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学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学院 >> 初识紫砂 >> 学院详情

金砂驰誉年华溢彩 陶艺家彭耀年

时间:2010-07-21 来源:紫砂之家

  彭耀年,1960年生,江苏宜兴人,工艺美术师,原创型陶艺家。蜀山彭氏宗谱传人,紫砂行业协会委员,1977年下放农村锻炼,1979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随陈国良学艺,传承明清技法,擅长全手工制壶,作品继承传统、大气方刚、精益求精,体现朴古雅韵之美。编著出版《我的紫砂路·彭淦生回忆录》、《蜀山南街茶馆往事》。

  紫砂艺术是一种累积的过程,是一种沉积的深思,做紫砂是一种抹去浮躁的享受。

  初识彭耀年,便觉他的大气与爽朗颇具威慑力;结识彭耀年,方才走入其细致的紫砂世界。

   渊源:紫砂是血液里的概念

  早年,彭耀年曾在蜀山南街工作,他的父亲是蜀山陶业合作社(紫砂工艺厂前身)的创始人之一,那时的七大艺人是由他父亲初招至厂里的。彭耀年的父母亲与顾老一家一直都保持着很好的来往,也是由于这样的机缘,他对顾老一直都很尊敬,顾老对他也一直很照顾,都是关切地称呼彭耀年“侄子”。彭耀年现在的紫砂工作室里边“金砂阁”三个镏金楷书大字就是顾老的手笔,灼灼其华,气宇不凡。

  彭耀年的父亲彭淦生,晚年想到用文字记录他从事紫砂行业49年来的所见所闻所历,用原汁原味、朴实无华的语言翔实记录宜兴紫砂工艺厂自建国后,成社、开创、发展的历史。彭耀年成为宜兴紫砂工艺厂工艺师后,为了却父亲心愿,决心将父亲留下的回忆录整理成册。彭耀年花了整整三年的时间对父亲收藏的蜀山老资料、紫砂老资料进行了透彻的分析和研究,终于编著成书,并得到大世界出版公司的鼎力相助,出版了《我的紫砂路·彭淦生回忆录》一书。书中不乏父亲彭淦生从事紫砂革命的亲身经历和紫砂人的创业精神,紫砂业的发展变化,紫砂工艺的人才辈出,等等。

 

  2008年1月18日,《我的紫砂路·彭淦生回忆录》在宜兴知名文化艺术沙龙八面来风堂的筹办下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宜兴电视台、丁山广电站、《无锡商报》、《宜兴日报》等十几家新闻媒体都到场作了报道。由此,更多的人知道了这本书,何道洪汪寅仙潘春芳、秦酉桃登门求书,韩其楼登门拜访,宜兴陶瓷行业协会的史俊棠、王俊华有藏书……大家对《我的紫砂路·彭淦生回忆录》这本书倾注的目光,都是源于对紫砂历史的兴趣和关注。就像紫砂工艺厂的老厂长唐伯年对彭耀年说的:“如果每个紫砂人都能像你一样,每个人都对紫砂的发展史写上一段话,紫砂的历史就完美了。”

  整理的过程,分析研究的过程,编著成书的过程,送书售书的过程,给彭耀年上了生动而持久的紫砂专题课。在他眼见的老照片和父亲的笔迹间,在他耳闻的那些关于紫砂的故事里,在他与紫砂从业人的交往中,渐渐地被浸染进紫砂的概念,深入了血液,哪怕是些紫砂人文轶事,也都给了他一种启迪。

  摸索:紫砂是思悟后的积淀

  彭耀年是1979年进的紫砂工艺厂,后随陈国良">陈国良老师学艺,在制作紫砂壶方面也曾得到顾景舟的指点。他在谈及与顾老的相处中感慨道:“受他老人家影响最深的一点就是无论做人还是做壶都要严谨求实,脚踏实地!这一点足以概括很多的言语,这一点也可以让我们这些紫砂从业者去做一辈子。”

  对彭耀年来讲,紫砂都是要有生命的,既然是生命,对待它就要有一份严肃而敬重的态度。自幼受到的家庭环境的熏陶以及周围的影响,让彭耀年逐渐养成的做人做事都十分严谨的态度,同样被他用于对待紫砂。撒切尔夫人也说过:“你的态度,决定你的高度。”正是首先具备了这样一种审慎的态度,才让彭耀年意识到紫砂是要动脑筋的,要花心思去做。所以,他的作品几乎没有重复的,用他的话说“都是孤品”。

 

  欣赏他的诸多作品,能够很好地感受到这一点。他做壶从来不用模子,构思创意,绘制草图,选择泥料,打泥片,捏坯成型,直到入窑烧制,完全按照全手工的施艺流程进行。他对传统的文化艺术颇为钟爱,在每一次的创作中都力求在作品中融入一种传统的文化气息,让紫砂变得更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彭耀年的紫砂作品蕴含着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其作品主要定位在一些收藏领域,用“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来形容这些作品似乎恰到好处,在他的陈列室里存放着他很多的的经典之作,从一件件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他的豪放、厚重、古朴与雅趣。

  他的《龙头一捆竹》,壶身为竹,嘴把塑龙,壶身雕琢周易八卦图,文化意蕴浓厚,有承传历史文化遗迹之感;《高瞻远瞩壶》,有“思古人之贤德,望今人之聪慧”的妙意;《厚胎圆钵》,有“吾思古人,万物方圆起”之境域;《元宝提梁壶》,其势之磅礴,其形之圆润,让人过目不忘,若以此壶沏茶来品茗论道,足可邀十几好友,聊坐半日有余。

  传统是紫砂得以延续的源泉,创新是紫砂得以生命永葆的动力。从事紫砂至今,他依旧坚持着每月原创设计制作一到两件全手工作品。

  艺术得以不断地创造和提升,在于内心不变的信念和追求,也在于对之认识的加深和思索的沉淀。彭耀年自小在陶的土壤里长大,从事紫砂这个行业是他一生不变的追求和爱好,认真对待、细致摸索、静心思考,是他一直在做的事情。

  延续:紫砂不仅仅是紫砂

 

  自1979年至今,彭耀年已经在他的紫砂路上行走了将近三十年,对于紫砂,他已是透过手中的陶土去看更多更精彩的内容。传统、历史,是他热衷和崇尚的,现如今,做壶之余,他也不荒废自身对紫砂文化的继续补充:

  他特地赶往溧阳寻访曼生遗迹,探汲古泉、访唐井栏;不辞劳苦组织丁蜀地区彭姓大家悉数登记,追宗、问祖,续修唐、宋、元、明、清溧阳彭氏宗谱;所制《元宝提梁壶》参加南京大学出版的紫砂教科书拍摄;不远千里赴海峡第二届茶博会,为“大武夷文化名家紫砂壶”活动送上主题原创全手工制作的《政和壶》……对于紫砂,更多的人是在其作为泡茶器皿的实用价值外挖掘和丰富它的观赏价值,将它作为工艺品来珍藏。在彭耀年眼里,则是文化。

  想起顾老所书的“金砂阁”,对彭耀年来说应该是一种激励,也是一份荣耀。多少年来的多少经历,多少经历藏着的多少故事,对他来说便是一种磨砺,也是一种幸运。在汪洋大海般的紫砂人群中,因为他的汗水与心血,经海浪拍打、淘沥,散发出迷人的光彩。

TAG关键词:
编辑: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官方手机站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