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学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学院 >> 初识紫砂 >> 学院详情

青年陶艺家吴勇:创新就是超越自我

时间:2013-11-07 来源:紫砂之家

     紫砂之家讯:主持人:今天的嘉宾是青年陶艺家吴勇吴老师,吴老师非常年轻,所以我们沟通的语言非常接近。应该说您的介绍也是很长的一大串,但是吴老师说只要把我介绍成一个普通的青年紫砂工艺师就可以了,很谦虚。说到青年,我想问一下吴老师,现在的青年紫砂工艺师已经把这个传承的重任挑起来了吗?

  吴勇:我认为传统跟传承有区别,紫砂也有600多年的历史,到今天能被众人熟知的艺人也不是很多。他的人可能已经被人忘记了,他们的作品流传到今天,能被人喜欢的也是很少的。所以传统跟传承可能在我们的理解当中还不是一样的。

  主持人:其实老一辈的艺人还是觉得能够把传统的艺术能传承下去,但是到了我们吴老师这一代,可以说是我们紫砂界的一个未来,刚才吴老师也说到传承跟传统的概念是不一样的,那么刚才您说的一个不同,也是跟您一直以来对紫砂的一个追求有关系的,因为您从小就喜欢紫砂,而且你周围的一个氛围就非常浓厚,你的一个舅舅就是一个紫砂名家?

  吴勇:我舅舅现在是高级工艺美术师,倪顺生先生。他是朱可心的徒弟,以花器见长。小时候到他那里去玩,看到他在做壶。哇,他做的那个梅桩上面爬了一个蜜蜂或者是一个小动物真的出神入化,看了以后真的觉得紫砂的魅力,小时候就喜欢上了,就跟他捏,捏着玩,他说长大了再捏吧,现在把书念好,但是从那时候我就从心底里喜欢紫砂了。

 

  主持人:哦,就是小时候到舅舅家玩的时候看到他做的壶,生动形象,因为他也是做花货为主,那时候就非常感兴趣?那您是什么时候开始真正的自己去做壶呢?

  吴勇:真正做壶是94年高中毕业出来以后没什么事,但是一直对紫砂很执着,想还是做紫砂好。94年下半年就开始学做紫砂,其实早些时候小时候开始就看我母亲啊、舅舅他们做,一大半已经学会了。

  主持人:所以也是熟记于心,慢慢就学会了。那时候也是做花货吗?

  吴勇:不是。因为我毕业出来以后看了很多的从古至今的关于紫砂的书籍,我很喜欢看古代名家的各种各样的造型,看上面各种各样的造型,那个传统的经典的造型,像曼生十八式啊、顾老师的提壁啊、仿古啊、石瓢啊,感觉那个气度真的很好,大气稳重,然后我就开始觉得我是最适合这类性格的。

  主持人:所以你就是从最初的模仿开始然后到形成自己的风格,其实您刚刚有说到您的第一位老师是您的舅舅,然后毕业之后就直接进入工艺厂了。其实在这过程当中您还有一位比较重要的老师,这位老师对您的发展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这位老师也曾经来过我们的节目,就是凌锡苟老师。

  吴勇:凌老师,有一次在展览上,我看到他的作品,有几件打动了我。我看到他的《日月同辉》、《牧童牛》、《森林之春》。我看他是把传统用现代的艺术跟大自然结合的比较完美,所以说我感觉像他这类的风格我比较的适合。大气,真的是很完美的感觉。

 

  主持人:他的作品真的是突破了很多传统,有非常多的创意在里边。

  吴勇:他是把现代的一种艺术融入了传统的工艺里面。

  主持人:您跟凌老师学艺是否也有很多的小插曲?

  吴勇:很多了。我师傅他说,做壶做二十年三十年,那个技术肯定是没问题,因为你做十年这个功力基本上就可以随心应手了,但是你对艺术的了解就是学一辈子也学不完。你这辈子做壶,技术肯定能做好,但是要把艺术渗透,才能把壶做好,所以说他的观念“艺为先,技为辅”,这种观念我是很认同也是很赞同的。

  主持人:所以说这也就是让您在技术方面着重之后,艺术方面也提高起来。

  吴勇:艺术也是一种文化吧我认为。

  主持人:应该说艺术文化跟紫砂创作也是密不可分的。

  吴勇:所以用我们宜兴话来讲就是我死心踏地的去跟随他了。

  主持人:其实说到这些老师对您的影响就不得不提到您自己的风格了,我记得那次到您家里去,您跟我说过一句话,就是把古代的成语用现代的紫砂来表达,是什么意思呢?能否跟我们大家来解释一下呢?

  吴勇:我的想法是怎样的呢?因为我觉得传统是古代名家的一种制壶思想,不代表我们现代人的思想。我们可以在他们的基础上去传承去发扬,但是在发扬的基础上要加入自己的思想,并把他一代代传下去。而我的认为是什么呢,能把古代的成语啊,用我们的紫砂来表达出来。比如我做了一把《鱼跃龙门》,那是凤嘴龙把,那是一个很饱满的壶身,凤凰的嘴,古代讲龙凤呈祥,我们中国人古代的一种文化。然后壶的钮是一条鱼,壶的把是鱼的尾巴,但是鱼的头已经是在演化了,一个龙头,嘴里还衔接着一颗水浪。壶颈上用那个竹刻的手法,做了很多的波浪。鱼从波浪上跃到龙门,演化成龙的过程。这也是一种思想,但是这样的思想我是根据一个人的性格做的。

 

  主持人:一个人的性格?你是根据你自己的性格吗?

  吴勇:也不是我的性格。这个性格是一个成功人士。一个福建的房产商老板,他跟我说他年轻的时候,经历很多波浪,很多坎坷,才有了今天,很喜欢这种性格 ,他说能不能设计一把比较适合自己性格的一把紫砂壶。我说我要花点时间,后来花了三个多月的时间把这把《鱼跃龙门》设计了出来。我给他,他很感动也很激动。我把我的创意来给他,把我的思想讲给他听以后,他很激动他说这把壶我一定要收藏,并且一直保存下去。根据他自身的经历和古代的成语来结合。

  主持人:其实我觉得这个紫砂的语言是一种人和人的对话。其实好多人都说过紫砂壶会说话,会跟人对话,我相信吴老师在创作这把紫砂壶的时候可能也在跟它默默的对话。在您的面前可能不仅仅是一把壶而是一个人的人生,通过壶的特征来反应一个人的人生起伏。我觉得这个比较巧妙。

  吴勇:这个是三者相结合吧。根据他的人生经历,根据古代的成语,根据我做紫砂的方法体现出来,这是三者相结合的。

  主持人:好象您的作品当中有很多这样的风格体现。

  吴勇:对,其实我们设计一把紫砂壶是先提一个名字,然后去设计,思想已经概括了要设计什么样的壶。把名字先提好,然后再做,这样比较有激情。以前刚模仿的时候呢,不会去想,要是看到一把石瓢壶就想,很漂亮,然后就去模仿,因为不知道石瓢什么感觉,只知道外形就去学了。做到现在,可以说我也是受到很多老师的提拔,经常在一起,包括吴鸣老师,他可以说是现代艺术的佼佼者。还有很多,因为经常在一起会说到很多紫砂的新的思想。我们在旁边听的时候也会记下来演绎成我们自己的思想,然后用我们的方法来表达出来,制作出我们自己的一种紫砂作品来。

 

  主持人:那您觉得您现在的风格是什么呢?吸收了很多的营养了,包括您看过的名师,小时候的经历,遇到了凌老师,您对自己的风格怎么来定位呢?

  吴勇:我呢可能是传统跟现代艺术相结合的一种风格。以古代的一种语言用现代的(手法)体现出。

  主持人:其实我觉得还真实不容易啊,从您的人生阅历来说应该是比较年轻,但是您那么喜欢古代的文化,然后把古代的文化融入到您的创作当中。应该说也是一种创新。我觉得您说的凭一句话一个成语这种理念来创作这也是一种手法。

  吴勇:对。

  主持人:因为在青年陶艺家当中,能够把传统和现代非常好的结合在一起应该说也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吴老师也一直在想做一件事情,把我们的紫砂推广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

  吴勇:有这个想法,但是一直以来都没有成立一个(组织)。到06年成立了一个紫砂艺术沙龙。里面已经有10几位高级工艺美术师。

  主持人:您为什么要组织这样的紫砂艺术沙龙呢?

  吴勇:因为我们有时候去外面跟外地的人交流的时候他们对紫砂很陌生。有的甚至是觉得这个紫砂壶是用真的紫砂泥还是假的紫砂泥做的?带了很大的问题。我说这么大的城市里面还有问这种问题的人,可能我们的紫砂在我们周边地区,茶文化热的地方比较热销,但是有的地方人们根本不了解,说紫砂泥是不是挖的田埂上的泥做的?很多很多的问题。那时我在想,凭我们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就组织了一个艺术名人沙龙,里面有很多人聚在一起相互交流,人多力量多。在我们紫砂壶制作上的人的力量能把我们的紫砂壶推广出去,让很多人了解紫砂,接触紫砂,对紫砂能够正确的理解。

 

  主持人:基于这样的目的你创办了这个沙龙。其实我觉得这个沙龙应该是非常有意义,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能够结合很多紫砂名人的力量来宣传,那我想我们以后宣传的力度也更大。那其实我们这个沙龙的活动也很多。

  吴勇:从06年下半年成立,有很多的壶友跟我们交流。

  主持人:包括像哪些活动呢?

  吴勇:包括像到河南与河南电视台做了一个茶文化交流,已经签了三期的合同,三期有采访紫砂名家。把我们的紫砂文化传播到河南中原文化,让他们的爱壶的人更多的了解紫砂文化。

  主持人:河南那边的喜欢紫砂的人多不多呢?

  吴勇:喜欢的人多是多,但是他们很茫然。包括他们买壶,不了解,怕买到假的紫砂壶。我说紫砂泥没有假的。因为我们的沙龙就是让跟多的人了解紫砂,让他们正确的来选择和购买紫砂壶,很多关于泥料,名家等知识通过河南电视台播放来让他们了解。

  主持人:那这样能够让河南很多的老百姓来了解我们的紫砂。

  吴勇:那个节目已经做了三个月了,影响也蛮大的。

  主持人:我看到我们吴老师的一个视频,怎样来选购紫砂壶,有几个要领不妨也是通过今天的节目来说一下。

  吴勇:几个要领呢,我说的几个要领就是选购名家壶的要领。这也是我个人的认识,但是也是跟我师傅总结出来的,这四个字也是我师傅想出来的,叫“名真艺希”,“名”就是名家,名门。因为有的是名家之后,做紫砂,对社会要有贡献,要有大家的认可,这也是一个“名”。“真”就是是不是他本人制作的作品。“艺”就是有没有他思想的一种文化,是不是他自己灵感而发制作出来的一种作品。因为模仿的作品毕竟是模仿的,好象是人家的一种作品,不是你真正动脑筋的创作出来的。“希”就是少,它就是变成一种商品。这是我个人的对这四个字的理解。这个是从人家选精一点的壶来讲的。普通的就是另外一种说法了。比如说实用性的,买回去喝茶用的,泥料是不是原矿的,做工啊,一般的人基本上好坏还是能看的出来。

 

  主持人:吴老师在这个沙龙当中除了宣传这些还碰到了很多的名人,走进您的工作室,看到很多的大腕跟您合作,像演艺界的明星,姜昆、王刚,一些企业方面的名人,他们对我们的紫砂了解之后可能会对我们的紫砂有一些推广吗?

  吴勇:我们这个沙龙成立一年多来到了很多地方,跟河南电视台,中央电视台有很多节目还有很多报纸都宣传了我们紫砂,所以说接触了很多的名人。

  主持人:他们对于我们的紫砂有什么样的评价呢?

  吴勇:他们一开始也是很模糊,我们跟他们介绍了以后对紫砂才有了真正的一定的了解,他们对喝茶其实是很喜欢的。泡茶我们紫砂是上好的器具,它不光是可以泡茶还可以欣赏,还可以把玩,还可以收藏,他具备的功能很多。紫砂壶在人家泡茶的过程当中不是一个器物是一个文化一种艺术。

  主持人:我们吴老师的努力把紫砂文化传到了外面,其实在这个过程当中,吴老师找到了自己的突破,什么突破呢,因为您认识了一位大师,跟他有了合作。

  吴勇:是书画界的一位大师——范曾老师。06年的时候去采访他的,认识了以后,其实他对紫砂壶感觉很深。因为他年轻的时候就到我们紫砂一厂来画过壶,而且是跟我们的紫砂泰斗顾景舟老师一起合作过两把壶。这也是我后来到北京他的工作室合作的时候,他一边画壶一边说的。他说当时到紫砂厂的时候帮顾老画了两把壶,这两把壶很漂亮,做的也漂亮,后来我看了一些资料记载的也是这样。

 

  主持人:其实在很早以前就跟顾老师有了合作,所以在他心里面对我们宜兴的紫砂有了一种难以割舍的情谊在里面。那你们是否也是偶然的机会在沙龙里面遇到的?

  吴勇:这个也是我们沙龙的活动吧。但是真正的原因:那时候07年开端,猪年,我设计了两把壶,是一对,猪壶,壶的名字叫亥年大吉。亥就是丁亥年,壶钮是一个小猪,驼了一个聚宝盆在那里玩耍,后脚是凌空的,前脚是站在壶盖上的,看上去在玩耍的感觉。我把这壶送给了范老师。他一看就说,这个跟我在法国巴黎画的那个小猪很像啊,这个壶我喜欢。然后就跟他爱人说,去放点茶叶冲口茶。然后他看着壶说,这个壶干净,泥料也不错,马上放茶叶,冲水。我看着范老师,感觉他真不容易,他不是我想象当中很遥远的人,很随和,我本身对他很敬佩,对他由衷的佩服,真的佩服。

  他说这壶是你做的,我说是啊,他说有机会带两个壶到北京,我来帮你装饰一下,就是画两把壶。我听了以后特别的感动。因为跟他们的合作不是花钱能把这个事情做成的,花再多的钱这个事情不可能,跟他们全当是一种缘分。在06年年底的时候开始的合作,因为那时还没过年嘛,一月底的时候我就到北京,去跟他合作。

  主持人:然后带了几把壶去的呢?

  吴勇:带了四把壶。

  主持人:分别是合作了什么样的过程能否跟我们大家聊一聊。好象跟大师合作也是蛮新鲜的。

  吴勇:对。因为第一次去合作也是很紧张,我是开车上去的,因为怕会坏,所以自己开车很小心的。也是一种精力。去的时候开了10几个小时,但是不觉得累,心情特别的好,还没觉得就到了北京了。开了十四五个小时就到了北京,开的很小心,也开的很累,但是就是到范老师家去时就是感觉很快的,一点都不感觉累。

 

  主持人:那到了之后肯定是有一定的交流,那么范老师一般是先在壶上刻呢还是先画好了?

  吴勇:范老师这个人很严谨。他先要问我这把壶叫什么名字。因为他们画画,我的理解可能是他画上去的内容跟你的创作的内容要吻合,他这是对艺术的一种尊重,不像有的不问就直接在上面画了。他想你做这个壶也不容易啊,他也想你有自己的创意,这把壶的画面画上去一定要符合这个壶的创意。如果不吻合的话就远了。

  主持人:您带去的四把壶分别叫什么名字呢?

  吴勇:一把是《松竹梅》,岁寒三友,一把是《秦权如意壶》,因为做那个画面的壶一定要做成有画面的,不可能做成很现代化的,现代艺术很浓的,只能在传统上面稍微有点改动,因为取材于他的画面。

  主持人:那这个《岁寒三友》不知道当时范老师在上面画了什么?

  吴勇:他是画了一个老头,嘴里叼了一个烟嘴,然后呢烟嘴里的烟慢慢延伸,一直到壶嘴另一面去了。因为岁寒三友是一种朋友感情的意思,他画的老头是自娱自乐的一种感觉,一种心境,他可能自己在享受这样一种感觉吧。

  主持人:范老师自己体会了一把这样的心情然后再画到你的壶上去了。好象这个《岁寒三友》真的是三个人做的,壶是你做的,画是范老师画的,刻是另外一位。

  吴勇:刻是回来以后请了我们这边的一位工艺大师毛国强老师。

  主持人:那这把壶真的是算的上是一把“岁寒三友”壶了。而且也接近年末。非常具有象征性的意义啊。这些作品也得了几个奖项?

 

  吴勇:其中有一把《贵妃壶》得了装饰大奖。

  主持人:那么这样的一种结合对于您的创作是否算是一种突破呢?你自己觉得?

  吴勇:我认为可能是一种突破吧,因为毕竟当代来说,现在的年轻人当中,我估计还没有人跟他合作四把壶的,07年我又跟他合作了3把壶,共有7把壶了,我呢也是一种缘分吧,范老师也比较喜欢我,我在07年找了合适的机会又合作了三把壶,所以说这样的机会在宜兴的年轻人当中可能是没有第二个了,这对我们年轻人也是一种突破。

  主持人:所以说您也是在刚开始的时候继承传统,到您的风格形成,再到现在的不断突破自己,我觉得是一个非常好的突破过程,也是代表了我们紫砂界的新一辈的紫砂艺人那种积极向上的追求风格。

  您可以借着我们今天的节目说一下08年的畅想,也可以说是计划吧。因为08年是一个奥运大年,很多人都想让自己的作品让自己的创作有更大的飞跃。不知道08年您有什么打算?

  吴勇:08年我还是以“紫砂艺术名人沙龙”为主。因为有几个电视台,08年我们就是有了想法,在北京,广州,上海,在几个大城市里面,稍微有几个动作,把我们紫砂文化艺术大家,包括娱乐圈的,在一起把紫砂文化相结合,但是到现在还没有真正怎么样来把它来完成,还没有具体的。我们已经联系了很多,人家都是认同,08年一开年,在4、5两个月份之间看看怎样来把它完成。

  主持人:08年紫砂推广方面您还会继续,那您的作品方面您还会继续吗?

 

  吴勇:作品方面我会更好更精的来跟名家们互动合作紫砂的话,也是对外的一种认可,因为说句心里话,毕竟我们是年轻一辈的,在宜兴是做紫砂的,在外面人家也不知道,但是人家是全中国都认可的大家,跟他们有缘能合作也是莫大的一种荣幸,所以说我们一定会抓住这样的机会,08年好好的合作一把。

TAG关键词: 编辑: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官方手机站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