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集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新闻 >> 行业资讯 >> 新闻详情

锔壶传人现聊城 市民怀念老手艺

时间:2014-07-03 来源:http://www.zisha.com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挑着担子走四方,走街串巷锔盆、碗的锔匠不在少数。随着生活条件不断提高,锔匠也越来越少。锔茶壶的手艺难以流传,消失在大众视野里。

  近日,聊城铁塔商场附近一位锔茶壶、瓷器的锔匠引起了不少市民的关注,锔壶手艺引发了市民的怀旧之情。

  这位锔壶的艺人名叫葛庆祥,今年44岁,是山东肥城孙伯镇东程村人,是“葛氏捧瓷”第四代传人。

  6月29日上午,记者来到铁塔商场附近,见到了正在忙碌的葛庆祥。他个子不高,戴着一副眼镜,坐在一个马扎上忙得不亦乐乎。膝盖上铺着一块布,腿旁放着一个木头箱子,箱子里有很多锔壶工具,如各种大小不等的锔钉、各种规格的金刚钻,还有一把细小的铁锤。旁边站满了围观市民,不时赞叹锔匠手艺精湛。

  葛庆祥将一个个锔钉放进钻好的孔里,并用小锤子力度均匀地敲打。旁边有几把修补完的紫砂壶,裂缝处布满一个个金色的锔钉,整齐地排列在上面,虽残缺但不失美感。

  葛庆祥告诉记者,他十三岁就跟着父亲学徒,那时候干这活很苦,经常挑着担子走街串巷,有时一走就是几百里路。在父亲的严格教导下,他的手艺逐渐成熟。目前他和妻子也经常跑外,工作地点并不固定,有时候在山东省内淄博、滨州等地,有时候还去南方,在一个地方一待就是几天。

  “锔壶除了长期训练使手上轻巧外,制作金刚钻和制作锔子是最见功力的,这也是锔壶人的绝活之一。小锔子只有两毫米大小,锔子分为铜锔、银锔、金锔三种,根据壶的价值和主人的要求分别用不同的锔子,用铜锔子很漂亮,用银锔子显得典雅,如果是高档壶就用金锔子。”葛庆祥表示,把破碎或裂缝的茶壶、陶瓷重新拢在一起难度比较高,有的茶壶壶壁比较薄,甚至只有一毫米,锔钉眼的深度要控制在壶壁一半,这种精确到毫米的工作完全靠锔匠的手感。

  “锔茶壶、瓷器看似简单,但是技术难度非常高。用力不够,锔钉不够结实,用力过度,茶壶和瓷器容易被钻透。锔壶时要根据裂纹走势来下锔钉,锔钉始终和裂纹方向垂直,这样才能使壶不漏水、不裂缝。”葛庆祥告诉记者,锔钉是决定锔匠活儿干得孬好的前提,这些锔钉都是他亲手制作,每一个锔子的产生,都要经过砸样、锉底、刮面、铰段、盘脚等多个程序。

  路旁的市民纷纷停下脚步,观看葛庆祥锔壶的手艺。“好久没见过锔茶壶、陶瓷的手艺了,这种手艺都快失传了。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时候,那时候村里经常见有锔匠,挑着担子干活。”站在一旁的市民王先生告诉记者,现在市民生活条件好了,碎掉的茶壶和陶瓷直接就扔掉了,很少有人选择锔壶了,锔匠也越来越少了。

  葛庆祥告诉记者,现在来他这里锔茶壶、陶瓷的,一般都是家里流传下来的东西,或是在古玩市场上购买的有历史的“宝贝”,或是自己家里使用很长时间的物件。“我是一名紫砂壶爱好者,和大多数玩壶的人一样,一把好壶寄托了太多的情感。如果物件一旦损害,根本舍不得扔掉,而是选择找一个手艺高超的人把它锔好。”王先生表示,锔好后拿在手里或用来泡茶,有时比一把好壶更有情趣。

TAG关键词: 编辑:余青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官方手机站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