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学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学院 >> 文玩收藏 >> 学院详情

紫砂壶的继承与创新

时间:2014-08-01 来源:紫砂之家

  20世纪80年代末,现代陶艺在宜兴产区的兴起,不是偶然的现象,它可以追朔到七十年代初,以高海庚徐秀棠为首的一批受过正规艺术教育的中青年,他们把学院的现代艺术思潮带到产区,为艺术院校与产区架起桥梁,在继承传统壶艺的基础上走上了现代陶艺之路。现代紫砂壶艺出现了新的繁荣,它们集中反映了当代壶艺的特色,新中求精,千姿百态、琳琅满目、引人入胜,体现了紫砂陶艺的春天。

  紫砂的历史

  紫砂壶艺的形成,是历代陶工和民间艺人世代相承的结果。远在宋代已开始烧制,其造型简朴、制法粗犷、质坚耐用、内外不施釉,是现代壶艺之雏形。延至明代,供春是明代正德年间吴颐山的书僮,书中曾嘉誉供春的作品云:“栗色暗暗,如古金铁,敦宠周正,允称神明垂则矣。”又明代万历年间的制壶三大妙手,即时大彬、李仲芳、徐友泉,其中以时大彬壶艺较为突出。清代康、雍、乾年间以陈鸣远为代表的制壶高手,善制茗壶和文房雅玩,以擅长堆雕、捏、塑,汲取自然瓜果植物之形态,进行写生变化取舍夸张,发挥紫砂紫砂壶的继承与创新

  材质优越,艺高技精,别具一格。

  清代嘉道年间,杰出的艺人要数邵大亨。主要作品“龙头一捆竹壶”、“蛋包壶”、“掇球壶”、“仿鼓壶”、“鱼化龙壶”等等,无不精雅绝伦。在传统的紫砂壶艺造型宝库中,蕴藏着丰富多彩各类完美的器形,汇集着历代艺人的创作智慧。经过数百年来人类社会在文化艺术上的演进,很多器型不断反覆提炼修改,日臻完善,虽古犹新。光素类型的“掇球壶”、“仿鼓壶”、“汉扁壶”、“线云壶”等。筋纹类型的“菱花壶”、“合菊壶”、“风卷葵壶”、“鱼化龙壶”等式,都各有仪态,纵使与时俱增,也是茶事上的优美佳器。

 

  紫砂壶的继承与创新

  宜兴紫砂陶是我国具有优秀民族传统的实用工艺美术陶瓷,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很高的艺术成就,为人类文明作出了贡献,在国内外享有崇高的声誉。在素有“瓷器之国”历代名家辈出的中国,宜兴紫砂陶在祖国的陶瓷艺苑中独树一帜、异彩四放。

  紫砂壶的设计、制作是利用原材料的特有性能,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的过程。近千年的生产历史,几十代艺人的创造,使壶艺日益完善。依靠科学合理的泥片镶接手工成形的工艺,使紫砂壶的造型呈现了百花齐放、争妍斗艳的景象。

  由于人们对壶艺的欣赏和追求,也由于紫砂壶本身在实用功能之外还具有艺术欣赏的价值,在品茶的同时陶冶心神,是一种精神上美的享受,所以促使壶艺漫步文化生活的范畴,并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赏识。同时,对于作为文化生活一部分的紫砂壶艺的继承和发扬,就成为每个从事紫砂事业者的职责,也是许多陶艺爱好者非常关注的问题。

  我们在审美器形构造中,由点、线、面组成的主体与附体嘴、把、口、底、足、盖、的子等配置关系比例恰当,以及结构上的缓冲过渡、明暗面的技法处理、空间和实体所形成的虚实对比,都是值得悉心研究的原理。我们应该认真学习优良传统,取其精华,以充实自己的设计构思,始能创作出更新的精品。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官方手机站
小程序