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集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新闻 >> 人物报道 >> 新闻详情

鲍雯君:壶韵美如玉 佳壶如佳人

时间:2015-05-07 来源:http://www.zisha.com

  

  近年来,鲍雯君的紫砂壶在全国市场乃至国外都受到越来越多藏家的亲睐与追捧,这不仅仅是因为她的壶创意新颖、制作精美,更重要的是年轻的她在创作道路上经常得到两位大师的指点和帮助:一位是她的恩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绍培先生;另一位是她的兄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鲍志强先生。

  对于鲍雯君的作品,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朱玉成先生曾经不吝其词地褒奖过:“工艺规矩,做工地道,阳刚和柔美是她作品传递给我们美的艺术享受。”

  带着好奇,在这草长莺飞的季节里,记者驱车前往宜兴,对国家级工艺美术师鲍雯君进行了专访。

  学艺之路:严师出高徒

  到达宜兴时,天空正下着绵绵细雨,江南的烟雨朦胧让千年蜀山显得愈发葱茏青翠。记者如约来到鲍雯君的壶艺创意工作室,她的爱人黄克强接待了我们。工作室古朴典雅,橱窗中一把把造型迥异、温润如玉的紫砂壶让人仿佛置身于壶的世界。

  品茶谈话间,鲍雯君推门而入,阵阵清新的空气随着轻盈的身影潜入室内。和想象中一样,眼前的鲍雯君不乏江南女子的秀气、温柔与贤淑。看着眼前的鲍雯君和她的紫砂世界,记者已经无法分辨,究竟是壶衬托了人,还是人增色了壶。

  一张合影照片引起了记者的好奇。鲍雯君指着照片中那位满头银发、精神矍铄的老者告诉记者:“这位就是我的老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绍培先生。”

  在记者感叹之余,鲍雯君轻啜一口从爱人手中递过的茶,开始聊起了她和大师之间的师生情谊。

  “紫砂壶的造型及装饰与自然界有着不解之缘。一开始创作时,由于缺乏经验,对自然界的事物观察不仔细,许多细节考虑不到位,做出来的壶会出现常识性错误。”鲍雯君回忆,“有一次,我将一把做好的‘竹节壶’送给师父看,他看后告诉我,有一个地方做错了,却没有指出错在哪。过了几天,他带着我们到竹林里去观察竹子。与眼前真实的竹节一比较,我才恍然大悟,一根原本应该压在竹节粗头的纹理被自己想当然地压在了细头。”看到鲍雯君很快就意识到问题所在,顾绍培先生欣慰地笑了。

  此次经历,给了鲍雯君极大的启发:艺术创作最重要的是来源于生活。这之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她的作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让欣赏者领略到了自然的生命与活力,体味到了什么才是恰到好处的优美。

  “2008年是我艺术道路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说到这,鲍雯君从橱窗内拿出了一把“枫语壶”,壶身与嵌盖合成丰润的半圆,从壶盖连至壶身的枫叶装饰,衬托出了秋高气爽、层林尽染的诗情画意,而壶身底边铺以象征着锦绣大地的点点金砂,更是增显了壶身装饰的层次感,让盎然韵味跃然壶上。而在当年设计创作“枫语壶”过程中,鲍雯君同样得到了顾绍培先生的悉心指导,她说:“本来我设计的壶身装饰仅有枫叶,很单调,师傅就建议我增加一些金砂装饰铺在壶身底边,如此做出来的壶就被赋予了生命的动感。”

  师傅的点拨,让鲍雯君深深体会到,新颖的创意是何等重要!

  创作之路:贤兄巧点睛

  提到另一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鲍志强先生,鲍雯君莞尔一笑:“他是我的兄长。”鲍雯君鲍志强先生心存感激:“正是兄长一直以来的关心、支持和鼓励,坚定了我从事紫砂事业的信念,使我在创作道路上越走越远。”

  “当初在创作这把‘龙禧壶’时,我把设计好的器形图纸拿给兄长看,他告诉我,壶的嘴形要饱满,而收口的部分要小,这样出水的时候才会有力道。”鲍雯君一边说,一边手捧着壶演示给记者看。在考虑用哪种龙作为壶身的纹饰时,鲍志强先生则建议她,选用龙的九子中寓意着吉祥和美好的螭龙。悟性极强的鲍雯君回到工作室后,即按照兄长的意思对壶的嘴形进行了改进。这把器形优美、线条清晰、嘴形饱满、张弛有度,龙的体态隽美飘逸的“龙禧壶”也在一次展览会上获得了金奖。

  鲍志强先生对鲍雯君在创作和制壶上的每一次指点都可谓是点睛之笔。细节决定成败,这让鲍雯君渐渐明白:工艺精细往往成为衡量一把壶好与坏的重要标准。

  鲍雯君的成功离不开鲍志强先生的提携。“为了能够让我的作品得到检验,兄长经常把我的作品推荐到各种展览会和博览会上参评。”鲍雯君指着橱窗中的“宝玺套壶”告诉记者:“这件作品在2007年中国深圳第三届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获得了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金奖,并被当时的联合国副秘书长沙祖康收藏。兄长对这件作品也非常满意,经他推荐,‘宝玺套壶’又获得了韩中陶瓷名人百人展的银奖。”说到这,鲍雯君嘴角上扬,眼眸里闪现出一丝淡淡的喜悦。

  “每当作品获奖时,兄长都会由衷地为我感到骄傲,但是他却很少表扬我。”此时的鲍雯君收起笑容,脸上满是谦逊,对于兄长的良苦用心,她心里明白:满招损,谦受益。

  紫艺佳作:壶韵美如玉

  多年追随两位大师的艺术脚步,使鲍雯君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理念和艺术风格。她的紫砂壶作品源于生活、源于自然,阳刚与阴柔并济,创意新颖,工艺精细,极富生命的动感与灵动的神韵。

  看到记者对“宝玺套壶”很感兴趣,鲍雯君娓娓道来:“有一次,两位画家朋友到家里作画,落款时,他们的印章突然给了我启发,何不以印章作为壶的主题?于是,就有了‘宝玺套壶’的创作理念。”说起这套壶的由来,鲍雯君津津乐道,壶身似宝玺玉印,呈长方柱形,棱角线条方正中见浑圆,嵌盖、无钮,采用双色泥料,壶嘴和壶把用黑紫砂泥,壶身用清水泥,红与黑的结合,对比分明。因为要考虑混合比例,做壶的难度明显增加,去除了被仿制的可能。壶的造型是一枚印章,两个杯子为副章,整器造型典雅古朴、气韵生动,既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又体现了艺术性和实用性的完美结合。

  “作品出来后,一位朋友就定做了一套。作为主章的茶壶底面刻着男主人的名字,而作为副章的两只茶杯,底面分别刻着女主人和孩子的名字。”看到鲍雯君滔滔不绝地说着,坐在一旁的黄克强也忍不住打开话匣,作着补充:“有一回孩子因转学急需在一份文件上盖章,孩子小,没有印章,情急之下想到用茶杯印章代替,还真为一家人解决了燃眉之急。”这件有趣的事情,很快在鲍雯君的朋友圈内传为佳话。

  她的“陶魂壶”创作灵感来自于南京的一次古陶器展览。身临展览现场,各式各样的古陶罐让鲍雯君感受到中国陶文化的博大精深。“作为后人,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将这种千年文明传承并发扬光大。”可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去展现?置身满目古陶,鲍雯君脑海中有了想法:做壶。

  心中有壶,一气呵成,成型后的“陶魂壶”壶体造型似古陶罐,壶把与壶嘴龙凤呈祥,寓意鸿运,壶身飘逸舒展的卷云纹饰,意境悠远,整器古朴而端庄,彰显出中国陶器的古老精神与气魄。正是这把壶获得了第三届宜兴陶艺专业新人新作展评优秀奖,并被无锡博物馆永久收藏。

  “端庄似燕赵姝丽,婷婷如吴越佳人。”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原馆长时顺华曾这样评价鲍雯君的作品。面对前辈的褒奖,处在创作高峰期的鲍雯君淡然微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每一次的成功都将是我攀登下一个高峰新的起点。”

TAG关键词: 编辑:宇轩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官方手机站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