然的启示,为了维持生活之必需,最初是取自然物来充作用具的。当人们取得了用火的经验之后,便开始烧制陶质的容器,从而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创造。陶质容器的制作和普遍使用,使人们的储藏方式有所改变,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鼎、钵、碗、杯、盂、簋、豆、盘、鬶、瓶、鬲、甗、斝等陶质容器造型的多样化也说明了这一点。当人类社会进入了新石器时代之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社会生活更为丰富,所使用的器具种类也多了起来。在当时,除了使用陶质器具以外,还出现了多种材质的用品和器具,如竹编的席、篓、篮、谷箩、箪、刀篰、簸箕等,以及象牙雕筒、骨雕筒和玉石质地的梳具等。

    金属工具的使用和劳动分工的专业化,使得手工业生产的规模日益扩大,工艺水平日益提高,原有的产品在制作上更为精细,功能上也更为完善。陶器的制作出现了施釉工艺,因而产生了釉陶,进而发展创造出原始青瓷;牙骨雕刻的器物品类增多;玉石器物的用途扩大,某些玉器被赋予了象征的意义;漆器及漆工艺有了发展;而青铜器具的大量使用,则标志着中国进入了青铜时代。

    由于用青铜制作的器具有着硬度大、熔点低、铸造性能好的特点,因而在社会上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早期的青铜器主要是实用的生产工具和武器,种类有斧、凿、斤、钻、刀、削、锯、锥等。商周时期,由于采用了先进的分铸法等工艺,制造出大量精美的青铜器具,有礼器、生活用具、兵器、车马器等,造型凝重古朴,工艺精细,装饰花纹的层次较多,以饕餮、夔龙、夔凤等为主体纹样,底多衬以回纹。西周中期以后,工匠们已掌握了制模、浇铸等较为复杂的技术,并能根据不同用途器物的需要,采用不同的合金配方。青铜器物的造型风格趋于简洁朴实,器壁减薄,花纹浅而简单,多为重环纹、云纹、曲纹、鳞纹等。在当时的青铜器具中,烹饪器有鼎、鬲、甗等;食器有豆、簋、盨等;酒器有爵、斝、角、盉、觚、觯、尊、壶、彝、卣、盘、匜、鉴等;乐器有铙、钟、铃、镈等;工具有铲、锛、斧、刀、削等;兵器有矛、戈、钺、镞、剑等;车马饰件有軎、辖、衔、镳等。丰富多彩的青铜器物造型,对以后各个时代的器物造型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脱胎于早期农业生产的手工业,至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完全成熟,所生产的器物品类繁多,材质各异,品质上乘。工匠亦分工明细,有“百工”之说。当时生产的陶器,虽然在造型上与青铜器物相近,但已有灰陶、白陶、红陶和黑陶之分;早先用作装饰的髹漆工艺也开始用来制作器物,并在制胎、造型、髹饰等工艺上有所创新,主要品种有杯、豆、卮、敦、簋、俎、鼓、盾、盘、盒和几、床、案、屏、鼓、瑟、架等,器物多用黑漆涂底,再用朱漆描出夔纹、兽面纹、云雷纹、蕉叶纹等图案,有的器物上面还贴有金箔或镶有绿松石等;琉璃工艺的造型则多仿制玉器,有珠、管、璧、瑷、环、璜、剑饰、印章等。用玉、石、骨、竹、木等材料制作的器物以及出自皮革、酿酒、木作、缫丝、编织、缝纫等行业的工匠之手的用品、器具也在社会生活中广为流传。

 



    东汉晚期,在原始瓷器的基础上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陶瓷。瓷器的器形继承了陶器和青铜器的造型传统,其主要品类有碗、盘、盂、尊、壶、钵、盆、盏、罐、炉、洗、灯、联罐、唾壶、鸡首壶、香熏、虎子等,而生活用品则应有尽有。瓷器的釉色多为程度不同的青色,有淡青、深绀或青中带黄等。

    在汉唐时期的各类器物中,金银器等的金属加工制作工艺应当是最为出色的。在金属加工制作工艺中,常用的工艺手法有钣金、浇铸、焊接、切削、抛光、鎏金、铆接、锤打、錾刻、镶嵌等。成熟而先进的工艺,使器物的造型优美、规整而有变化,主要品类有盏、杯、盘、碗、勺、壶、灯、筷子、调羹、碟等。造型亦有变化,上多饰有錾刻的卷草、龙凤、狮子、团花等花纹。镂空的银熏炉、熏球也是唐代金银器的代表之作。唐代的铜镜材料合金比例恰当,器形厚重,镜面质地光亮,接近水银镜的颜色,造型也不再是单一的圆形,又创造出菱花镜、葵花镜、委角亚字镜、带柄镜等多种新样式。镜背的浮雕饰纹为花鸟、瑞兽、蝴蝶、葡萄、人物故事等,在装饰上采用了鎏金、嵌石、贴金银、镶螺钿、金银平脱等工艺技术,图案显得疏朗流畅而富有生气。

    唐代的陶瓷器物胎质细腻,釉色白润,品类众多,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得到广泛的使用,有餐具、茶具、酒具、盛贮器、文具、乐具、玩具及日用杂器等,器具的造型也由南北朝的端庄挺秀演化为丰满秀润。青瓷以南方越窑的出品最为有名,白瓷则以北方邢窑的出品为上。各个地区的民窑生产的釉下彩绘和用花釉、黄釉、褐釉和酱釉装饰的瓷器广为流传,以长沙铜官窑的产品最为有名。另外,各种丝织、刺绣以及多种材料制作的实用品也遍及到生活的多个方面。

    由于文人士大夫的倡导、介入和参与,宋代器物的造型和装饰多呈现出清秀淡雅的风格和地方特色,器具的功能亦更为专门化。商业经济的发展,使民间的手工业生产的分工更加细化,在当时的首都汴京,就有“碾玉作、钻卷作、篦九作、腰带作、金银打钑作、裹贴作、铺翠作、裱背作、装銮作、油作、木作、砖瓦作、泥水作、石作、竹作、漆作、钉铰作、箍桶作、裁缝作、修香浇烛作、打纸作、冥器作”以及其他的专门作坊和“团行”店铺,所出品的器具种类齐全,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便利。由官窑、汝窑、钧窑、哥窑、定窑及磁州窑、吉州窑、建窑、耀州窑等出品的陶瓷器各以造型、釉色、质地取胜,在社会上广为流传。金银器等金属器皿的制作比唐代的更为精巧、美观,银质的食具也开始出现在民间的日常生活中,铁制器具得到广泛使用。实用的漆器造型灵巧,质地紧密;由专业的工艺作坊生产的“犀皮”等高档漆器受到人们的欢迎。木作器具虽然在当时民间生活中占据主要地位,但其造型及装饰已带有鲜明的文人气息。元代生产的器具,多继承着宋代的传统。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下,使带有少数民族特点的皮革、兽骨、树皮制品也开始进入了中原民间的日常生活之中。

    明代是历史上器物生产最为繁荣的时期。陶瓷器在日常生活中仍占有主要地位,其造型多受到历代器物的影响,工艺上的创新达到了相应的高度,官窑瓷器制作工细、典雅清秀,以紫砂陶器为代表的民间陶瓷器依然保持着质朴的特点。以金银器皿、铜器、景泰蓝为主的金属工艺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金银器的装饰更为精致,花丝工艺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宣德年间铜宣德炉的造型和制造工艺成为后世铜器制作的典范;采用铜胎掐丝珐琅工艺制作的景泰蓝器物精美富丽,除满足宫廷的需要外,也开始流入民间。漆器的加工技艺在明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由于产量的大幅度提高,漆器作为实用品和陈设品开始进入了平民百姓家。而在生活中流传的其他各类日用器物,造型质朴,材质讲究,工艺精湛,功能完备。

    在清代流传的器物生产,多承自明代的传统,其中取得较大发展的是陶瓷业,尤其是制瓷的技术,比明代有了长足的进步。瓷器的造型以小巧玲珑者为主,制作工细。清代新创的珐琅彩,始自康熙,盛于乾隆,采用此法装饰的瓷器精美异常。其他各类器物的制作生产,材料的选择范围有所扩大,在工艺上多精益求精,但在造型的装饰上,则将繁琐纤巧推向了极致。而由民间的工匠们采用木、竹、藤等材料制成的盆、桶、勺、篮、盒、箱、箧、罩、盖、砧板、饼模、棰棒等用品,继续在日常的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时至民国,中国的民族工业开始有所发展,一部分的生活用品被工业制品所取代,传统的器物生产渐见萎缩,但囿于风俗和习惯的需求,很多传统器物仍在日常生活中受到欢迎。一些用铜、铁、锡等材料制作的茶具、烟具、酒具和日用杂器,逐步取代了用竹、木、漆等材料的制作,造型亦多有变化,而其实用、精巧、朴实的基本风格则受到人们的欢迎,并广为流传。

 



    由此看来,器物的生产是由少到多、由简到繁、由粗到精而发展起来的,与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演化同步,并适应着风俗习惯的需要。而从根本上来说,器物的发展还是随着人的需要的发展而发展着的。人的需要是不断地发展着的,在原有的需求得到满足后,又会激发出新的需求来,不断的新的需求便是人们的造物活动不断发展的动力。灯具是用来照明的,是在人类用火的经验基础上发明的。然而,最初用来照明的,只是在木棒上缠有动物油脂的火把,因为早期的人类是生活在洞穴中的。当人们能够用木料和柴草构筑简单的房屋时,用火把照明便是危险的了,于是便将油脂装在豆型器中,放在地上照明;当人们在房屋中进行宴会时,单个灯座的亮度不够,于是便发明了有着多个灯座的枝形灯;风吹灯头火光会晃动,为此发明了灯罩,又加上了提杆,以方便行走;为方便添加灯油,将灯碗与灯座分开制作使之成为两部分;而在元宵灯会上展出的各类造型灯,则又是为了民俗的需要。

    从器具的发展史来看,早期创造的器具在功能上多是兼用的,造型的结构与装饰也较为简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化,人们创造的器具品类越来越多,器具的功能越来越完善,器具的造型和装饰也日益丰富起来。可以说,在生活的各个领域中,都有相应的系列器具各司其能。仅是用于饮食的,就有各种尺寸的盆、碗、盘、碟和筷子、调羹以及放筷子的筷笼等,有喝酒的杯、盅、壶、瓶等酒具和多种样式的酒令筹,制作点心有各种材质的模具,盛放菜肴的有不同造型的食具,如此等等,就连提鞋,也有用多种材料制作的长短不一的鞋拔。更有甚者,还有一种用竹条编成圆笼状的“竹夫人”,是南方人为防止夏日睡觉时汗津四肢而用来搁手脚的。

    造物既满足了人们的社会生活的需要,用物亦便利了人们的生活。随着器物品类的逐渐增加、器物质量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得以提高。一般说来,人们对器物的基本要求是能够便利生活,同时也要求能够美化和丰富生活。不同的需要导致了人们在造物活动中的创造的多元化。造物的过程也是情感物化的过程,因为,造物者是带着情感进行工作的,从选料、取材、制作乃至售出价格之高低,均能够看到情感的痕迹。在这里,所有的情感均以物化的方式体现出来,器物造型的威严、庄重、清秀、厚实、纯朴,以及与之相应的纹样装饰,也是造物者个性与趣味的体现。尤其是近代以来,各种富有地方特色的制作精美的小器具,在被人们使用的同时,其独特的功能、别致的造型和丰富的装饰,多影响着各地区民众的性格和审美的趣味。

 



    近些年来,中国的社会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随着这变化而有所改变。人们住上了新型的套房,各式家用电器与样式新颖、色彩鲜艳的用品、器具进入了家庭,似乎是有了新的气象。而功能上的完备的确是让人感到了便利,证明了“东西是新的好”这句俗语的不谬,也使“喜新厌旧”有了实际的印证。

    当人们在由新东西构成的环境中生活时,循着横平竖直的线条,嗅着油漆散发出来的气味,在充满新鲜感的同时,好像是觉得缺了些什么,在想方设法进行弥补而不能成事之后,又想着原来的生活和用惯的器具,觉得不仅仅“人是老的好”,似乎“东西也是老的好”了。可是,倘若再回到旧房子、旧家具和旧用具构成的空间中去的时候,却是浑身难受、无法适应的,因为新环境中的便利是旧环境所无法企及的。因此,“东西也是老的好”仅只是一种想头而已,是情感的,而不是现实的。

    现实是无法回避的,而情感的需求也要满足,于是,那些已经退出或正在退出社会生活的用品和器具便又重新走进人们的生活,以不同于过去的名分和功能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作用,满足了人们的需要。这些过去散落在各个角落里的用品和器具,如今在经过人们的精心挑选和清洗后,或是作为藏品,或是被陈列了出来,其身价比之过去,已是大大地提高了。原先,人们是为了社会生活之需要而造物的,如今,又为了精神之需要而品物,品的时间长了,自然而然便会产生感情,如同品茶一般,有滋有味。

    在中国,能够用“品”的态度来对待过去的生活器物的人还是很多的,他们能够从历史文化和审美的角度去认识这些寻常的器具,由此而区别于一般的“玩古董”,他们的成绩是值得重视的。在此,我们从他们的藏品中选出一些有趣味的物品,希望能够对读者有所裨益。

 

TAG关键词:
编辑: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官方手机站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