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学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学院 >> 初识紫砂 >> 学院详情

陈午敏:传承创新壶流芳

时间:2013-10-11 来源:紫砂之家

     紫砂之家讯:大凡喜爱紫砂的人,都知道吴云根(芝莱)这个名字,他是新中国成立后为紫砂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作出了不朽功绩的“七大老艺人”之一。

  在当今紫砂圈内,陈午敏这个名字为许多人所熟悉,她作为吴云根的传人,不仅较好地传承了吴云根的壶艺,而且在传承中创新发展,成为吴云根家族传人中出色的一位。

  陈午敏,这位在紫砂艺苑里辛勤耕耘了30多年的芝莱传人,既精于制壶,又擅长书画陶刻,其作品多次获奖,如“雅竹壶”获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金奖,“狮竹壶”获2005年中日韩国际茶文化交流会金奖,“艺海情深壶”获江苏省全手工制作比赛优秀奖。2008年,她在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联合举办的“第二届宜兴紫砂陶手工技艺大赛”中,荣获“宜兴紫砂陶合格传承人”称号。

陈午敏

  承家学,练就精湛技艺

  吴云根是陈午敏的曾外祖父,陈午敏是吴云根在世时曾亲手教过捏“泥巴”的后代中最小的紫砂传人。

  1963年出生的陈午敏,从懂事开始,她的耳朵里听得最多的就是母亲、外婆、曾祖父拍打泥片的声音,而眼里看得最多的自然是那些形态各异的紫砂壶。可以说,她对紫砂艺术的感悟能力与虔诚喜爱,就是在这样一个陶艺世家浓烈的制壶氛围中培养出来的。她在上小学之前,几乎大多数玩的时间是“泡”在“泥巴”里的。那时,小孩子没什么可玩,用紫砂泥捏些小鸡、小鸟、小狗之类的动物,就算是一件很好玩的事了。她每天乐此不疲,捏的小鸡、小鸟、小狗越来越像样,以致曾外祖父吴云根多次拍着她的小手给予表扬:“真聪明,长大了也像太舅公一样做茶壶啊!”

 

  陈午敏7岁那年,曾外祖父吴云根去世。虽然她与曾外祖父呆在一起的时间不长,但曾外祖父坐在泥凳旁专心致志做壶的神态,以及要她“长大了也像太舅公一样做壶”的话语,深深地留在了她的记忆里。1979年她高中毕业后,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制壶这一职业,立志传承曾外祖父吴云根的制壶技艺。

  吴云根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的“七大老艺人”之一,自成一派,不仅具有鲜明的壶艺风格,而且为后人积累了深厚的制壶经验。陈午敏面对曾外祖父留下的这一宝贵“财富”,扎扎实实苦练基本功。她认为,要想做一名合格的曾外祖父吴云根的传人,就必须领会他老人家的壶艺精髓,具有过硬的制壶技艺。为此,她踏上制壶之路后,有很长一段时间一心一意只做一件事:反复体会吴云根的壶艺,反复临摹吴云根的作品。那时,外表柔弱的她,胸怀大志:将来别人见到她的作品,就能想起一代壶艺大家吴云根。

  承家学,陈午敏一路艰辛地向前走。她在学习吴云根壶艺上要求自己做到熟练、逼真、传神。熟练指的是手上功夫,即临摹吴云根的一件作品,要能够非常熟练,没有半点生涩;逼真指的是壶型,即所临摹的作品,能够逼真到“多一分太肥、少一分太瘦”的境界;传神指的是壶的精神,即作品具有吴云根壶艺的精、气、神。她的这一要求,使她练就了一手精湛的制壶技艺。吴云根曾制作过许多以竹为题材的壶,竹壶是他壶艺中的一大特色。陈午敏对各类竹子的竹叶进行反复研究,掌握了几十个品种竹叶的贴法,竹叶或舒展,或卷曲,或老辣,或稚嫩,几乎信手捏来,随心所欲。制作竹壶也成为她的一大特色,所创作的各类竹壶,多次在国内陶艺评比中获奖。

 

陈午敏作品

  习书画,字画壶同生辉

  陈午敏的制壶技艺精湛,而她在书画陶刻上也颇有造诣,令人称道与喜爱。她是一位多面手,能设计,能制壶,能书画,能陶刻。因此,她的大多数作品集书画、陶刻、壶艺于一体,堪称“字画壶一同生辉”。

  就像喜爱紫砂一样,陈午敏对书法绘画的喜爱也是从小时候开始的。从事紫砂艺术后,她对书画艺术的研习没有放松,每天都要抽出一定的时间练习书画。为了把书画艺术融入壶艺,她又拜“七大老艺人”之一任淦庭的徒弟邵新和为师,学习陶刻。同时,她在陶刻上又得到了鲍志强等大师的指导。能书、能画、能陶刻的她,在构思设计每一件作品时,都能较好地进行通盘考虑,使字为壶增色,画为壶添彩,壶为字画增光。

  循着陈午敏书画与陶刻艺术的轨迹,人们看到的也是一条闪光之路。上世纪90年代初,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张爱萍生前所带领的某个部队,为了纪念张爱萍将军,特地派人来到紫砂工艺厂,要求制作300只紫砂挂盘,并要求将张爱萍于1940年挥师东进开辟苏北根据地时所作的一首诗刻在挂盘上。要制作300只紫砂挂盘并不难,难的是临摹张爱萍将军的字迹,把诗原汁原味地陶刻在挂盘上。而能够完成这一任务的人,必须具有厚实的书法功底,还要有较强的书法临摹能力,同时还得有较高的陶刻水平。陈午敏在接受挑选时,她临摹张爱萍将军书法所写的那首诗一亮相,就让部队来的领导一槌定音:就她。300只紫砂挂盘,意味着陈午敏要把张爱萍将军的诗临摹300遍,并将这300只挂盘一一陶刻。陈午敏连续加班加点地干了几个月,按时出色地完成了这一任务,获得了好评。

 

  2007年,长沙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长沙市美术家协会、长沙市书法家协会等单位,联合举办“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5周年‘毛泽东诗词’全国书画大赛”,陈午敏获此消息后积极参赛,其作品不仅获奖,而且她被此次大赛的评委会授予“当代杰出书画艺术家”荣誉称号。

  善创新,壶艺别具风韵

  陈午敏从艺30多年来,如果说她的前10多年苦练制壶基本功,是在传承上下工夫,那么,她的后10多年锐意进取,是在创新上下工夫。她知道,壶艺要发展,离不开创新。

  竹子高雅淡泊,世人喜爱。但就创作而言,竹是一个老题材,世间以竹为题材的作品已不知其数。陈午敏在以竹为题材创作时,其作品总能给人带来一种“不一样”的感觉。她的原创作品“圣竹提梁系列”,其中的“君子壶”、“登峰壶”,均可称为“竹”中佳品。“君子壶”表现的是一种君子气概,她在“君子壶”中以简练而自然的结构设计,塑造出傲竹的风姿。壶钮为一支幼竹,竹节清晰可见,盘绕着向外延伸,形成独特的壶盖装饰,美不可言,同时体现出后继有人之意。以竹段筋作壶嘴、壶把,无任何累赘冗余之处,竹段筋刚劲有力,气韵生动。壶足紧凑协调,从各面观之均是八字形,壶身贴缀几片竹叶,惟妙惟肖,翠绿欲滴,竹的劲道之力呼之欲出。略为扁圆的壶体,温润如玉。“登峰壶”形如同源,只是壶钮变成了一段由破土劲竹塑成的桥钮,壶身贴塑的竹叶未加染彩,淡雅朴素。壶底由三支竹根状的壶足支撑起整把壶的平衡,浑然一体。该壶以龟兔赛跑为创意,采用抽象与具象相结合的方法,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竹因无心而虚,壶因中空而容”,陈午敏将两者相互结合,于壶里充分展现了竹的品质。

 

  在创作中,陈午敏善于抓住生活中的一些事件和情景,用壶艺表达出来。她的这一“善于”,成为她创作题材不竭的源泉。她创作的获得中日韩国际茶文化交流会金奖的“狮竹壶”,其灵感来自于“台球神童”丁俊晖的一次斯诺克比赛。一次,她在电视里见到丁俊晖比赛的场面,顿时来了创作灵感。没过多久,“狮竹壶”诞生了。该壶的壶钮为一头幼狮,比喻年轻的“台球神童”丁俊晖在赛台上展露雄风;而与幼狮紧紧相连的是一只球,表示“台球神童”与球分不开;壶身上贴塑几片飘逸清秀的竹叶,意为宜兴有“竹的海洋”之誉,“台球神童”丁俊晖的家乡在宜兴。“狮竹壶”以“狮”与“竹”入壶,表现了“坚韧不拔、顽强拚搏、勇争第一”的主题。她的“艺海情深壶”,灵感来自于汪寅仙吕尧臣等大师对她无私的关怀、指教,她在这把壶里充分表达了“艺海情深”的感恩之意。

  创新无止境。如今,陈午敏在创新之路上正大步向前迈进。她的壶艺因她的不断创新而别具风韵。

TAG关键词: 编辑: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官方手机站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