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学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学院 >> 初识紫砂 >> 学院详情

紫砂话古今风卷葵之一

时间:2011-12-26 来源:紫砂之家

  

风卷葵路紫砂话古今(一)

 

  清·杨凤年·风卷葵紫砂壶

  此壶材质取天青泥,器身呈暗红泛青紫,色泽沉着大方。壶身造型取风卷葵花之形状,既应物象形,又气韵生动。此风卷葵壶的式样是仿大亨所创造型,图案规则,做工精致,仿古式而合度,器形的工艺甜味浓厚,不愧为紫砂茗壶艺术史上女艺人的杰作。把梢下钤篆书阳文“杨氏”小圆印。

  《风卷葵》,相传为清嘉庆年间着名女艺人杨凤年所创制,杨凤年,女,清嘉庆年间荆溪人(一说浙江桐乡人),紫砂制壶高手。杨氏“风卷葵”壶,留存于世仅有一件,现藏宜兴陶瓷博物馆。造型以仿真象生类风卷锦葵为形。图案规则生动,曲线顺和流畅,形态自然逼真,整体端庄大度,风格古朴雅致,典雅别致。流卷葵叶,钮饰葵干,把以葵茎枝叶扭曲延伸,与壶身、壶盖所饰筋、纹、叶、茎协调和谐,器形手工艺砂味十足,韵味浓厚,为当今壶界所公认的传统经典之作。

  1993年春,台湾着名收藏家王先生来到宜兴陶瓷博物馆,笔者陪同参观。走到“风卷葵”面前,王先生被壶的形态、气势、韵律所震撼,讲:“见了这把壶,才知道什么是艺术,什么是匠器!”他戏问笔者:“我以八十万港元买下,阁下能否作主?”笔者笑答:“如果先生知道这把壶的来龙去脉,大概就不会提这个问题了。”当我把一位老人,用大半生的心血为保存该壶,而最后捐赠给国家的故事讲给王先生听后,他大笑而答:“我真的是买得起而买不动了。”

  在1980年左右,该壶原收藏主人华荫棠曾借给紫砂厂陈列室。当代壶艺泰斗顾景舟想仿制一把,但时近叁年,泰斗一直未动手,最后原壶奉还。笔者曾请教泰斗,泰斗笑答:“仿像了,只不过是像而已:如果仿不像倒显出笑话,而且故人的心态、故人的气度仿也难。”

 

  今年99高龄的华荫棠在1982年将壶赠给宜兴陶瓷博物馆。华老经手送人的名壶,不知其数,唯有这把“风卷葵”壶,他一直珍藏着。上世纪30年代初,丁山白宕一蒋姓人士在老屋地下发现一瓮,内藏一壶,送华荫棠过目,华当即出高价买下,这就是杨氏“风卷葵”。

  直到日寇侵略中国,日军驻宜兴一头目也对该壶垂涎欲滴,几次派兵搜索。可华先生早早地就把该壶送到乡下阿舅家,砌在浴锅间的夹墙里。国民党江苏省主席王懋功也想占为己有,高压之下,华老只好忍痛拿出邵大亨壶,保住了“风卷葵”。

  “文革”期间,华老把“风卷葵”与其他杂物一起放在最显眼的窗台上,越是最不安全的地方却往往越保险,“风卷葵”又躲过一劫。1982年,华老无偿捐赠给国家。

  《风卷葵》传说 清朝嘉庆年间,宜兴蜀山有个名叫杨凤年的小姑娘,非常喜欢种花。她家后院里,种的花卉有上百种,一年四季花开不绝,其中有棵锦葵,开的花会金灿灿、黄澄澄,很是好看。

  杨凤年有个哥哥叫杨彭年,做紫砂壶简炼大方,浑朴雅致,精巧玲珑,而且他善于配泥,做出的茶壶色泽古朴,显粒均匀,古色古香。

  这兄妹二人虽然情同手足,可是「艺不传女」是个老规矩,杨彭年从来不肯把技术教给妹妹。杨凤年以为哥哥是为了自己好,不叫自己将来做泥巴生活,吃泥巴饭,受泥巴苦,所以也不怎么在意。

  几年过去了。有一次,杨凤年想到作业坊拿把喷壶去后院浇花,刚跨进门,就被哥哥轰了出来。杨凤年气愤地说︰「我又不是外人,为何连门都不能进?」杨彭年斥责道︰「女人就是不能进作业坊,这是规矩,从今后不准妳再跨进来!」杨凤年受了这样的训斥,伤心地哭了。哭了一阵,心想︰「女人也是人,我偏不信女人学不会做茶壶,你不把技艺教给我,我偏要自己学本领!」

 

  主意一定,杨凤年就拿些泥料到花园中,整天捏来捏去学做茶壶。一年、两年、叁年,从打泥片学起,慢慢地会做大路货了。只是老照着现成的式样做,总觉得自己没有真本事。她想︰我非要做一把别人没有做过的新式样出来!可是究竟做什么式样的茶壶呢?她想啊想啊,想得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着,人也瘦了。

  那年秋天,刮了几天几夜大风,把花园中的花草吹得倒的倒,断的断,散瓣的散瓣。杨凤年独自坐在花园中只顾想自己的心事,天凉了也不晓得添衣服,花倒了也不晓得扶持,就那么痴呆呆地坐在那里。

  这个辰光的杨凤年,头脑理想到什么样品茶壶,眼面前就出现什么样的茶壶︰松段、梅桩佛手、莲花……可是每一种念头都被她推翻,因为不是被别人做过了,就是做出来自己不满意。杨凤年想着想着,忽然看到面前的一枝花干上顶着一把茶壶。心里不觉奇怪︰这茶壶式样倒没见过,怎会长在花干上?她把眼睛睁大,定神一看︰啊!这不是一朵锦葵花吗?只见锦葵花在狂风中不停地摇动,被风吹歪了又挺起来,吹歪了又挺起来,花瓣被吹得卷拢来,再卷拢来,但始终不散。再看看四周被摧残的花草,杨凤年不禁赞叹道︰「风狂炼精神,好一朵锦葵花!」她心里霍地一亮,随即决定按狂风中锦葵的形象做一把茶壶。

  她站在那里,围着锦葵花左看右看,看了整整叁天叁夜,看到睁眼,闭眼不见别的,只见一朵锦葵花的时候,就开始做茶壶。一连做了七七四十九天,茶壶终于做成了。她给它起了个名字叫「风卷葵」。

 

  杨凤年做好茶壶,生怕哥哥作梗不让烧,就暗地里托人装到窑里。等到开窑出货,没有哪一个行家不说这把茶壶手工精细,心裁独出的。消息传到杨彭年耳朵里,杨彭年哪里肯相信?等到茶壶送上门来,杨彭年捧起茶壶一看,吃了一惊︰「啊!我妹妹做的?好手艺!好手艺!」

  因为妹妹这把壶的好,杨彭年对杨凤年再也不保密了,兄妹两人在一起做起茶壶来。从此,杨凤年勤学苦练,练好功夫,配合哥哥做壶,成了紫砂陶历史上首位着名的女艺人。

TAG关键词: 编辑: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官方手机站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