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学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学院 >> 紫砂泥料 >> 学院详情

考证紫砂泥的主要工艺过程

时间:2014-04-02 来源:紫砂之家

    从陶土做坯到产品烧成,要经过选料、炼泥、制坯、成型、书画雕刻和入窑烧炼等工序,其中以成型为主要工艺过程。

  从紫砂泥中剔除矿土中的夹石、废土和较明显的含硫、含铁物质,经过摊场风化,成为豆状颗粒;

  再经研磨,并视产品大小再选用适当的筛孔过筛,加15%的水练成块状,经人工锤炼或真空炼泥机捏炼,排队泥中空气,使泥料压缩黏韧,放置数月方可成为供 制坯用的熟泥。制作一把紫砂壶约需要泥料500克,制作工艺相当复杂,一般来说都是制作好后存放待用,有些泥料一放就是十几二十年,甚至百十年,越久的泥 料越珍贵。

作品:方正

  紫砂泥可单独制成坯用泥料,与其他陶瓷坯料相比,具有加工工艺简便的优点。然而,泥料颗粒的粗细,随时代的变迁而发生变化,紫砂壶就产生了不同的时代风貌和不同的内在性能。

  紫砂泥的制备,基本上分成了手工和机械加工两种。民国徐珂《清类钞》一文中描述道:“泥初出山时,大如煤块。舂以杵,必数次,始取其较细者,浸之于池, 经数月,则粗分子下沉。其最上层,皆有黏性,乃取以制器。”这是一种典型的手工加工方法。用石磨磨泥粉的手工制法,一直沿用到1957年。在1958年, 紫砂泥的加工实现了机械化。用石轮辗来破碎,加工细度控制在60目筛左右,1959年开始应用雷蒙粉碎机,细度在100目筛以上。

  应用手工制备的熟泥,经手工成壶,烧成后,由于泥团粗细悬殊,烧成时体积收缩不一,外表粗颗粒略有突出,又富有滋润光泽的质感。犹如开津鸭梨的梨皮状,而疏松的内壁因泥料矿物组成和团粒堆积等因素而形成的空隙,具有一定的气孔率和吸水率。用机器练制的熟泥,尽管手工成型,烧成条件不变,但其表面已失去梨皮状 的艺术效果,制品的吸水率从通常的3%至5%下降到目前的1%左右。由此可得到这样的启示:紫砂壶的外表鉴别世传与现代作品的方法之一。而茶壶气孔率的大 幅的下降,直接影响了其实用性能。

 

  紫砂泥有合理的化学组成、矿物组成和颗粒组成,使其具备了可塑性好、生坯强度高以及干燥收缩率低等 工艺性能,为造型创作提供了良好的工艺条件。丰富多姿的造型,千变万化的线条,对制作技巧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这就是泥料、陶色、造型三 者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

TAG关键词: 编辑: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官方手机站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