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集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新闻 >> 行业资讯 >> 新闻详情

云南民间艺术大师文博会上亮绝活 “千杯不醉壶”倒酒倒水随你意

时间:2014-08-12 来源:http://www.zisha.com

  在本届文博会上,集中展示了云南知名玉雕师、陶艺传承人、金属工艺大师等众多作品,来自临沧、昆明、玉溪、红河等地的工艺大师以及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在本届文博会上比拼工艺,交流心得。昨日,本报记者专访了制陶、制铜等多位云南工艺大师,听他们讲述了自己的故事。

  

非遗传承人罗星青。

 

  非遗传承人罗星青。

  “全手工”土法制陶

  临沧市临翔区距临沧机场两公里,有一个传统土陶制作古村落。该村有长达268年的陶器制作历史,因自古以制作土陶坛子、碗碟等而得名碗窑村。该村有80%以上的人家都从事传统土陶的制作,2013年被命名为“中国土陶文化之乡”。 碗窑村制陶规模最大的,就是清心陶艺陶器厂。

  今年48岁的罗星青是临沧市临翔区博尚镇碗窑村的“陶器制作技艺”传承人。“土陶的手艺是父母传承下来的,这种代代传有一种家族的责任感,这不仅是一门可以谋生的手艺,更是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罗星青说,土陶最大的特点是陶器外表用自己调制做成的釉,对人体没伤害,而且陶器内层不上釉,适合生活用。

  在碗窑村,大多数人家陶器制作以家庭作坊为主,产品数量少,品种单一。作为碗窑村罗家第九代制陶传承人、市级和区级民族民间传统技艺传承人,碗窑村清心陶艺陶器厂的罗星青从传统土陶产品供不应求中看到了商机。

  罗星青认真修缮原有1000平方米的旧厂房,又选择新址建盖了1100平方米的崭新厂房,购置了球磨机等机器,雇佣了村里技术熟练的陶工,开始了传统工艺的工厂化生产。5月份,新厂正式投入生产。原来粗糙的陶土经过球磨机的磨制,再加上过滤除沙,质地更为细腻,烧制出来的陶器润泽光滑,每窑产品都不少于1万元的产值。该厂不仅继承了碗窑村传统的土陶制作工艺,还积极开发了很多新产品,产品兼具古朴美观和经济实用的特点。目前,该厂产品有酒壶、温酒壶、倒提壶、茶壶、茶具、拔火罐、牙签罐、花瓶、香炉、灯台、火锅、砂锅、笔筒等100多个种类。产品供不应求,除远销临沧市七县一区以及保山、普洱、澜沧一带外,还远销昆明、上海、香港等地,被日本、韩国参观者购买收藏。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罗星青决心用自己的努力,让传统的土陶制作技艺得到传承和发扬。在本届文博会上,他也希望能够加强学习和交流,提高制作技术,扩大产品生产规模,通过传统技艺让家乡的人民增加收入。

  “铜锅王”坚守手工制铜

  在一代一代江川人的手传口授中,铜器制作的手艺被完整保留下来。如今,数百位当代铜器匠人中涌现出了一位云南省金属工艺大师陆培兴。他改制成的“千杯不醉壶”内部设有巧妙的机关,里面可以盛装两种不同的液体,都从一个壶嘴里倒出来,这个设计获得了国家专利。

  “‘千杯不醉壶’单单是图纸我就创作了25个日夜。” 陆培兴说,当他在第一把壶问世后发现密封度不太好,又加以改造,一直到最后制成密封度很好的壶。

  出生在江川县新河嘴村的陆培兴,儿时家境贫寒,为了帮助父母分担家庭负担,15岁的他放弃学业,到新河嘴村铜器厂学艺,赚钱补贴家用。当时的制铜技术落后,设备简陋,学徒工非常艰苦。陆培兴经常挥动四五公斤重的大铁锤,双手磨出血泡也咬牙坚持学艺。从工厂里捶打铜片的学徒开始,陆培兴慢慢磨炼成了铜器厂手艺精湛的制铜师傅。1988年,随着改革的深入,作为集体所有制的新河嘴村铜器厂解散,陆培兴同其他工友一道离开了工作近10年的企业。

  尽管离开了制铜企业,但陆培兴放不下多年从事的制铜工作,经与家人协商,他决定利用多年所学在家里打制铜器。万事开头难,创业初期为了筹集资金买材料,陆培兴省吃俭用,然而精心打造的第一批铜器在当地却无人问津。陆培兴并没有气馁,为了把这些铜器销售出去,他不辞辛苦挑着铜器到外地去卖……随着销路的打开,陆培兴创业的信心也慢慢增强。陆培兴心思细腻,吃苦耐劳,他制作的每一件铜器都是纯手工打造,每一件都光泽明亮、饱满浑圆,备受大众喜爱。

TAG关键词: 编辑:余青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官方手机站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