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集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新闻 >> 行业资讯 >> 新闻详情

延续7300年的宜兴制陶业

时间:2018-06-13 来源:紫砂之家


  宜兴是我国重要的陶瓷产区之一,享有“陶都”的美誉。宜兴制陶历史悠久,早在73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了从事农业和制陶业的原始居民。宜兴境内多处新石器文化遗址,如归径的骆驼墩,芳庄的西溪,丁蜀镇的涧氵众、元帆等地所挖掘的陶瓷残器和碎片说明,那时先民已掌握了烧造各类粗砂质、细泥质的制陶技术。这些陶器包括各色炊煮器和贮藏谷物、食物、汲水、盛水的容器。陶器已成为当时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用具。


  到了春秋战国,这里已经生产出精美的几何印纹硬陶和原始青瓷。丁蜀镇白泥场的周墓墩、汤渡的画溪沿岸等多处古墓中发现的原始青瓷,胎质坚致,断面有白灰、黄灰诸色,采用拉坯工艺和手工拍打成型,还有多种纹饰,反映出工艺上的进步。


180607-44_b.jpg


  到了秦汉,宜兴开始烧造釉陶。汉窑共有16座之多,大部分分布在丁蜀镇南山北麓延绵四公里的范围内。东汉时宜兴地区普遍烧制釉陶,为六朝南山青瓷的烧制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从丁蜀镇汤渡附近发现的三处“六朝南山青瓷窑址”和青瓷残片堆积说明,那时候的日用青瓷器已经具有相当的工艺质量水平


  至宋代,宜兴陶窑分布较广,主要集中在两个地区,一是以丁蜀镇为中心,主要烧制缸、坛、钵之类的日用陶;二是以西渚的五圣庙为中心,主要烧制小型的盛水器皿“韩瓶”。


  进入明清,宜兴陶瓷空前繁荣。紫砂陶逐步形成独立的生产体系,并开始外销,其中以泰国为最。产品也销往欧洲,被称为“红色瓷器”。可能是因为太热销了,法国还出现了赝作。均陶也开始流行,一些精品进入皇室并发往景德镇御窑仿造,产品远销日本、东南亚、美洲,被誉为“古今中外无与伦比的名器”。日用陶生产形成采掘、澄泥、场务、制坯、装窑、烧窑、运输等专业分工,宜兴成为全国重要的日用陶产区之一。


  “蜀山窑”“欧窑”和“宜兴窑”分别作为紫砂陶、均陶、日用陶三大名窑著称于世。宜兴丁蜀地区商贩云集,“千百里外趋之若鹜”“商贾扬帆而晓夜行”“山村宛然都会”。丁蜀镇内龙窑密布,成为繁华的窑场,70多座大小龙窑分布在青龙山北麓的宝山寺附近,以及蜀山、汤渡、任墅、湖渎、潜洛、上袁等地。


  辛亥革命以后,宜兴陶瓷业出现盛况,据1919年《江苏省实业考察报告》以及江苏省长公署的调查,“宜兴陶瓷,名驰中外”,县城东南的丁山、蜀山、汤渡、川埠一带“家家制坯,户户捶泥”,“衣食所需惟陶业是赖”。后因战乱,时局动荡,百业萧条,到了民国37年(1948),仅剩龙窑46座。


  不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宜兴的陶瓷生产逐渐恢复。20世纪50年代,龙窑又发展到70座,多在丁蜀镇的白宕、丁南、蠡墅、湖渎、蜀山、前墅和汤渡。随着燃料集聚的变化和窑炉的改革,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龙窑被隧道窑、辊道窑、电窑等替代,至今仅剩下一条前墅龙窑还在烧制陶器。


  而宜兴陶瓷品种也出现了群芳争艳、花团锦簇的局面,既有赏用兼优的各色精美的茶、餐、酒具,又有鲜艳夺目的园林建筑陶瓷;既有传统的缸、坛、盆、罐,又有新颖别致的艺术陈设陶瓷;还拓展开发了陶瓷新领域,工业特种陶瓷、电子电器陶瓷、特种耐火材料等高技术陶瓷已成为“陶都”宜兴的新亮点,在全市陶瓷工业总量中占到了“半壁江山”。


  宜兴的艺术陶瓷有“五朵金花”,指的是典雅古朴、工艺精湛的紫砂,苍翠欲滴、如冰似玉的青瓷,绚丽多姿、端庄凝重的均陶,胎质坚致、美观耐用的精陶和釉色斑斓、别具风韵的美彩陶。其中紫砂以其厚重的文化沉淀,在世界陶瓷艺苑里独树一帜,赢得“世界茶具称为首”的赞语。2006年5月,“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年10月,国际陶艺学会和美国中华陶艺学会分别授予“宜兴——世界制壶中心”和“世界茶壶之都”的匾牌。


TAG关键词: 编辑:莫愁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官方手机站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