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学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学院 >> 初识紫砂 >> 学院详情

记优秀中青年陶艺家范仁良

时间:2010-07-20 来源:紫砂之家

  壶人简介:
  一、缘起,一脚泥巴
  上个世纪60年代,范仁良出生在宜兴丁山西望村的一个紫砂世家,耳濡目染,受到紫砂文化的熏陶。少年时期的范仁良,白天上学,晚上帮父母亲做壶,久而久之,范仁良熟练地掌握了一些制壶的技法。
  1986年,紫砂工艺二厂要招一批学员。那年,范仁良初中毕业。沿着那条熟悉的乡间小路走到紫砂厂参加考核。在书法,绘画的考核中,范仁良的成绩并不是太好,有可能就失去这次机会。接下来的是茶壶成型的考核,对于在泥巴堆里长大的范仁良来说,这泥土太熟悉不过了,他甚至能够感觉得到那泥土的气息。在茶壶成型的考核中,范仁良脱颖而出。老师们发现他的底子不错,是个可塑之才,经过商量都同意招他进厂。有志者,事竟成。范仁良如愿进入了紫砂工艺二厂第一期成型工艺培训班。
  接下来的时间里,范仁良跟随工艺美术师董开生学习全手工制作。那时候,范仁良的姐姐范亚琴已在紫砂工艺二厂取得技工职称,在茶壶制作方面给了范仁良很大的启发和帮助。范仁良不负众望,虚心好学,常常向前辈们请教。刻苦做壶,广集历代名家名壶之长。壶艺制作,日趋精良。这段时间里,范仁良打下了坚实的全手工制作基础。期间范仁良接触到紫砂绞泥,被它独特的魅力所吸引。为了提高自己的制壶技艺,范仁良又师从高级工艺美术师黄振国。
  梅花香自苦寒来,两年的学习使得范仁良的紫砂壶制作上了一个台阶,无论在理论还是成型技法都开始更加成熟起来。
  1988年,范仁良正式进入了紫砂研究所从事紫砂艺品的设计和研究。期间,受到徐汉棠大师的指导,无论在做壶的态度,还是在茶壶的内涵上,范仁良都深受启发,开始注重茶壶所表现出来的精气神。通过两年的学习,在紫砂壶的设计理论方面得到了提高,在紫砂壶制作的造型设计和线条把握上日趋成熟。1990年,范仁良以突出的壶艺技法被厂任命为辅导教师。期间自己设计制作了一把《五彩乐韵壶》,采用了拼版镶泥装饰,造型新颖独特,颇具气韵。此壶在后来的第一届中国陶瓷艺术展上获得了铜奖,并被大世界出版公司选入《当代百壶谱》。
  1992年创办仁艺居陶艺工作室。几年的沉淀,使他的作品风格日益明显,在紫砂界有了一定的名气,作品先后被《壶锦》、《紫壶砂艺》、《紫砂风采》等书籍杂志收编。
  到如今,又是十年风雨路,无论期间遇到过多少挫折,困惑。范仁良都一步步坚定地走下来。从艺20来年,范仁良对紫砂艺术执著追求,立足传统追索经典,并经过借鉴传统艺术的精华拓宽创作视野,不断推陈出新。他集壶艺设计、创作和装饰技艺于一身。紫砂是一种事业,如同当初一样,范仁良要把它做的越来越好。
  二、妙趣,诗情画意
  在紫砂界,范仁良有“绞泥魔术师”的称呼。或许是因为他能够把绞泥做的如此变化多彩。有人说它既像一首无声的歌,又像一幅美丽的画,令人浮想联翩。诗情也好,画意也罢。他何尝不是一个魔术师,在紫砂壶上变幻出色彩斑斓的风景,令人着迷。
  绞泥作为紫砂壶上的一种装饰技法,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色彩的紫砂泥绞和在一起,形成色调对比强烈的不规则的线条,恰到好处地在紫砂壶体上表现作者的装饰意图,不管从直观表象上或是意态内涵上都给人以一种鲜艳、柔和、清晰、秀气、灵动的美感。
  我们感受范仁良的绞泥作品,那里面即体现了紫砂的古朴典雅,又洋溢着一派绞泥妙趣。《听雨声壶》壶身用绞泥绞出两片芭蕉叶子,古朴生动,犹如古人诗句:“芭蕉得雨更欣然,终夜作声清更妍”,夜雨芭蕉,临轩品茗,自是一番雅趣。《天地蛙趣壶》是范仁良鹅卵石系列作品之一。壶身上的绞泥鹅卵石,不仔细揣摩,还以为是真的石头,其形制,纹路与石子相似之致。壶身上有一只青蛙卧居在上面,为了凸显立体感,将青蛙放在壶身凹处,饶有趣味。在后来作的《古井蛙趣壶》上,壶身形成开片,且勾画出砖理纹路,一只青蛙爬在上面,似在蛙语,颇具生动。
  “绞泥在手,千变万化”。那些五颜六色的绞泥在范仁良的手里,绞出一首首伴着泥土气息的诗来,绞出一幅幅绚烂的令人心动的风景。范仁良将诸种泥料巧妙调配,使得泥色浑然天成、纹理自然,有的灿若金银,有的似流云霞彩,色泽妙不可言,充满了诗情画意。

 

 

  三、厚重,得道自然
  “仁良先生正是把一点一滴细节处理施展在自己的紫砂壶作品上,方使他的紫砂壶新颖别致,精巧细致,让人可观、可赏、可用、可读、使之创新具有时代气息”,著名画家、篆刻家孙鼎朴如是说。他肯定范仁良的紫砂作品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我们统观范仁良的紫砂作品,不难发现那里面洋溢着两种因素,向外界的探求和对内心的挖掘,并将二者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独立的风格。
  鹅卵石紫砂系列对于范仁良来说,并非一帆风顺。为了绞出鹅卵石的逼真效果,范仁良曾从南京雨花台带来了大量的雨花石,整日地揣摩雨花石的纹路,然后尝试着用绞泥来绞出它的纹样,营造出一种自然的韵美来。为了使绞泥石头显得自然,在形状上也要不断地修饰,使其尽可能地成不规则状态,并呈现出水流日久冲刷的效果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范仁良的绞泥之路,就是这一步步积累而来。当初的倾心研究,终于换来了今日的辉煌。所作《趣提壶》上面的鹅卵石装饰曾被壶友以为是真的石头,后来知道是紫砂绞泥的魔力以后,都被其所折服。
  金钱豹系列也是范仁良经久不衰的紫砂代表作品。那些逼真的豹纹并非点彩或者拓印,同样是采用绞泥装饰。拿这把《金豹壶》来说,壶身布满了豹身纹路,其逼真之态,犹如豹皮覆盖其上,其间纹理参差,富有变化,且有张力。用笔画在上面况且很难,何况是用三种不同的泥料绞合在上面,其难度可想而知。若不是经过细心的观察,也做不出如此逼真的豹纹。若不是技艺娴熟,也不能有如此恰到好处的表达。
  范仁良在从自然界探求灵感的同时,也不忘向前辈们学习。临摹经典壶型,巩固技艺。比如他所做的《华经壶》,为了达到茶壶的气韵神态,范仁良无论在细节处理,还是在泥料挑选上都下了很大的功夫。当壶做出来以后,范仁良不满现状,又进行了自己的创新,给茶壶加上一个托盘,即美观又别出新意,即能使壶与托盘合二为一,又能起到养护紫砂壶的作用,二者之间相映成趣。
  在传统壶艺的基础上,范仁良不断思考,力求创新,所以其题材往往新奇,构思严谨。拿《百宝神壶》来说,以葫芦为创作题材,分上下两部分组成,上壶为贮茶的公道壶,下壶为泡茶壶,上壶壶嘴设在底部,倒茶时可用壶纽上气孔来控制。当用手指封盖气孔时,壶嘴滴水不漏,当手指离开气孔时,壶中茶水经过壶嘴直泻而下。茶壶构思巧妙,技法精良。
  四、性情,壶人合一
  茶品,壶品,皆人品;品茶,品壶,皆品人。有人说,一把好壶就是一件艺术品,让人眼前一亮,令人激动。通过茶壶便可以了解到作者的个性、思想以及他所表达出的情感。范仁良的性情如同一个儒士,温雅含蓄。他的作品或隽永,或细腻,或追求精致,或追求新意。
  紫陶有意,砂壶有情,器物有心,寻寄逸趣。物皆有德,紫砂壶是泥土所做,当然亦有泥德。范仁良以一个紫砂艺人的良知来呵护着这一把泥土,对自己的作品负责,对壶友负责,按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要对自己负责。他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对自然的关照,融入到紫砂创作之中。制壶人应用自己的颜色和质感让人悟出做人的道理,一直以来,范仁良坚持纯手工制作,将自己的人生态度注入其间。壶友有所悟,有所感,是他最大的兴慰。
  记得有人说过,紫砂壶制作,以工成其味,以泥成其韵,以法成其态,以精成其气,以心成其神。方可达到与壶合一,让人惜壶。今观君茶壶,令人流连忘返。所谓无工艺无所升华,无艺德难得此境。
  在现在市场的繁荣之下,范仁良坚守着自己的一片紫砂乐土,用心营造着一个美丽的紫砂世界。《论语》有云:“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范仁良斋号为仁艺居,紫艺有仁,路亦无穷。

 

TAG关键词:
编辑: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官方手机站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