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学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学院 >> 初识紫砂 >> 学院详情

中国史上最早的紫砂壶

时间:2012-03-14 来源:紫砂之家

    紫砂之家讯:最早紫砂壶从什么时候出现的呢?所考察,紫砂壶的草创从元末明初开始。那么,最早紫砂壶究竟产生于什么时候呢?这是中国紫砂史上众说纷纭、至今悬而未决的疑案。

    自明末以来,人们都把生活于明朝正德年间的金沙寺僧作为紫砂陶创始的鼻祖。这有周高起的《阳羡茗壶系》作为文献依据,似无问题。

    然而自从1976年秋,当时的红旗陶瓷厂为兴建隧道窑清理地基,在鼎蜀镇蠡墅村与黄龙山相接的羊角山发现了紫砂古窑,最早紫砂壶的历史就应当改写了。


    同年9-10月间,宜兴陶瓷公司曾数次组织调查,并撰写了“调查简报” (《中国古代窑址调查发掘报告集》,文物出版社,1 984年版)。


    紫砂古窑所在的堆积层高10余米,断面共分为四层:


    第一层是近代陶瓷废品堆积层,平均厚度4米左右。


    第二层是混合层,多明隆庆、万历间欧窑和缸、瓮碎片,平均厚度2-3米。在它的偏北方向,发现了一座龙窑残迹,疑是欧窑碎片的烧制窑。


    第三层厚1~1.5米,为早期紫砂堆积层,又可细分为3A、38、3C三层。其中3A层出现了玉壶春式的釉陶注壶,没有把手。38、3C两层,有大量早期的砂壶残片,包括壶嘴、壶把、壶盖及壶身。其中“龙头形壶嘴与北宋江南墓葬中常见的龙虎瓶造型手法极为相似;而壶把的双条形也是隋唐至宋代瓷器中较流行的一种形式,南宋以后则不见”。(  “调查简报”语)在这两层又发现小龙窑遗址一座,宽l米左右,长10余米,其中亦有紫砂残片,即“羊角山紫砂古窑”。  


    第四层是黄土层,系为建造这座紫砂古窑而由人工用黄土填成。在黄土层中发现“两排倾斜的乱砖砌成的砖垛,此砖尺寸较小(25厘米x13厘米x3厘米),与江南北宋墓穴中常见的小墓砖相似”。(“调查简报”语)

 


    正是基于上述理由,参与调查的考古专家们推断出羊角山紫砂古窑的年代。有的认为“上限不早于北宋早期,盛于南宋,下限延至明代早期”;有的则说其年代“约可推定为宋代”,而主要烧造的年代“可能是南宋,其下限则可能延续到元代”。


    其实这样的结论,是颇有疑问的。因为当年调查紫砂古窑时搜索到的实物资料,既没有明确纪年的物品,如铜钱、铭文砖等,可以提供直接证据;又缺乏宋代其他品类的陶瓷品及窑具出土,借以参照。仅凭两处“相似”及“南宋以后则少见”的“双条形”壶把,其断代依据并不科学、充分。如1 99 1年无锡南禅寺工地明井中发现的广口带流、直腹缸胎砂罐,就是这种双条把。同时出土的有明正德青花折枝花三果杂宝茶碗。尽管废井不同于古墓,后者落葬后即行封闭,而前者未废弃期间长时间敞口,前后不同时代的器物同处一井是完全可能的,所以专家将“砂罐”定为“不晚于明中期”。


    相反,倒是专家们对紫砂古窑年代的下限虽有元、明两说,但将其视作明代早期或元末明初,是无可置疑的。


    当然持最早紫砂壶“宋代起源说”的人会说,我有文献依据呀。


    例如北宋诗人梅尧臣在《依韵和杜相公谢蔡君谟寄茶》诗中,有句:“团香已入中都府,斗品每说太傅家。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


    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的《和梅公仪尝茶》诗歌咏:“摘处两旗香可爱,贡来双凤品尤精。”  “喜共紫甌吟且酌,羡君潇洒有余情。”


    而北宋诗人,书画家米芾也有同感。他在《满庭芳·绍圣甲戌暮春与周熟仁试赐茶,书此乐章》中,写道:“密云双凤,初破缕金团。……轻涛起,香生玉尘,雪溅紫瓯圓。”

 


    于是,有人将“紫砂新品”论证为“紫砂罐”,将一诗一词中的“紫瓯”说成是“紫砂茶盏”


    这实在是一厢情愿的望文生义。其实无论是“紫砂新品”,还是“紫瓯”,都是指当时官员们“斗品”“双凤”团茶用的福建建窑烧制的紫褐胎黑釉兔毫盞。


    你若不信,  只要一读北宋创制北苑小龙凤团茶的蔡襄(君谟)的《试茶》诗,就清清楚楚了:“兔毫紫瓯新,蟹眼青泉煮。”难道紫砂陶制的“紫瓯”,会有“兔毫”吗?


    目前所知,最早紫砂壶记载的文献为蔡司霑的《霁园丛话》。内云:“余于白下获一紫砂罐,有‘且吃茶,清隐’草书五字,知为孙高士遗物。每以泡茶,古雅绝伦。” 《先进录》日:“俗称壶为罐也。”而孙高士,即元朝隐士孙道明,字明叔,号清隐,华亭人,生于元大德元年(1 297年)。元亡后隐居于九峰三泖涧,曾名其居为“且吃茶处”。又《南郡新书》有明叔跋,末署:“洪武五年(1 372年),岁次壬子,仲夏九日乙卯,在华亭集贤泗北村且吃茶处写毕,清隐老人,时年七十有六。”可见其时孙尚在世。那么元末明初已有紫砂壶应该没有问题了。


    另据张銮《五石匏》记:“国初创制器物有前代所无:暖姝由笔所载之九事……日折扇……以吾所考,又有十事……日宜兴砂壶、瓴、炉、釜、鬲、盘、盂、敦、瓿、瓢勺及喷水浇花器……”张氏指出宜兴砂壶乃“前代所无”,为明朝“国初创制”。


    此两书之记录,与考古专家们对羊角山紫砂古窑之下限(元末明初或明代早期)的判断和散茶风行及废团茶兴冲泡茶的时间,是互相契合的。


    即有出土实物依据,又具历史文献记录,紫砂陶创始于元末明初之论,似当成立。(编辑:颖子)

 

TAG关键词:
编辑: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官方手机站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