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集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新闻 >> 人物报道 >> 新闻详情

汪成琼:融入陶都的“宜兴女婿”

时间:2014-07-11 来源:http://www.zisha.com

  据统计,目前宜兴有3万多名陶瓷从业者,其中一千多人来自全国各地。在丁蜀镇,这些被称为“陶瓷宜漂人”的异乡人,有的是刚开始陶瓷之旅的艺术“新人”,有的则已是功成名就的陶瓷界大腕。但无论处于何种状态,他们都在陶瓷的百花园里朝着自己努力的方向前行着,为宜兴的陶瓷事业增添着活力。然而,在漂泊中,他们中的不少人也会经历迷茫、困惑,希望陶都给予他们更多的平等、亲近和包容。

  最近几个月,家住丁蜀镇蜀北社区的高级工艺美术师汪成琼,只想美美地睡上一觉。因为他在北京香山创办的紫砂创作体验基地,将于今年9月份投入运营,近期他北京、宜兴两地不断跑,进行前期准备,非常辛苦。作为最早一批来到丁蜀镇的“陶瓷宜漂人”,汪成琼不仅成为“宜兴女婿”,并一步步成长为陶瓷从业人员中的佼佼者。7月9日,记者在丁蜀镇通蜀路一侧的“国礼紫砂艺术馆”,见到了正在忙碌的汪成琼

  今年45岁的汪成琼是河南固始县人。1990年,年仅20岁、有一手绘画技艺的他来到宜兴。“当时我是想宜兴是徐悲鸿的故乡,在这里拜师学艺,然后找一份与绘画相关的职业。但来了才发现现实远不如想得那么美好。”汪成琼说,刚来宜兴后,他在杨巷镇打拼半年多,事业上毫无起色,生计难以维持。一次偶然的机会,汪成琼接触到一位丁蜀镇的生意人,闲谈中他了解到丁蜀镇的陶瓷市场很火,而且他的绘画功底也可能在紫砂创作上有用武之地。

  “这让我看到了转机,也重燃了生活的希望。”说到这,汪成琼停顿了片刻,回忆起了往事。来到丁蜀镇后,他对陶瓷市场作了一番调查,发现虽然这个行业从业人员较多,但是在紫砂壶上画画和刻字的人却较少。于是,汪成琼把在紫砂壶上做“文章”当成了自己事业发展的方向。

  第一次在壶上画画的场景,汪成琼至今仍历历在目。当时,他跑了不少制壶人工作室,主动推销自己,在屡屡被拒绝后,终于有一制壶人愿意让他试着画几幅图。略加思考后,汪成琼画了好几幅画,其中一幅得到了那位制壶人的夸奖,并当即让汪成琼在他的茶壶上画画。但是,由于是第一次在壶上画画,汪成琼并没有画成功。原来已非常熟练的画,在壶上画得有失水准,这让汪成琼有些沮丧。他告诉那位制壶人,给他一周的时间,他一定能够在壶上画出理想的画。

  一周后,再次来到那位制壶人的工作室,这回汪成琼被得到了认可,并在这里找到了自己在陶瓷行业的第一份工作。此后,他在丁蜀镇双桥村租了间小房子专心在紫砂壶上画画。然而,只会画不会刻,让汪成琼一度徘徊在这个行业的边缘。于是,他开始自学刻字手艺。自学期间,作为一个外地人,汪成琼受够了白眼,但他视而不见,依然偷偷地学,回去后再细细琢磨。渐渐地,他在陶瓷界有了点小名气,收入也开始稳定起来。

  如今,汪成琼出门在外都自诩是宜兴人。他说,他在宜兴这么多年,得到了不少当地人的帮忙,虽然曾被排斥过,但留给他的回忆多数还是美好的。“我老婆是宜兴人,我们谈恋爱时不少人都帮我说好话。”正说着,汪成琼的妻子范国英走了过来,两人用宜兴话交谈着工作上的事。1996年,他在工作中,认识了从事紫砂行业的范国英,开始时,因为自己是外地人,他们的恋爱受到了来自多方的阻挠,但最后范国英还是坚定地嫁给了他。那一年,汪成琼从双桥村的出租屋里搬了出来,在丁蜀镇上买了房子。

  从一位四处漂泊的外乡人,到成为“宜兴女婿”,又到现在的小有成就。在宜兴的这25年,汪成琼已完全融入了宜兴。在紫砂领域,他还在不断努力着。他说:“我感谢当地陶瓷人对我的接纳和包容,给我这一平台施展自己的才华。我也要好好反馈这个丁蜀小镇,尽力推动紫砂文化的发展。”

TAG关键词: 编辑:夏天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官方手机站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