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集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新闻 >> 人物报道 >> 新闻详情

王铁鹰的紫砂收藏世界

时间:2015-02-27 来源:http://www.zisha.com

  每天清晨,王铁鹰都要做同一件事:把自己多年来收藏的紫砂壶一一擦好、摆正。老王在某国企给领导开车,他为人低调,很多同事都不知道,他是紫砂壶收藏界挺有名气的藏家,经他过手的紫砂壶不下千把,他自己收藏的也有200多把,其中不乏价值不菲的精品。

  老王的单位效益不错,日子过的挺舒服,他完全可以像大多数同事一样,下班后聚聚会、喝喝酒、搓搓麻,以此打发他人生中的大半时光。就连他的妻子也认为,只有小学文化的他,根本不可能与喝茶、收藏这类文人爱好的事沾上边儿。然而,人生总有许多巧合。

  2003年,老王陪领导到江苏宜兴市出差,在以紫砂壶闻名的宜兴,第一次接触到那么多紫砂壶,老王看得眼花缭乱。他马上被这种温润如玉、造型古朴的器物所吸引,将一把紫砂壶握在手里欣赏,不忍释手。可惜当时他还没有喝茶的习惯,因为觉得无用,最终并未购买。回到家,那些造型别致、带着悠悠古韵的紫砂壶总在老王的心里浮现,他开始流连于哈尔滨的古玩市场和茶叶市场,最终淘回了几把“合眼”的紫砂壶放在家里养,他也渐渐养成了喝茶的习惯。

  有一次,一位爱喝茶的朋友到家里做客,老王赶紧把自己收藏的几把壶拿出来给朋友赏玩。朋友委婉地说,既然你这么喜欢紫砂壶,何不到宜兴去淘宝?选择的余地也更大。一句话提醒了老王,他利用假期再去宜兴。这一去,可把老王气坏了,原来自己花几百元一把淘来的宜兴紫砂壶,在当地十分普通,因为泥料和做工不好,也就卖几十元钱,根本没有收藏价值。回到家里,老王生气地将那几把壶都砸了。妻子在一旁心疼地问,花那么多钱买来的,将就用不行吗?老王斩钉截铁地说,我要么不玩,要玩就要成为行家!这些壶权当交学费了。

  吃一堑,长一智。老王想,玩紫砂壶不学习是不行的,可是自己只有小学文化,怎么学?他找来了儿子的小学课本,从最基础的汉语拼音学起。没有优异的家族遗传基因,也没有过分的聪明才智,老王硬是靠着自己的韧劲读完了“高中”。有了“底气”,他开始频繁地往宜兴跑,最多时一年去三趟,到能工巧匠的作坊拜访,向制壶名家学习紫砂壶的鉴赏经验。最初,人家对他爱理不理,毕竟北方人喝茶的风气还没有形成,不像南方的客户那么多。渐渐地,他去的多了,又是真心求教,森严的壁垒开始瓦解,一些能工巧匠还与他成了知心朋友。

  老王有位资深壶友,他一看用料就能断定紫砂壶的大致年代,这种功夫只能是见多识广、大量比对的结果。其次要看做工与适用性。紫砂壶的做工相当重要,在买壶的时候一定要详细考察,甚至要当场泡一壶茶试水,看是否顺手。老王建议刚玩壶的新人,选择千元左右、泥料纯正、由工艺美术师制作的半手工紫砂壶入手,既实用又有升值潜力。等到你真正爱上了紫砂壶,且有了阅历,再购入工艺美术大师的紫砂作品不迟。

  为了搞收藏,老王几乎放弃了除此之外的所有爱好,毕竟是工薪族,有时他不得不向妻子谎报价格,甚至向朋友借钱来收藏心仪的紫砂壶。一次,妻子看中了一套六千多元的沙发,拿出存折取钱时,才发现账上已经一无所有。可是冷静下来一想,妻子又释然了。如果老王不搞收藏会怎样呢?他还是那个只有小学文化的司机,没事时可能与朋友喝喝酒,或者歪在沙发上看上一晚上的电视。收藏,改变了老王的性情,让他变得沉静而内敛,而且有了更加清晰的人生目标。如今,在他不断扩大的朋友圈中,他是颇有名气的紫砂壶专家。

  有了妻子的支持,老王如鱼得水,不但收藏渐丰,还自己开起了茶叶店。他说,我不为挣钱,只想让自己的收藏更丰富。而在与李昌鸿周桂珍顾绍培谭泉海等工艺美术大师的交往中,老王也渐渐悟出了紫砂之妙:好的紫砂壶是有“灵魂”的,只要你精心养育,它会随着时光的流逝不断变光变色,最终变得润如古玉、光可鉴人。而紫砂壶也是有着不同性格的,有的温润如君子,有的丽娴如佳人,有的潇洒如少年,有的飘逸如仙子……爱上紫砂壶这十年,老王有过冲动和后悔,也有过激动和快乐,最终,他把这一切化作了深深的感恩。

TAG关键词: 编辑:余青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官方手机站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