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学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学院 >> 文玩收藏 >> 学院详情

引用壶殇----天则篇

时间:2010-07-19 来源:紫砂之家

  2009年7月,丁蜀镇黄龙山南麓,紫砂路的路边,宜兴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领导小组办公室树立起了一个大广告牌,上面写的是“世界只有一把紫砂壶,她的名字叫宜兴”。宜兴官方说这样话,底气是很足的。2008年,紫砂壶地理标志已归属宜兴,并受到法律保护。
  宜兴市往南7、8公里,有一个叫丁蜀镇的地方,这里的黄龙山,被视为宜兴紫砂的产地。尽管这里的百姓对政府微词颇多,但对政府将宜兴是紫砂唯一产地或使其成为唯一产地的所有努力却高度认同。即使在丁蜀镇,出产紫砂矿泥的黄龙山、青龙山也被称为本山。本即正宗。
   从官方到民间,只有宜兴丁山才有紫砂的说法不仅是不容半点质疑的观念,更成为一种宜兴人宣传的权宜,争先恐后地广为传播,不遗余力地昭示天下。这颇有中国之所以称为中国乃地球中央之国的味道.
   紫砂壶始创于宋代中期,已经有六百多年的历史,虽然中道有过几次闪光,但一直紫气衰微,紫砂矿泥开采蝇营狗苟的历史可为佐证。1990年代,紫砂业几百年积聚的气脉似乎一下子迸发出来,在台湾、香港,几个精明的商人利用外部与内地信息不通畅而大肆运作,以致一时丁山砂贵,紫壶难求,这种热浪随即传递到大陆,紫砂业终于捱来了好日子。没过多久,港台几个商人高位出货,许多跟风投资者被套牢。但这似乎并没有给产地的紫砂业带来多大的冲击,紫砂壶市场短暂的崩盘又随之被更大范围兴起的茶文化热托起,至今方兴未艾。
   宜兴紫砂人并未做好准备,突如其来的好世道倒让市场几近疯狂,一些作品的价格飙升,紫砂矿泥的开采也有些失控。终于,2005年,宜兴市政府一纸令下,禁止紫砂矿泥的开采,名义是为子孙后代留下饭碗,禁采期暂定为3年。
   如今,三年的暂定禁采期限已过,被誉为紫砂矿本山的黄龙山、青龙山不仅未见任何开采的迹象,反而倒是成为了紫砂矿源公园,这不仅仅是发生在规划图上的事。
   一个通行的说法,在宜兴,紫砂及其相关产业的从业人员就达十万之多。据调查统计,丁山有专烧紫砂的商窑15、6座,这些商窑每天的烧成品总计约有45000件,按照每件成品用350克紫砂泥计算,仅丁山一地,每天紫砂泥的消耗量就达15吨之巨,即使不算私人电窑烧成品使用的紫砂泥及缸罐花盆等日用陶瓷消耗的紫砂泥紫砂泥的年消耗量就达5500吨以上。
   于是,问题就来了。
   在山区长大的人,如果去过丁山,看到黄龙山后一定会觉得大失所望。即使未被开采,从历史照片来看,所谓的山也就可以算做一个大土石堆,充其量算个小山包。1990年代露天开采之后,连这个小土包也不复存在了。这么少的矿源,那么大的消耗,丁山紫砂壶的生产制作显然是不可能持续或者不可能持续多久的。
   紫砂泥只产自宜兴的说法,多少有些作茧自缚,这种唯宜独真的概念对于紫砂壶来说也如同希腊神话中阿喀琉斯那未被沾水的后脚跟,一朝中箭,顷刻就会身亡。因为按照如此说法,此后许多的紫砂壶,因为使用的必然不是宜兴紫砂,而将会被市场认为是地地道道的假货。紫砂唯宜兴独有的说法既不理智也不明智,这也就相当于承认只要宜兴紫砂矿源一旦枯竭或不再开挖,真正的紫砂壶就将不复存在。

TAG关键词:
编辑: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官方手机站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