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学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学院 >> 初识紫砂 >> 学院详情

历史发展中的几位大家的成就

时间:2006-12-03 来源:紫砂之家

  金沙寺僧与供春。是史籍中的第一批有姓氏记载的人士,与供春同时还有四大家:董翰、时鹏、赵梁、元畅、(一曰元锡),可惜他们的作品,相继失传。
砂艺史上一致推崇的大家,当以时大彬为典范。贡献在于对砂艺开创时期技艺法则的创造性革新,这是后辈从业者应为之歌功颂德的,更重要的是,他为后世留下稀世杰作。创紫砂艺术陶文化先河。在时大彬同时或之后几位大家有李茂林(与大彬同时代)并知名人士“三大”的大彬的两个徒弟李仲芳和徐友泉,及其他弟子蒋伯夸、欧正春、邵文银、陈俊卿、陈仲美、沈君用、惠孟臣。
  《桃杯》作者圣思,(生平无从考查)其巧妙的构思、精湛的技七,真可谓重锼叠刻,它堪知名人士砂艺又一个流派的代表作。
  陈鸣远,作品在继承明代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的产物。几何型壶朴质大方,结构合理,技巧严谨;自然类则概括夸张,源于生洗,高于生洗,并擅于借鉴继承民族的优秀传统。如三代青铜的造型与纹样,利用紫砂泥料优良可塑性,得心应手。随心所欲地发挥着神工般的技巧,堪为砂艺之观止。这一时期还有邵玉亭、王南林。邵为乾隆宫廷制器。王南林颇有声望。殷尚、陈荫千、邵旭茂、杨季初,各有千秋。
  至清嘉庆,道光年间,陆续出现骚人墨客热衷紫砂陶艺,最突出要数金石书画家陈鸿寿与砂艺作者杨彭年的结合。陈鸿寿,字子恭,号曼生,浙江钱塘人。嘉庆6年(1801年)拔贡。在艺术上,他主张:“诗文书画,不必十分到家,乃时见天趣。”陈在溧阳做县官时,一度与杨彭年合作,由杨制壶,曼生刻写。在壶上题铭书刻,即滥觞于此。曼生是一位在书画、金石文学是有相当影响力的人物。他爱好并涉猎砂艺,曼生壶“壶随字贵,字依壶传”。
  邵大亨,上袁里人,估计生于乾隆晚期,殁于道光末年。大亨艺技卓越,秉性刚烈,情趣闲逸,当时誉满全邑。他精彩绝伦的传器,理趣、美感盎然,从艺者观之赏之,如醒醐灌顶,沁人心目;藏玩者得之爱之,珍于拱璧,不忍释手。从格调上来品评,大享传器应该说是紫砂陶文化前进中的又一大转折。他一改盛清阶段宫廷化的繁缛靡弱之态,重新强化了砂艺质朴典雅的大度气功质;既讲究形式上的完整,功能上的适用,又表现出技巧的深刻,成为陈鸣远之后的一代宗匠。
  黄玉麟在清同治初年,随邵湘甫习艺,当生于道光末年或咸丰初年。黄在技艺上亦是多面手,方圆器形都擅长,每器纹样、细部、结构、衔接、刻画,均清晰干净。
  程寿珍是邵友廷之养子,同治四年(一八六五年)生,民国二十八年(一九三九年)卒。承父家教,少年所作品类较多,中年至晚年仅制三个品种:掇球仿古汉扁。技艺娴熟,形制掌握正确,不务妍媚,粗犷中带有韵致,是个多产作家,常用印章“冰心道人”、“寿珍”,把下则钤“真记”二字小印。
  俞国良,原籍无锡,一九三九年卒,享寿六十五岁。传器制作严谨,器形格调雅致,是晚黄玉麟的名手,但总的表现,又逊于黄玉麟一筹。

TAG关键词:
编辑: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官方手机站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