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学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学院 >> 文玩收藏 >> 学院详情

紫砂工业道路(陶朱公)

时间:2006-11-29 来源:紫砂之家

    紫砂生产始于北宋中叶,至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开始兴盛,并涌现出了许多民间艺人。其中供春, 把紫砂器推进到一个新的境界而成为最早的著名民间艺人。至万历年间,名匠辈出,各人自立门户,争奇斗 胜。在制品的烧制技术上也得到改进,使产品增加了色彩和光洁度。万历以后 紫砂工业形成独立的生产体系, 而进入百品竞新的兴盛时期,除了生产茶具外,还生产文房雅玩、香盒等工艺品。明未,紫砂被葡萄牙商人带 到欧洲,称为"红色瓷器"。清代,紫砂工艺迅速发展,产品的式样和风格比明代更为奇特,新品种也不断增加 ,如紫砂花盆以及种种陈设和玩具。其中有借鉴花果造型和古铜器式样的茶壶,还有用各种粉彩山水装饰的紫 砂壶以及花生、荸荠各式果品的紫砂象形品。由于壶艺精进,常被宫廷皇室选为贡品,并向欧洲、日本、东南 亚及南美各国出口。民国4年,宜兴紫砂首次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中获奖。民国6年,江苏省立陶器工厂在蜀山 成立,招聘陶瓷专家和技术工人生产紫砂器,并对紫砂泥质、泥色以及造型等进行研究和改进。民国10年,利 用公司在蜀山开办利用陶工传习所,招收和培养紫砂艺徒,并建造龙窑1座,烧造紫砂产品。其时,紫砂生产分 布于蜀山、潜洛、上袁等地,烧造紫砂产品的窑已有10座,年产量达100多万件。到了民国21年,紫砂人业人数 已达600多人,全年共140窑,年产量220万件,年产值约42万元,占宜兴陶瓷工业总产的15%左右,并直接接受 日本、东南亚等国的订货,是紫砂工业特盛的一年。是年,朱可心、陈寿珍、俞国良、吴云根、范福奎等紫砂 艺人的作品[云龙鼎]、[掇球]、[仿古]、[传炉]等均获美国芝加哥博览会优秀奖。
 
    抗日战争前,由于日本政府不断提高紫砂进口的关税率,并在常滑等地仿制紫砂陶以及民国23年的 大旱灾,削弱了人民的购买力,致使紫砂生产逐渐衰落。抗日战争期间,有7座紫砂窑和100多间厂房相继灭性 打击被毁,技工大量流散,整个蜀山窑场全年所烧紫砂茶壶不满千把。抗战胜利后至解放前,由于物价波动、 销路呆滞,产量仅占抗日战争前的57.8%,整个紫砂业几乎陷入后继无人的境地。 



     紫砂创始在何时,在我国陶瓷史上一直是悬而未决的问题。明、清时代的史籍中明确地说,紫砂 陶器创始于明代弘治、正德年间,金沙寺的和尚和书僮是创始人。如明周高起在[阳羡名壶系-创始篇]中 说:”金沙寺僧,逸其名,闻之陶家云:僧闲静有致,习兴陶缸翁者处,搏其细土,加以澄练、捏筑为胎, 规而圆之,刳使中空,踵传口柄盖的,附陶家穴烧成,人遂传用”。周容[宜兴瓷壶记]说:“今吴中较茶 者,必言宜兴瓷,始万历,大朝山寺僧(即金沙寺僧)传供春者,吴氏小吏也”。供春和吴氏是何许人呢? [宜兴县志]记载说:供春是明正德年间公元1504年__公元1521年提学副使吴颐山随带的书僮,吴读书于 湖洑金沙寺中(此寺今仍尚存遗址)。吴梅鼎的[阳羡茗壶赋]说:“彼新奇兮万变,师造化兮之功。信陶 壶之鼻,亦天下之良工”。这些记载清楚地说明紫砂创制于明代中晚期,绝对不提宋代已有紫砂的事实。 



      1976年宜兴红旗陶瓷厂在施工中发现了紫砂古窑遗址,才得到证实宜兴陶瓷生产的始于新 石器时代。宜兴是个古老的县,始设县于秦,远在新石器时代,勤劳的人民就在这里开创了原始陶瓷生产 活动。先后多次进行了考古调查发现古文化遗址七处,其中就有新石器时代遗址五处。古窑址近百处,其 中有汉代窑址三处,六朝窑址三处,隋、唐、五代窑址九处,宋、元窑址二十处,明、清窑址六十多处。 因此民间传说,把越国的范蠡奉为“宜兴陶瓷创业的祖师”或“陶朱公”是不真实的。

TAG关键词:
编辑: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官方手机站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